唐宇 姜玉輝 肖霞



摘要:基于農業供給側改革視角,闡述了休閑農業的發展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舉措。并以長沙市的休閑農業為例,分析了其所存在的問題,同時基于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背景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業供給側改革;休閑農業;長沙市;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04-0228-04
1 引言
休閑農業是以農村田園景觀資源以及農業生產條件為依托,將觀光、休閑和旅游相互結合的新型產業形態。作為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之一,其發展已經推動了我國局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還帶動了餐飲、住宿、娛樂等服務業的迅速發展。如今長沙市當局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帶動當地農業資源的有效整合,加速了當地休閑農業的經濟增長,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2 休閑農業的發展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大措施
2015年全國農村工作會議中指出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強化就必須實現農產物的有效供給,保證質量和效率的統一。從2016年起,中央一號文件就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意義以及具體要求做出相關闡述。在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發展休閑農業自然成為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一大舉措。休閑農業從供給端著手,由農民自身把控規模與質量,牢牢抓緊農業供給側改革這條主線,重新整合休閑農業各個資源要素,保證產品質量和效益雙重提高,促進農村農業新發展。
3 長沙市休閑農業發展的現狀
長沙市休閑農業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后期,其類型多表現為休閑農莊、農家樂、休閑農業園區等。據長沙市統計局數據,至2018年底全市鄉村休閑旅游業接待3605萬人次;農產品加工業總銷售收入突破2500億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至2.8萬家[1];8家企業(園區)獲評五星級湖南省第七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企業(園區)。從數據來看該市休閑農業已取得一定成績,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仍存在問題。
本文運用調查問卷法,線上收集問卷共507份,其中體驗過長沙市休閑農業產品服務有356人,未體驗的有151人。具體調查結果見圖1。
如圖1所示,調查對象中,各個年齡階段人群均體驗過長沙市休閑農業產品服務,年齡結構分布較廣,以中青年為主力軍。由于受眾群體多,休閑農業產品發展潛力較大。
如圖2所示,無論是否體驗過該市休閑農業產品服務,被調查者超過1/2以上都是通過親朋好友的介紹或互聯網獲取信息,其中親朋好友傳播所占比例為最高。
如圖3所示,占據大眾偏好度前三位分別為品嘗特色美食、農事體驗以及民俗文化體驗,由此可見大眾對于參與度高、體驗性強的活動內容更感興趣。
如圖4所示,在體驗過長沙市休閑農業的調查者當中,超過1/2的調查者認為該市產品類型單一,周邊產品缺乏創意。接近1/2的調查者認為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游客接待能力不足;宣傳不充分以及服務人員的素質問題也成了影響該地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如表1所示,在體驗過長沙市休閑農業的調查者當中,大部分調查者都會重游較為滿意的休閑農業場所;而對于長沙市目前的休閑農業發展情況,54.21%的人選擇“一般”,31.46%的人選擇“滿意”。這表明大多數人認為長沙市休閑農業發展存在上升空間,并對其前景發展持有積極心態。
4 長沙市休閑農業面臨的問題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總結出長沙市休閑農業發展存在以下問題。
4.1 忽略品牌特色,項目類型內容單調
目前長沙市內休閑農業類型不夠豐富,有知名度的農莊、農家樂也較少,特色體驗項目內容單一,體驗內容也多是垂綸休憩、嘗農家菜、住民間宿、看田園景、做農家活、享鄉土情,缺乏新穎度。如市內較為知名的百果園、千龍湖生態旅游區以及浩博農莊等均有經營果蔬種植、戶外拓展、燒烤垂釣等項目,項目之間差異性不顯著。也正是因為如此,休閑農業產品形象模糊,導致品牌塑造不成功。
而農莊知名度不高的另一原因則是宣傳推廣力度較小。很多來訪的休閑者多是由朋友推薦而來。如長沙市圣毅園休閑農莊雖然有“合水粉葛”、“三洲黑鵝”等知名農業綠色品牌,但是其知名度僅輻射農莊周邊以及長沙市部分地區。
4.2 經營者缺乏正確的經營理念
大多數經營者未深入了解休閑農業的內涵本質、經營理念等知識,也不愿深入研究如何經營管理。某些經營者容易忽略產品精深加工的重要性,無法延伸產業鏈,導致農莊經濟效益大打折扣。如百果園推出的蔬果自助采摘銷售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創收,但若能在此基礎之上提高產品附加值,延伸相關產業鏈,其經濟收入和競爭力也能大大得到提升。
4.3 基礎服務設施薄弱,章程制度和管理機構不完善
許多休閑農莊選址在鄉村遠郊,配套的基礎設施也非常虛弱。如不少農莊的食宿接待能力嚴重不足;同時道路工程、游樂項目等設施也存在發展滯后的情況。如圣毅園休閑農莊存在自來水供應不足舊常垃圾處理不到位等問題;此外,園內的服務配套標準也較低,缺乏文化娛樂設施等。目前很多休閑者的需求卻越來越多樣化,不僅僅限于食與宿,對于娛樂體驗項目、購物等也會產生需求。但是不少農莊只重視食宿以及燒烤垂釣等簡單的休閑項目,忽略了娛樂項目的應用。如百果園雖有開設高爾夫球場和馬場,但是這些項目幾乎如同虛設,農莊的經營效益始終無法進一步提高。
此外,與此相關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機構也不夠完善,比如對此行業服務質量、經營范圍等等都未定統一適用的標準等。同時農業農村、自然資源、財政等部門對休閑農業的管理也不夠配合、不夠協調。
4.4 在業人員素養較差,專業人才教育不規范
該市休閑農業的經營者多是當地或周邊農民,服務員大半是經營者的親朋好友。由于大多數從業人員受教育水平不高,上崗前缺乏系統正規的服務技能培訓,服務質量不達標。如百果園曾發生工作人員對客人態度傲慢的事例。而且大多數從業人員年齡偏大,不了解互聯網信息技術,無法跟上“互聯網十”時代的步伐,導致部分休閑農業發展較為滯后。
5 農業供給側改革視角下長沙市休閑農業的發展對策
5.1 因地制宜創建特色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力
該市的經營者若是能夠在遵循休閑農業本質的同時,因地制宜,結合長沙本地的自然人文地理、文化民俗特色,打造出只有長沙具有的獨特品牌。此外可將一批農莊與寧鄉花豬、瀏陽蒸菜等已有的長沙品牌或新推出的特色品牌進行聯名合作,實現雙贏。
同時在當今這樣一個網絡全覆蓋的信息化時代,品牌的更替速度異常迅速,一個品牌的敗落也許就在一夕之間。因此在找準正確定位打造特色品牌的同時,如何利用網絡平臺和新媒體進行推廣宣傳,如何最大限度發揮網絡平臺和新媒體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拓寬休閑農業進行宣傳的渠道,使農莊的相關信息不止局限于親朋好友介紹,還可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以及電視媒體、雜志報刊來推廣,利用這些平臺加強與潛在游客的互動。
5.2 培養正確的經營理念,創造產品額外價值
經營者要學會正確認識理解休閑農業的含義、性質特點、經營管理、發展意義等理論知識,可借鑒國外優秀案例。如澳大利亞則把鄉村的田園風光、精深加工的特色農產品作為吸引物,加強農業、旅游、交通、零售等產品與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以此推進農村新經濟的快速發展。其中葡萄酒莊園便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把釀制葡萄酒的獨特工藝作為吸引物。
從澳大利亞的案例當中,可以從中汲取經驗、補長取短,對精深加工產品予以重視,延長相關產業鏈,增加產品的額外價值,實現經濟效益上的提升。如百果園除了銷售蔬果創收外,還可深加工農產品,以園內數百種蔬果為資源,不僅可以生產果蔬飲品和以蔬果為原材料的食品,還可從蔬果中提取成分制作面膜等護膚品,將這一系列衍生產品加以精美包裝,打造成特色農產品。
5.3 各部門積極協助,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備
政府應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健全相關的管理機構,對此行業服務質量、經營范圍等都設定一個統一適用的標準。農業農村、自然資源、財政等部門在政府的領導下立足各部門職能,相互進行協調配合。
如農業部門應貫徹當地休閑農業工作的總體戰略,并著力于宣傳工作;財政部門應落實資金補貼以及優惠政策,向國家爭取休閑農業專項資金,給予有發展潛力的農莊財政方面的支持,在道路、停車場、衛生間、水電供給、垃圾污染處理等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管理方面予以助力。銀信部門和金融機構等在貸款利率上給休閑農業經營者實現優惠,拓寬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渠道;工業和信息部門加快休閑農業與電子商務的融匯生長,負責指導與之有關的電子平臺的創辦和維護;水利部門負責與之相關的供水設備的建立和完善等。
5.4 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建設專業人才隊伍
一是針對不同崗位的員工建設不同的培訓機制,提高在業職員的專業能力和行業規范。對于管理層,由政府牽頭定期開展實地考察、經典案例分析、休閑農業分享會等,促進管理者互相學習經驗,加強交流,提高服務質量。同時可與該市周邊高等院校合作,邀請教授進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基礎理論知識、農家樂項目設計開發以及休閑農業的經營管理等專題課程講授;對于基層的從業人員,除了開展相關培訓課程提高員工的餐廳客房服務、前臺服務、安全衛生、烹飪技術等方面的專業技能,還應加強基層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素養的培訓,規范服務人員行為,不僅要認真對待工作、愛崗敬業,在面對客人時要面帶微笑、熱情周到,全心全意為游客服務。
二是與長沙市各大旅游管理高等院校進行校企合作,引進一大批高層次人才。休閑農業經營單位能夠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高校畢業生又能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經營者應堅持以人為本和人才激勵的管理制度,尊重愛護人才,與基層員工進行有效地溝通,建立好的上下級關系,機遇職工好的上班環境和待遇。對于高層次的人才,可在收入方面給以適當傾斜來調動職工的工作熱情。
參考文獻:
[1]胡忠雄.政府工作報告[N].長沙晚報,2020-01-13(002).
[2]彭江虹.長沙市休閑農業發展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8.
[3]熊桂花.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重慶市休閑農業的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9.
[4]凌利.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18(11):61~62.
[5]李穎.基于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休閑農業發展問題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4):95~97.
[6]毛致異,歐陽宇晴,龍岳林.基于SWOT分析法的休閑農莊發展現狀調查研究:以長沙地區為例[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8(04):246~247.
[7]付愛斌,劉伏秋.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大力發展休閑農業:以湖南為例[J].作物研究,2016,30(6):653~655,665.
[8]單福彬,邱業明.休閑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徑[J].新鄉學院學報.2019,36(2):21~24.
[9]汪靜,馬美玲.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與對策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14):133~135.
[10]陳一鑫,姚季倫,李嬋.湖南休閑農業現狀及人才需求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5(4):149~150,154.
[11]曾斌,黃國林,李衛東,等.長沙市星級休閑農莊發展與分布影響因素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9(23):1~4
[12]陳一鑫,唐年青,張志龍.基于場所依戀的長沙休閑農莊旅游者重游率研究:以長沙千龍湖生態旅游度假村為例[J].湖南農業科學,2016(01):91~93.
[13]陳勝科,鄒宏霞.提高長沙城郊休閑農業旅游滿意度的對策分析:以百果園為例[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12):334~335.
[14]李振揚.生態休閑農莊發展問題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8.
[15]李覓之.長沙市生態農莊的發展問題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6.
[16]Shaojiang Lin.Jiaying Chen.Research on Leisure Agriculture and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R].Proceedings of the 2016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Education Tech-nology,Arts,Social Science and Economics(msetasse-16),2016.
[17]Xianghu Wan.Research on Leisure Agriculture Landscape Plan-ning Driven by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R].Proceedings ofthe 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Management Innovation(EDMI 2019),2019.
[18]Jiajia Qin.Choice of Development Path of Leisure AgricultureBased on Circular economy[R].Proceedings of the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Cultural Indus-try(ICEMCI 2019),2019.
(下轉第233頁)
收稿日期:2020-02-16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編號XSP19YBZ084)
作者簡介:唐宇(1999-),女,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商學院學生。
通訊作者:姜玉輝(1981-),女,講師,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