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征,除了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外,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也至關重要,因此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視。傳統教育理念較為滯后,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教育工作的發展特點,必須對其進行不斷創新與改進,促進語文教學工作水平的提升。在當前“融慧”理念下,應該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加快資源優化配置與共享,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文章對小學語文傳統教學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重要性,并對其實施策略進行探索。
關鍵詞:“融慧”理念;小學語文教學;信息技術;融合
信息技術水平的提升,推動了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是社會各領域改革創新的關鍵。在現代化教育的發展當中,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多,有利于加快我國教育改革進程,落實現代化教育理念,促進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小學生正處于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語文學科在發展學生思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中也應該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新課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融慧”理念的提出,為教學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發展的趨勢,利用信息技術打造高效課堂。除了應該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外,更重要的是在“融慧”理念下促進其全面發展,消除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這就需要從小學生的個性發展規律出發,制定針對性教學方案。
一、 小學語文傳統教學的問題
教學模式的單一化,是小學語文傳統教學的主要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未能得到充分激發。課堂教學內容的枯燥性,使得學生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狀態當中,在教師的講解當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限制了教師教學效率與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課堂氛圍較為沉悶,學生與教師的溝通交流不足,導致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與能力養成。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對教材的依賴程度較高,導致小學語文教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其學習過程,導致核心素養發展受限。語文教學不應該僅僅停留于傳統課堂當中,而是應該將教學工作從傳統理念下解脫出來,實現與社會生活的密切銜接,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促進其核心素養的提升。同時,部分教師的信息化素養不高,無法運用先進教學技術指導實踐工作,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
二、 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促進教學方式的創新與改革,增強教學課堂的多元化與豐富性,從而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信息技術也拓展了教育資源的獲取渠道,消除教師對教材內容的過度依賴,可以通過網絡教育資源豐富教學內容,為個性化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大大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當中,提升課堂學習實效性。在微課、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的幫助下,學生可以在不同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系,加快知識體系的構建和思維素養的拓展。在聲光影像的綜合作用下,可以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提升教學的直觀性。同時,信息化教學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用于交流討論和自主解決問題,增強其探究能力。因此,教師應該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在實踐當中不斷探索其應用途徑。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需要從信息技術的基本特點入手,實現與教學內容的緊密銜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 “融慧”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
(一)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的激發,可以幫助學生保持長久的學習動力,并且提升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自主投入到語文學習當中。尤其是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往往難以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于某一事物或者問題當中,這就給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帶來了較大難度。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也需要以興趣的調動作為基礎,使學生感受到語文世界的魅力,從而在好奇心的促使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思考問題。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整合語文教學內容,打造活躍、歡樂的課堂氛圍,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的緊張情緒,從而在豐富有趣的課堂環境當中激發思維與靈感。尤其是可以結合相關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深入與廣度,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文章的背景及相關知識,在開闊視野與心胸當中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摸底調查,并在融合教學中加以有效滲透,防止學生在課堂中產生乏味與無聊的感覺。
(二)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生在思考與解決問題時大多依靠形象思維,其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如果在語文課堂中只依靠教師的講解,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躍性,限制了教學任務的實施。為此,應該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規律,實現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有效過渡,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運用所學知識。相較于傳統的故事情境或者問題情境而言,信息化教學情境更具多元性與立體性特征,尤其是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可以通過聲光畫影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以生動的形象替代抽象概念。教師應該對當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并將其充分融合在情境當中,使學生可以獲得豐富的認知體驗,在圖片、音頻和視頻當中激發創造力與想象力。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該盡可能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在一起,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所學知識,從而消除在課堂學習當中的陌生感與疏離感。生活化教學與情境教學的有效融合,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體現教學的層次性。
(三)運用微課視頻
微課教學已經成了現代化教學中的常用手段,能夠在較短的視頻內呈現教學重點與難點,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過程中,也應該制作相應的微課視頻,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可視化呈現與針對性講解,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整合與共享,消除傳統課堂的弊端。在制作微課視頻時,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與整理,明確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以學生可接受的方式呈現在視頻當中。微課視頻的時間不能過長,防止學生在學習中出現注意力分散的問題,而是在3~5分鐘之內快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微課視頻的應用,能夠實現對傳統課堂的有效拓展,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從而構建良好的預習與復習模式。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微課學習中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同時對其進行針對性講解,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微課視頻的資源,盡可能增強視頻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自主性。
(四)構建交流平臺
良好的交流平臺,能夠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潛能。在信息化時代下,手機和電腦等移動終端為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教師也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構建網絡交流平臺,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利用QQ或者微信等平臺,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有效匯總,尤其是可以上傳微課視頻,引導學生通過在線學習的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該增進與學生家長的交流溝通,確保學生在網絡學習中的實效性,真正體現網絡教學的價值。同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交流平臺實時解答學生的問題,通過交流與反饋了解學生遇到的困難,并根據其個性化需求為其提供相應的建議。這有利于保障信息反饋的及時性,尤其是慕課等形式能夠豐富教學內容與資源,將網絡教育資源與教材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避免學生思維發展受限。鼓勵學生在網絡平臺當中展示學習成果,增強其學習自信心與成就感,滿足學生的“點對點”個性化學習需求。
(五)劃分學習小組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相較于傳統教學而言,對于學生的合作學習要求更高。為此,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使其能夠在小組內部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從而體現信息化教學的優勢。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在學習小組的劃分中遵循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落實教學改革的相關要求。每一個學生在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上都有所差異,教師需要保障分組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使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尤其是在課前與課后的合作學習當中,可以在小組內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通過明確分工的形式在網絡當中搜集相關學習資料,為課堂信息化教學的實施奠定基礎,優化傳統教學課堂。信息技術的應用,為翻轉課堂的構建創造了條件,能夠在課堂中留出足夠的時間用于學生的自主討論,從而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六)提升教師素養
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素養,也會對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應該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學生學習能力與水平的提升保駕護航。教師應該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教育活動,對自身專業知識與能力進行提升,順應教育改革的潮流,樹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并融合到信息化教學實踐當中。同時,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促進自身信息化素養的提升。針對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系統學習,并熟練掌握計算機、多媒體等設備的操作方法,為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奠定基礎。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整合網絡資源,在有效篩選與融合應用的過程中拓展傳統課堂,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增進教師之間的溝通學習,從而對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研討,構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增強教學改革動力。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理念,應該以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作為基本目標,加快學生思維能力與情感態度的培養。
四、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符合當前“融慧”理念的要求,也符合現代化教育發展的潮流,可以促進教學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消除傳統教學的弊端。教師應該通過激發學生興趣、創設教學情境、運用微課視頻、構建交流平臺、劃分學習小組和提升教師素養等途徑,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為學生的個人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光輝,楊燕.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幾點認識[J].小學教學研究,2020(15):29-30.
[2]劉萬武.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新模式的探索[J].名師在線,2020(14):90-91.
[3]王敏.“融慧”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J].才智,2019(29):151.
[4]郭曉林.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9(18):47.
作者簡介:李彩琴,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公園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