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倩
摘要:全國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目的是推動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貫徹執行,對大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客觀、準確的測量,為提高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服務。它曾經一度作為高校畢業生資格審查的條件之一。現在已經成為大學生參與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考試。研究者通過分析地方性應用型大學學生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總結大學生的學習現狀、分析原因并提出改進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英語考試 曠考率 不及格率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1-0149-02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在線高等教育的錄取率已經達到了75%。大學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變成大眾教育。一方面,作為非義務教育,作為省屬學校的地方性大學得到所在地市的支持更少,而因為綜合實力較弱在省里得到的資源配置也就較少,資金不足導致師資、硬件等方面的落后。另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高水平學生走出國門不再就讀國內的大學,地方性大學作為大學中綜合實力比較弱的學校,為了生存,生源也更復雜。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用人標準越來越高。地方性大學要實現價值,為社會輸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畢業生,而做好這項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
很多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督促學生學習,將參加大學生英語考試作為畢業的條件之一,有些學校將通過全國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作為畢業或者獲得學士學位的條件之一。基于此,全國大學生英語考試已經成為全國大學生參與度最高的考試。本研究通過分析地方應用型大學學生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總結大學生學習現狀、分析原因并提出改進建議。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大學生學習狀況調查的對象,從數據庫中調取2013—2017年間全國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共采集69508條數據,從年級、層次、專業等方面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橫向、縱向對比,得出結論。
(二)調查結果
1.曠考情況
5年間普通本科生全國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的曠考率逐年提高,從2013年的9.5%提高到2017年的15%。專升本最高的曠考率出現在2017年,達到18%,最低的曠考率出現在2015年,為9%;專科學生最高的曠考率出現在2017年,達到13%,最低的曠考率出現在2016年,為9.5%。由此可見,曠考率變化因為培養層次的不同而不同。本科、專科和專升本不同培養層次都呈現出曠考率隨著年級的增長逐級增加的情況。專業的分析結果顯示:藝術、體育類學生的曠考率明顯高于理工科、文管科學生,藝術、體育類學生的曠考率是其他類專業學生曠考率的2倍。
2.不及格情況
以425分為及格線,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在5年間不及格率處于起伏的狀態,不及格率的最高值出現在2015年為71%,而最低值出現在2014年為69%。不同的培養層次不及格率的變化均呈現起伏狀態。同一培養層次在同一年的考試中不同年級的增長趨勢在不同層次中表現各異,本科生呈現出隨年級增長而增長的趨勢,專科和專升本學生呈現出隨年級增長而下降的趨勢。專業的不及格率顯示:藝術、體育專業學生不及格率最高,文學、管理類學生不及格率最低,理工科學生不及格率處于中間。理工科不及格率隨年份呈現增長趨勢,藝術、體育專業不及格率呈下降趨勢,文學、管理類專業呈起伏式上升趨勢。
3.重復考試
參加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2次或2次以上的人數有11361人,占參考總人數的28.9%。其中本科生9654人,專科生858人,專升本學生849;理工科學生5917人,文學、管理類學生3392人,其他為藝術、體育類學生。男生5474人,女生5887人。8732人參加了2次,2625人參加了4次考試,4人參加了6次。
二、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背后的原因
(一)對待學習的無所謂態度愈加嚴重
從英語四級考試逐年提高的曠考率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學生對待學習懷著滿不在乎的態度。尤其是那些被父母、教師拖進大學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低,自我意識不強。進入大學,家長的約束力突然缺失,教師也不再耳提面命,學習以外的誘惑越來越多,等等,導致學生的學習態度越來越不端正,對學習越來越不在乎。于是逃課甚至曠考的情況也就越來越多。
(二)學習動力愈加不足
越來越高的不及格率至少表明目前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努力不夠,動力不足。隨著網絡的發展,新的職業不斷涌現,整天在網上沖浪的學生發現即使不學習他們也能夠通過其他的方式獲得所謂的成功。同時大學生已經沒有那么嚴峻的升學壓力,各種保姆式的輔導班可以幫助他們順利達到升學或者拿證的目的。另外,大學采用的是多元的考核方式,除了考試成績以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參加社團、做一些教學輔助工作來提高綜合成績,而綜合分數才是學生拿到各種獎勵、表彰的根本標準。這些因素集中起來削弱了學習在大學生心中的分量,導致學習動力不足。
(三)責任心與意志力逐步缺失
逐步提升的曠考率從深層次上看就是學生的責任心的逐步缺失。其實這個考試從準備、報名、參考直到打印成績,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人的參與,而某些學生僅僅將它當作一種個人行為。完成整個流程不僅是意志力的考驗也是責任心的檢驗。將參加一次考試上升為責任心和意志力貌似夸大其詞,其實意志力和責任心就是在一件件小事中鍛煉和體現的。
(四)教學方法較為落后
居高不下的不及格率同時也揭示了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我們的英語教學方法與現在的考試體系融合度不夠。看大學四級考試的題型變遷不難發現,四級考試正在向現行的英美國家的英語測試接近,這說明我們國家大學生的培養目標已經變成了培養國際化人才。而我們現在的大學外語教授方式還是大課堂的填鴨式教學,學生在課上聽的是中國式英語,說的是中國式英語,寫的更是中國式英語。
三、改進建議
(一)加強大學生責任教育
社會的發展要求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意識[1],家庭幸福需要大學生樹立家庭責任意識。目前上至國家下至學校都在推行課堂思政,教師們應該充分利用課堂思政加強責任教育,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大學生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不但肩負著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個人責任,還肩負著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大學是他們學習獨立承擔責任的起始階段,走入社會之后,作為一個成年個體,再沒有人替他們承擔責任[2],他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時間段積極主動地去承擔并完成責任和義務。責任教育除了要傳授一些道理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管理實踐中落實責任,讓他們真切感受到,做任何事情無論對錯都要承擔后果。
(二)糾正學生對大學的錯誤認知
大學生存在不端正的學習態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對大學有錯誤認知[3]。在人們的普遍認知里,高中階段是最辛苦的,高中教師通常形容高中階段是黎明前的黑暗。事實上這種認知是極其錯誤和有害的。大學教育首先要糾正學生的這種錯誤認知。教育、幫助學生不斷調整自己,在較為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適應即將面對的社會或進入更高層次的學校做好準備。如果這個時期不能轉變認知,那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將是無稽之談。將來學生不僅無法勝任未來工作、無法面對工作中的各種挫折,甚至會出現為逃避責任消極對待的現象。
(三)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并認真執行
學生考核制度不嚴格和有制度不執行的結果是類似的。近期的結果是問題不斷,麻煩不斷;遠期的結果是,培養出的學生只能是越來越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影響學生的就業,毀壞學校的聲譽[4]。在當前形勢下,為了學生未來,為了學校的聲譽,學校更應該堅守育人目標嚴格要求學生,本著治病救人的態度對挑戰管理制度的學生給予相應處罰。以英語四級考試為例,不及格就是不能授予學士學位。這樣才能讓他們意識到制度的執行力度之大,從而把制度放在心上,把學習落實到行動上。
(四)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
榜樣的力量比教師苦口婆心的教導更有效[5]。當然,這種榜樣不僅僅是考研成績好的學生,還應包括那些學習態度認真,技術能力強、思想品質好的學生,只要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某一領域具有突出表現的學生都能夠成為榜樣。要充分宣傳榜樣,讓榜樣成為學生中真實存在的、可見的學習靶向。
(五)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方法
考試歷來是我們國家教育的指揮棒,因此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導向意義應該被重視。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對應英語四、六級考試題型,從改變教學方法入手向培養國家需要的人才的目標邁進。改變教學手段,充分利用新的教學手段,給予學生更多了解、學習、模仿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英語表達方式、思維邏輯、發聲方式的機會,給學生更多練習、表達的機會。能夠說明白一句話,說好一句話,那么肯定能夠聽懂這句話。改變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為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采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表達欲望。變背單詞為背句子,背句子不僅有助于記單詞,而且有助于理解詞與詞之間的邏輯關系,還有助于作文寫作。
參考文獻:
[1]趙蘭.新時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路徑[J].科教導刊,2018(4):5-6.
[2]王淑紅.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工作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106-108.
[3]張永忠,林衛.高中生和大學生對大學生活認識差異調查[J].校園心理,2010,8(2):100-102.
[4]王曉茹.地方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分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7(7):104-106.
[5]鄭茂.大學教育中的現實榜樣崇拜效應運用[J].德育研究,2015(8):188.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