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榮


摘要:通過三因素混合實驗設計,檢驗元認知監測的呈現方式、樣例特征和測試類型對類別學習及類別學習判斷(簡稱CLJ)的影響。結果:相繼呈現在多樣性呈現條件下的新樣例測試成績顯著高于集中呈現;相繼組在多樣性呈現條件下的CLJ顯著高于重復性,集中組在重復性呈現條件下的CLJ顯著高于多樣性。結論:前瞻性和回溯性判斷相繼呈現的方式在多樣性條件下促進類別學習效果;前瞻性和回溯性判斷相繼呈現方式提高了學習者多樣性促進類別學習效果的監測敏感性。
關鍵詞:元認知監測 類別學習判斷 多樣性 相繼呈現
中圖分類號:B8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1-0185-02
“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有研究者指出元認知包括三種成分:元認知知識、體驗和監控(董存梅,1998)。元認知監控包括監測和控制,監測的指標為元認知判斷,指學習者對學習效果的預測。在類別學習中,學習者對分類成績的預測,稱為類別學習判斷(category learning judgement,簡稱CLJ)。近年來,CLJ發生機制備受關注(Wang,Cui,&Long,2020;Mueller,Dunlosky,2017)。
根據元認知監測的對象不同,可分為前瞻性判斷和回溯性監測。前者是對測驗成績的預測,如學習判斷;后者是對學習過的內容的把握程度判斷,如自信心判斷。陳啟山和李利(2008)提出元認知監測二維觀,認為兩者涵蓋了不同方面的元認知監測心理特征。然而,不同又對元認知判斷本身產生什么影響卻少有發現。Wahlheim等人(2012)的研究發現,在多樣性(樣例的變異性高)和重復性(樣例多次重復,變異性低)兩種樣例特征下,多樣性促進了個體在新樣例測試中的分類成績,而兩種樣例特征的CLJ沒有顯著差異,這種現象被稱為元認知錯覺。Mueller和 Dunlosky(2017)指出元認知監測的呈現形式對監測的效果產生影響,回溯性和前瞻性的判斷同時讓學習者作出判斷會提高前瞻性判斷的效果。這種效果在CLJ中是否起作用需要進一步驗證。
基于元認知監測二維觀和Mueller等人的觀點,本研究的創新之處是檢驗前瞻性和回溯性監測的樣例特征對CLJ的影響。以集中呈現和相繼呈現兩種方式,其中集中呈現是指全部的回溯性監測呈現后在呈現前瞻性判斷,而相繼呈現則是指前瞻性和回溯性監測交替呈現。通過比較來驗證監測的呈現方式本身是否對CLJ產生影響。
一、方法
1.被試
隨機選取61名被試,隨機分成兩組,相繼組30名被試(16名男生),年齡M=18.80,SD=1.690。集中組31名被試(18名男生),年齡M=18.52,SD=.626,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
2.材料
用8種類型的鳥作為學習材料,每種類型8個樣例圖片,其中6個為學習階段的選取材料,2個為新樣例測試階段的材料。圖片背景、亮度、大小和清晰度的保持統一(Wahlheim et al.,2012)。
3.設計
2(監測的呈現方式:相繼組、集中組)×2(樣例特征:S6R2、S2R6)×2(測試類型:舊樣例、新樣例)的混合實驗設計。監測的呈現方式為被試間變量,其他為被試內變量。
4.程序
首先,實驗前:熟悉基本過程;其次,學習階段:J1→學習8個類別的鳥→J2→J3→學習8個類別的鳥→J4→舊樣例測試。其中,兩組在J3部分的操作不同:相繼組對某個類別做舊樣例作出回溯性判斷和類別學習判斷;集中組被試則是集中進行8個類型的回溯性判斷,再集中進行8個類型的類別學習判斷;最后,新樣例測試。
二、結果
1.學習階段成績
2(樣例特征)×2(Block:1、2)做重復測量方差分析。Block主效應顯著,F(1,60)=76.360,p<0.001,η2=.560,Block2的成績顯著高于Block1的成績(.866 vs..697),說明出現學習效應。
2.測驗階段成績
2(監測的呈現方式)×2(樣例特征)×2(測試類型)做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測試類型主效應顯著,F(1,59)=253.695,p<.001,η2=.811;監測的呈現方式和樣例特征的交互作用顯著,F(1,59)=4.378,p<.05,η2=.069;監測的呈現方式、樣例特征和測試類型的三維交互作用顯著,F(1,59)=13.528,p=.001,η2=.187。簡單效應檢驗發現舊樣例測試的成績無論在哪種條件下均顯著高于新樣例成績(p<.001);相繼組在多樣性呈現條件下的新樣例測試成績顯著高于集中組(p<.05);集中組的舊樣例多樣性成績顯著高于重復性(p<.05),但是新樣例測試中重復性成績顯著高于多樣性(p<.05)。 不同條件下的測試成績見表1。
3.學習階段的CLJs
2(樣例特征)×2(判斷順序:J1、J2、J3、J4)做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判斷順序主效應顯著,F(3,180)=107.787,p<.001,η2=.642,多重比較顯示,J4>J3(p<.001) ,J4>J2>J1(p<.001),J3 4.測試階段的CLJs 2(監測的呈現方式)×2(樣例特征)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樣例特征的主效應顯著,F(1,59)=4.345,p<.05,η2=.069;樣例特征與監測的呈現方式的交互作用顯著,F(1,59)=28.653,p<.001,η2=.327。簡單效應檢驗,相繼組在多樣性呈現條件下的J4判斷值顯著高于重復性(p<.001),集中組在重復性呈現條件下的J4判斷值顯著高于多樣性(p<.05)。
三、討論
1.樣例特征、測試類型和監測的呈現方式交互影響類別學習成績
實驗結果顯示,監測的呈現方式、樣例特征和測試類型的三維交互作用顯著。舊樣例測試的成績無論在哪種條件下均顯著高于新樣例成績,原因是新樣例需要對類別的特征進行分析和辨別,難度更大(Wahlheim et al.,2012)。相繼組在多樣性呈現條件下的新樣例測試成績顯著高于集中組,這一結果與Mueller和Dunlosky(2017)的研究結果一致,驗證了研究的假設,說明前瞻性和回溯性判斷相繼呈現方式促發了學習者對類別之間的樣例變異性的比較和分析。此外,集中組的舊樣例多樣性成績顯著高于重復性,但是新樣例測試中重復性成績顯著高于多樣性。出現這一結果的可能原因是兩種判斷的集中呈現的使學習者對自己的記憶結果進行了加強,也就是對于舊樣例測試中重復出現的樣例多次重復,這種重復促進了對重復性條件下的類別學習效果。
2.樣例特征和監測的呈現方式交互影響CLJ
實驗結果表明,樣例特征和監測的呈現方式對CLJ有交互作用。相繼組在多樣性呈現條件下的CLJ顯著高于重復性,集中組在重復性呈現條件下的CLJ顯著高于多樣性。根據Mueller和Dunlosky(2017)的研究,前瞻性和回溯性判斷相繼呈現方式,使學習者在元認知水平上的認知線索更加精準,因此,學習者能夠對于更有效的學習方式的元認知監測更加敏感,這是因為進行了前瞻性和回溯性判斷的比較,促發對認知對象的選擇引起的回憶線索更加精確,因此,能夠比較準確地預測樣例特征的優勢。
四、結語
樣例特征、測試類型和監測的呈現方式交互影響類別學習成績。前瞻性和回溯性判斷相繼呈現的方式,在多樣性條件下,促進類別學習效果。樣例特征和監測的呈現方式對CLJ有交互作用,前瞻性和回溯性判斷相繼呈現方式提高了學習者多樣性,促進類別學習效果的監測敏感性。
參考文獻:
[1]陳啟山,李利.理解評估與成績預測: 兩種不同的元理解監測形式[J].心理學報,2008,40(9):961-968.
[2]董存梅.元認知研究綜述[J].高校社科動態,1998(Z1):5-7.
[3]Mueller,M.L.,& Dunlosky,J.How beliefs can impact judgments of learning:evaluating analyti Doyle c processing theory with beliefs about fluency[J].Journal of Memory & Language,2017(93):245-258.
[4]Wahlheim,C.N.,Finn,B.,&Jacoby,L.L.Metacognitive judgments of repetition and variability effects in natural concept learning: evidence for variability neglect[J].Memory & cognition,2012,40(5):703-716.
[5]Wang,H.,Cui,R.,& Long,C.P3a amplitude is related to conclusion specificity during category-based induction[J].PLoS ONE,2020,15(3):e0229515.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