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溪 楊子勛
摘 要:隨著中國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大眾不僅追求物質生活的滿足,也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豐富,美術畫作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涵養,提高生活品質,中國畫在美術創作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就我國目前的中國畫發展來看,人物創作仍然存在著某種程度的脫離寫生現象,很多畫家對于人物創作的追求偏離了正確的路線,其逐漸摒棄了面對自然的寫生,忽視了客觀對象對于中國畫創作的重要性,造成畫面對于實物本質探討不足的現象,這是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就寫生在中國畫人物創作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的美術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支持。
關鍵詞:寫生;中國畫;人物創作;應用價值
寫生在中國畫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表現形式。21世紀以來,在中國畫的發展過程中,現代視覺藝術對傳統的人物繪畫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很多繪畫者沒有充分認知到寫生的重要意義,他們盲目追尋所謂的創新型視覺藝術,追求表達觀念的人物繪畫,但是卻沒有突出畫作的靈魂,主題不夠明確,這種摒棄傳統人物繪畫寫生的創作手段是不可取的。缺乏寫生的中國畫人物創作將會失去內在的靈魂和原有的優點,因此,我們必須要堅持寫生,立足于事物的本質開展創作,從而讓畫作擁有更強的藝術性更多的可能[1]。
一、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寫生因素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繪畫中就具有非常多的寫生因素。“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重要指導思想,其核心內容就在于注重對于自然和生活的觀察,將其中的感悟轉化到畫作之中,因此,畫作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對自然規律和實物狀況的把握和總結。它要求創作者要具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通過觀察外在的事物,體驗內在的本質,對生活和自然進行升華,從而更加深刻地把握造化與心源之間的關系,讓繪畫作品更加具有靈魂。中國古代很多的著名畫家都是通過這種創作方法來開展繪畫,并且進行了多元化的藝術實踐,創造出了一大批寶貴的藝術珍品[2]。
在現代人物畫家蔣兆和先生的繪畫作品中,就非常注重有關寫生的因素,作品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不僅靠概念表達思想,更是通過描繪具體的形象來表達核心理念。通過研究其繪畫作品,我們能夠感到人物的神態表現得活靈活現,尤其是他對于眼神和嘴角進行了詳盡的描繪,讓觀眾一眼就能夠看出畫作中人物的心緒,這種藝術創作是經過深思熟慮而得來的。人物的創作很容易,但是讓人物活靈活現則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事情,蔣兆和先生目睹了舊社會勞苦大眾的悲慘生活,他的畫作立足于民生,立足于當時的社會背景,具有充足的實踐性和寫生性,畫作中的人物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能夠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中尋找到人物原型,正是緊緊圍繞人民大眾、圍繞生活來開展創作,才讓作品更加具有藝術性,感人至深[3]。
二、當代中國畫人物創作脫離寫生引發的問題
在當今時代,中國畫人物創作迎來了一個百花齊放的局面,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原本比較保守的藝術形式和技法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中國畫藝術家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更加順暢,從而推動了一大批新型創作技法的誕生。然而,從目前的中國畫人物創作來看,雖然寫生是眾多基本功訓練中的重要一環,但是很多藝術創作者卻逐漸脫離了繪畫藝術的基礎,拋棄了寫生這一重要創作環節,也就變相拋棄了繪畫的自然對象本身。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心越來越浮躁,很少有藝術家能夠靜下心來對著實物去開展寫生,很多人往往只借助于相機、屏幕等多媒體工具來獲得所謂的素材,把自己封閉在畫室中開展藝術創作,所創作出的藝術作品缺乏靈動性,很難吸引觀眾,也難以引起觀賞者的共鳴。其本質原因就在于藝術作品常常缺乏對于人的觀察,缺乏對于真實生活的描繪,人物作品往往是虛有其形,缺乏內涵[4]。
寫生作為一種傳統的、歷史悠久的繪畫方式,對于古今中外的人物畫大師們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大量的實踐表明,寫生有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時代的很多繪畫者脫離了寫生,致使人物創作缺乏靈魂,他們沒有深刻探究客觀對象的各種特點,認為僅憑借自身的繪畫技巧就能夠將相關的概念完全表現出來,這種對自然生活的遠離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為,所創作出的內容必然空洞乏力,缺乏吸引力。除此之外,有一批藝術家自稱其繪畫作品是表達觀念的作品,輕視對真實自然對象的表達,通過分析和觀察,我們能夠發現,這些作品通常存在有明顯的缺陷,沒有足夠的說服力,缺少對繪畫語言本身的錘煉和相應的技巧。總而言之,我們必須要充分認知到一個優秀的繪畫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讓觀眾能夠感受到繪畫語言本身的力量,而不是搞一些假大空的、虛無縹緲的東西,要真正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通過欣賞畫作產生一種微妙的情感體驗,這才是畫作的價值所在[5]。
三、寫生能夠讓中國畫人物創作更加具有真實性
大自然對于藝術創作具有非常關鍵性的意義,其能夠為藝術家提供創作的靈感,我們必須要充分尊重自然,認知自然之美。自然界中蘊含著很多意想不到的偶然狀況,這需要我們在寫生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探索,實際上,繪畫中的美感是一件非常抽象的事情,它不是一種概念或一種固定的語言,但是卻通過具體的畫面呈現在畫作之中,并且被觀眾所欣賞和記憶,從這個角度而言,繪畫是一種視覺上的藝術,所以美術也就是一種對光影的追求。
具體到中國畫人物創作的過程中,必須要善于用筆尖勾勒出人物的神態,構建微妙的肢體語言,對于畫作中的每一處細節,要精準打磨,例如衣服的紋理、破舊程度、畫作整體色調等等。只有把每一處細節都做好,并且將各個內容串聯起來,才能夠讓畫面更加動人,給欣賞者留下更多的探索空間。這些具體的內容必須要通過實踐觀察而得到,因此,在中國畫人物創作過程中要重視寫生,觀察人物的細節,從而讓畫作形象更加鮮活,讓觀眾認為畫中形象是真實存在的。只有尊重自然,善于發現,才能夠真正傳承中國畫人物創作的靈魂[6]。
在描繪自然的時候,必須要以真誠的態度去欣賞和觀察。例如:著名的藝術家齊白石老先生就非常注重自然之美,他不喜歡那些死板的仿古作品,但是卻欣賞自然的造化,喜歡從生活中汲取新鮮的靈感,這對于當代的中國畫人物創作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性意義。與此同時,從齊白石先生的諸多畫作中,我們能夠發現,作品空靈自然、簡單直觀,不含有絲毫的矯揉造作,齊白石善于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并且能夠很好地抓住事物的本質特點,僅用寥寥數筆就能夠勾畫出事物的特征。他絕不畫自己沒有見過的東西,并且教導學生多出去寫生,立足于實踐來開展藝術創作。著名畫家黃胄也非常注重寫生在中國畫人物創作中的運用,其在少年時期混跡于平民生活之中,注重農村寫生的創作途徑,其作品反映了老百姓的真實生活,具有很強的感染力[7]。
重視寫生,并不是對于客觀事物的機械復制,而是把自然進行提煉和升華,將事物的核心特點融入到畫作之中,變成一件具有藝術性的作品。因此,藝術家要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和提煉技巧,從對象中汲取最有內涵的部分,創作出真正具有價值的作品,要融入自己獨特的情感和理解,用最真誠的內心去感受自然之美和真實之美,從而保持藝術的純粹性。
四、重歸寫生是當下中國畫人物創作發展的重要趨勢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數不清的藝術瑰寶,千百年來,經過歷代畫家們的不斷探索和嘗試,中國畫人物創作愈加成熟,并且沉淀出了很多的經典內容,因此,我們要善于汲取優秀的思想和創作方法,靈活地繼承傳統繪畫技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善于開拓思維,在借鑒傳統繪畫經驗和繪畫技巧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藝術理念,從而創造出更加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然而,當代的很多藝術創作者缺乏靈活變通,僅僅是繼承了樣式和技法,卻忽視了人物的具體形象創作,他們僅僅憑著自己對于古人畫法的記憶來開展作品創作,過于重視模仿,缺乏對于寫生的,所創作出的作品缺乏靈魂,不夠靈動。甚至有很多初學者摒棄了寫生,僅僅是練習和臨摹古人的作品,他們失去了自己的創作風格,并且形成了一種繪畫的思維定勢,在未來的創作過程中,無論是遇到什么樣的花草樹木,都在第一時間想起古人的技法,并且不假思索地開展繪畫,雖然看上去無可挑剔,但是只是一味模仿,喪失了繪畫的本質所在。長此以往,作品便千篇一律,缺乏創新性[8]。
我們要善于運用前輩給我們留下來的傳統技法,要有選擇性地進行運用,不要一味模仿,而是要善于到自然中去寫生,結合自己觀察到的具體事物開展創作,靜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所在,從而創造出有靈氣的優秀作品。要充分認知到好的作品并不是規劃和臨摹出來的,而是即興發揮創作出來的,要善于感悟生活,體驗人間的百態,從而讓人物作品更加富有感情色彩,具有真實性和樸素性,流露出自然之美,這也是成為一名優秀繪畫者的必經之路[9]。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中國畫人物創作過程中,寫生具有重要作用,我們必須要結合新時代的社會背景,尋求符合當代生活的繪畫語言,這也是對于中國畫傳統藝術的最好傳承。因此,當代畫家必須要充分認知到寫生的重要價值,在開展創作的過程中,不僅要依靠自身的想象,也要善于貼近自然,走進生活,去感受自然的魅力,尋找生活規律,收集大量真實可靠的素材,讓作品更加具有真實性,這也是藝術創作的根本所在。通過貼近自然的寫生,我們能夠在中國畫人物創作中反映出時代背景,描繪出人們的生活狀態、精神風貌等等,寫生對于畫家來說不僅是一項藝術創作的方式,也是整個繪畫過程中的基礎性要素,只有重視寫生,尊重自然,才能夠創作出更加具有藝術感染力的畫作。
參考文獻:
[1]吳正瓊.創作式寫生摭談[J].文教資料,2020(2):128.
[2]周顥.水墨人物寫生的藝術語言拓展[J].美術觀察,2019(10):134-135.
[3]陳焱.禮贊壯鄉,謳歌生命:初讀黎小強筆下的寫意水墨人物畫[J].中國民族博覽,2019(10):2-9.
[4]胡眏月.寫實水墨人物畫的臨摹、寫生和創作的關系[J].藝術教育,2019(8):126-127.
[5]蔡承霖.寫“生”:對水墨人物畫創作實踐的反思[D].魯迅美術學院,2019.
[6]趙小雪.寫生對油畫人物創作的重要意義[J].昌吉學院學報,2019(2):38-40.
[7]李偉.形神之美:談寫生在中國人物畫創作中的應用[D].沈陽師范大學,2018.
[8]周耀威.象外之意:談寫意人物畫的寫生創作化[J].美術,2017(11):148-149.
[9]秦嗣德.寫生是水墨人物畫創作之必然[J].中國民族美術,2016(3):30-35.
作者單位:
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
通訊作者:
楊子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