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
摘要:鄉鎮文化站是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和提供公共服務的綜合平臺,近年來,甘肅省始終堅持“文化惠民、文化利民、文化為民”原則,強力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不斷更新文化發展理念,積極探索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治理新模式,創新服務體制機制建設,有效激發了農村文化發展的動力活力。
關鍵詞:鄉鎮;文化建設;開展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8-0218-01
鄉鎮綜合文化站作為黨和政府開展農村文化工作的主陣地,為其提供必要的活動運行經費是推動鄉鎮綜合文化建設的基本保障。制約鄉鎮綜合文化站資源利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工作隊伍整體實力不強、運行和建設體制僵化等。在整體硬件資源建設投入不斷增加的基礎上,軟件方面急需補齊短板。不斷提高和增強在基層講好文化故事、做好文化浸潤的能力和方法。
一、鄉鎮文化站工作隊伍老化、虛化、弱化
1.鄉鎮文化站隊伍老化,文化可持續發展潛力不足。文化工作是一項需要創新和熱情的事業,而有的鄉鎮文化站長通常是不到退休不換人,相當一部分文化站長在該崗位上工作超過了20年,導致他們在文化建設中熱情不高,創造力匱乏,使得鄉鎮文化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一方面鄉鎮文化人才后期培訓和流動不充分不合理,有的文化工作者因年齡學歷知識結構等因素影響,不能勝任工作:另一方面,農村大量文化骨干和文藝愛好者因受體制限制,不能順暢地進入文化工作隊伍,造成人才資源浪費。
2.鄉鎮文化站隊伍虛化,文化可持續發展內生動力不足。文化建設不同于經濟建設,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地發展,而且很多成效無法量化考核,短期內也很難見成效。由于部分基層領導認為經濟發展是“硬指標”,文化建設是“軟任務”,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只重視基礎設施等硬件設施建設,不注重文化人才資源配備培養等現象。加上基層工作頭緒多,任務雜,鄉鎮文化專千不專、身兼數職的情況較普遍,基層文化站的管理與工作開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3.鄉鎮文化站隊伍弱化,重使用、輕培養,文化服務能力亟待加強。從業人員專業不對口或學歷偏低現象普遍,半路出家多,科班出身少,專業基礎知識欠缺,面向社區、面向基層、面向群眾開展文化普及、宣傳、組織群眾性文化活動能力,帶動文化建設能力不強。鄉鎮文化人才隊伍待遇發展不被重視,真正因為文化工作突出被提拔任用的很少,而且,受人員編制限制,鄉鎮文化站大多數工作人員難以獨自承擔文體活動的組織工作和文體活動的輔導工作,
二、文化活動內容形式趨于多樣化
近年來,各鄉鎮文化站本著“種文化”的服務理念,不斷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形式,有效激活了鄉村傳統文化因子,使得鄉鎮文化活動內容異彩紛呈。充分利用農閑時節、節假日和集市時間,組織開展了“文化下鄉”和群眾自發性文化活動,豐富活躍了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如結合“千臺大戲送農村”和“三下鄉”活動,引導鄉鎮村社開展廣場舞比賽、農民運動會、手工藝品競賽等群眾文化活動,努力滿足農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更高需求。基層鄉鎮“春節期間鑼鼓聲,節假日中比賽聲,農閑季節歌舞聲,一年四季歡樂聲”的良好文化氛圍日漸濃厚。
注重普惠性和個性化需求為基層群眾適時提供了時政法治科普宣傳教育、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文化藝術輔導培訓、基層文藝骨干隊伍培訓等普惠性文化活動,特別關注了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等特殊人群的文化服務工作,實現了均等普惠基礎上的個性化需求服務。
三、文化隊伍建設趨于合理化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近年來,甘肅省鄉鎮文化綜合服務中心著眼于隊伍建設,立足于鄉鎮工作實際,注重帶隊伍促建設,著力推進了鄉鎮文化管理隊伍、鄉鎮文化骨干隊伍、鄉鎮文化業余隊伍和鄉鎮文化志愿者隊伍等四支隊伍建設,逐漸推進了基層文化人才四支隊伍建設的均衡化發展。
加強了鄉鎮文化站管理和服務者隊伍建設,發揮了鄉鎮文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嚴格落實《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按照相關要求,配齊配強基層文化站專職專干隊伍,為各鄉鎮、村文化活動場所及農家書屋配置了專兼職文化管理人員,壯大了基層文化隊伍,有效發揮了鄉鎮文化站隊伍在服務基層公共文化建設中的生力軍作用和核心帶動作用。加大鄉鎮文藝骨干隊伍、文化業余隊伍和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確保了鄉鎮文化蓬勃發展的人才保障。
四、結語
總之,鄉鎮文化站作為基層文化建設主陣地,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其“有意味的形式”和“有品位的內容”是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內在要求。
參考文獻:
[1]陶冬梅.淺談如何改進鄉鎮群眾文化工作[J].讀書文摘,2017(16).
[2]張小莉.開展鄉鎮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有效方法[J].參花,2019(19).
[3]陳清水.試論創新鄉鎮群眾文化工作的途徑[J].現代交際,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