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摘要: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之中固定資產發揮著關鍵作用,特別是對于光伏發電企業這類資金比較密集型的企業來說,其重要性更是可見一斑。但是當下這類企業在進行規定資產核算的時候所使用的方式還存在很大的問題,亟需改進。基于此,本文就將重點對其核算問題進行分析,然后在這樣的基礎上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光伏發電企業 ?固定資產 ?核算
固定資產就是指為了出租、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而持有的,其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的有形資產。它與自身相關的經濟利益會流入企業之中,同時與相應的成本能夠被計量的時候才可以被確認。一般規定資產需要按照成本實施初始計量。在光伏發電站當中,其固定資產基本上都是以光伏電站為主的,它占到企業總資產的90%左右,因此在光伏發電企業當中固定資產的核算是非常關鍵的。
一、概述
對于光伏發電企業來說其固定資產主要就是光伏電站,它主要包含有箱變電站、支架、逆變器以及(非)晶體硅組件等電子元件,同時和電網相互連接進行電力輸送。它是目前我們國家所鼓勵的一種綠色電力開發能源項目[1]。一般光伏發電系統主要包含有兩種,一種是并網的,一種是獨立的。
前者包含有帶蓄電和不帶蓄電兩種,能夠在逆轉器之下將生產的直流電直接轉變成為和要求相符合的交流電,然后輸送到公共電網之中。帶著蓄電池的這種系統具有一定可調節性,并能夠依照需求退出或者是并入電網當中,同時還有備用電源的作用,所以當電網在出現緊急停電的時候可以直接提供電力,一般安裝在居民建筑上。不帶蓄電池的該系統沒有上述兩項功能,基本都被安裝在比較大型的系統上。后者主要包含有偏遠地區的太陽能用戶電源系統、通信信號電源、村莊供電系統以及太陽能路燈等帶著蓄電池且能獨立運行的系統,它可以實現離網發電。
以光伏電站規模大小為準,施工周期一般有所差異,同時和核電站、火電站及水電站相比較,其建設也不復雜,一般一年之內就能完工。它的固資核算和傳統電力生產企業的比較相似,在建設之中產生的各類費用都能夠給其建設貸款所產生的銀行借款利益在相關調價之下進行資本化處理。在其正式使用之后,“在建工程”就會轉入到“固定資產”,并通過直線法以年限計提折舊。在運營當中,其主營業務成本包含有折舊費用、維護和運營成本,在這之中折舊費用占主體。
二、問題
(一)核算現狀
在會計準則當中有規定:“自建的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前所產生的必要支出構成了固定資產的成本”。國稅發之中規定,企業在獲批并獲得相關的條件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所得到收益,從第一年獲得生產經營收入的納稅年度起,前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在后面的四年到六年減半征收。所以當下光伏發電站資產以其所具備的系統性及整體性為基礎,從其固定資產一旦出現任何問題都會給系統的正常運行帶來影響入手,所以其固定資產沒有通過拆分入賬的方式進行核算,而是直接將其當作整體資產去入賬,并按照20年到25年的年限去計提折舊,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大大延長其折舊期限,企業的當其計提折舊就會降低,從而保證利潤,降低企業成立之初由于折舊過大而帶來的高成本,低利潤現象。與此同時依照國家給予這類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企業在投產之后的前六年利潤狀況會非常高。合理地將這類企業的固定資產依照整體資產入賬計提折舊之后,將其遞延到減免稅期滿之后再對折舊成本進行確認,從而使收益可以最大程度上被放在優惠期之中,從而實現節稅,實現稅收合理籌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稅收優惠利潤以及更多優惠政策。具體如下:
目前光伏發電企業其固定資產從能夠達到可使用狀態的次月開始,在其壽命當中計提折舊。其中光伏電站折舊年限為20年—25年,凈殘值率5%,年折舊率為4.75%—3.8%,通過直線法折舊;運輸設備年限為10年,凈殘值率5%,年折舊率為9.5%,通過直線法折舊;電子設備年限為5年,凈殘值率5%,年折舊率為19%,通過直線法折舊。
(二)原因
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一,其資產具有很大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只要其中任何一個部分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的運行,所以通過“能夠獨立發揮作用”的基本原則去對單件固定資產進行劃分具有很大難度,由此這就導致其分類管理以及明細劃分具有很大難度。其二,將其作為整體資產入賬,不進行明細劃分,可以直接將那些壽命比較短的資產延長折舊期限,以此當期計提折舊就會降低,從而利潤就會變大。這樣一來就可以將其建設初期因為折舊過大帶來的成本壓力降低,促進可持續發展。其三,很多企業在建設初期都在享受“三免一減半”的優惠政策,所以將其固定資產作為整體去入賬可以使企業享受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
三、造成的影響
(一)與收費和費用的分配原則不符
在會計要素確認之中明確規定,在會計期間或者是某一個會計對象所獲得的收入必須要和獲得該收入所產生的成本及費用相互匹配,并正確計算在其會計期間,以及會計主體所得到的凈損益。雖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及折舊額和同一時期的收入并沒有直接性的聯系,但是卻是獲得收入的必要條件,同時在其固資使用過程中都會受益,所以這就必須要把在這之中所發生的費用在所有收益期進行有效分配,無收益的則不進行有效分配。
(二)與會計準則不符
這類企業將固資不進行明細分類,按照其各類使用壽命使用想用的折舊年限,和企業的收費與分配原則不相符合,同時業和會計準則不符。會計準則當中要求,企業必須要依照固資所有組成部分各自的使用壽命,應用不同的折舊方式及折舊年限,并將其所有部分都確認成單向的固資。
(三)無法實現有效的成本回收
這類企業如果不對其進行明細分類,依照使用一刀切的模式去計提折舊,是不利于成本回收的,從而就會使得固資成本費用出現后移的現象;同時也會使得企業前期利潤虛增,后期出現利潤虛減的現象。
(四)無法明確掌握資產的真實狀況
這類企業如果不對其進行明細分類,就無法將各種資產的歷史成本真實地反映出來,這樣企業自身就不能掌握具體的固資種類和數量,同時也不能明確固資的具體分布情況以及使用狀況,所以后期的改造更新工作無法有效落實。
四、建議
我們國家要求光伏發電站企業在建成光伏電站之后,使用企業會計準則當中的“固定資產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有著不同的使用期限或者是通過不同的方式給企業提供經濟利益,適應各種折舊率和折舊方式,應該要分別把這些組成部分確認成單向固定資產。”因此其核算如下:
電氣樓、水泵房、屋頂以及開關室是運用的平均年限法去計提折舊的,殘值率是5%,預計可以使用20年;大棚、圍墻、道路、電纜溝以及水工消防等也是運用平均年限法去計提折舊的,殘值率是5%,預計使用年限是10年;太陽能組件也是使用平均年限法去計提折舊的,殘值率是5%,預計使用年限是20年到25年;避雷器、逆變器、變壓器、匯流箱以及斷路器和互感器與上述計提方式相同,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另外微機監控系統、火警監控系統以及安保監控、通訊控制等也與上述折舊方式相同,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接地系統折舊方式和預計使用年限和上述相同。除此之外,剩下的設備折舊方式相同,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
但是這種模式并未充分考慮到光伏電站的整體性及系統性,只是單純將其企業固定資產進行了拆分入賬,把其折舊年限縮短,這就會使得企業當期計提折舊過大,影響利潤,從而使得企業在成立之初面臨著成本太高、利潤過低的情況;與此同時,利潤的降低還會使得成立初期的企業所得稅及可免稅額降低,并無法有效運用這類企業“三免一減半”這一基本稅收優惠政策[4],因此在具體使用的過程中必須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有效衡量。
五、結束語
在這類企業發展之中,固定資產核心和企業會計準則、稅收優惠政策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及不匹配性,它直接影響到了企業的利潤和今后的良性發展。雖然最近幾年該類企業已經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和突破,同時國家對其補貼也都開始下降,所以對其來說就必須要做好固定資產的核算工作,從而促進企業良性發展,始終屹立在新能源經濟之中。
參考文獻:
[1]唐淑穎.發電企業固定資產的財務核算及管理策略分析[J].納稅,2018,12(35):134+137.
[2]常克誠.當前企業固定資產核算存在問題及其改進方法[J].中國農業會計,2017(4):42-45.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浙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