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涵
摘要:標志是某種特定事物的門面,它根據事物的不同性質而具有不同的內涵。這種內涵通常都隱含標志的視覺元素上,因此本文從視覺傳達的角度去分析了標志設計,重點從文字、圖形以及色彩三個方面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視覺傳達;標志;文字;圖形;色彩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5-0033-01
從視覺傳達的角度去辨析標志的設計,首先需要明確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即視覺語言。所謂視覺語言主要是指一類特定事物的信息媒介,從符號學的角度去看視覺語言主要就包括文字、圖形以及色彩等。因此本文重點從文字、圖形和色彩三個方面的視覺傳達來分析標志設計。
一、標志設計與文字
一般在標志設計當中主要運用的文字包括漢字、數字以及拉丁字母,其中漢字納入到標志設計當中主要是傳承的中華文化。而且因為漢字博大精深,其在視覺化、信息化以及藝術化的視覺審視上相比字母標志要更有優勢。從設計的角度來說,漢字無疑是一種擁有巨大藝術感染力和生命力的設計元素。在標志設計當中,引用的漢字通常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挖掘漢字的本意來體現文化內涵,突出標志中漢字的本質內涵。另一種是通過對漢字筆畫以及形象上的再創造進而賦予漢字嶄新的形象,例如中國銀行的標志。以拉J字母作為標志設計當中的元素在目前世界上是主流,因為拉J字母是世界上大多數語言所采用的字母系統,世界范圍內至少80%的標志都帶有拉丁字母,比如臺灣明基BENQ,宏基的acer。
二、標志設計與圖形
從符號學上看視覺傳達當中的圖形語言主要是圖像符號,在視覺傳達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視覺語言之一,通常意義上來說,圖形是直接表達標志設計意圖的一種視覺語言,只要與視覺傳達有關的設計,圖形都是非常重要的設計元素。在具體的設計當中通常都會講圖形進行一定的演化或者再創造,進而賦予圖形圖像一定獨特的功能和特征。用戶在觀看圖像時通過用戶本身所具有的審美能力以及語言手段來講圖形的內涵解析出來,進而完成視覺傳達。
在標志設計當中的圖形通常都是以某種抽象的或者是某種具象的形態來表現內容含義。其中具象的標志圖形通常都比較寫實,即在標志當中的圖形通常都是具有高度概括以及提煉的具象感強烈的圖形圖像,圖像的形象特征非常的明顯,易于識別,同時因為這一類圖形主要來源于生活,是人們所熟悉的一些形象進而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比如蘋果手機的標志,捷豹汽車的標志等等。抽象的圖形標志一般使用抽象圖形來表現標志的內涵,抽象圖形標志并不拘泥于自然客觀存在物的物態,它可能只是點線面的不同組合來表現標志的內涵,比如英國live in-formation systems公司的標志。當然抽象的圖形如果深究也是通過對自然物物態的高度凝練而形成的,這里需要由觀看者自身的審美取向以及審美能力和語言能力來高度概括和解析抽象圖形的內涵,當然一些抽象圖形具有某種約定俗成,如?表現得是團圓或者團結。比較典型的標志如奧運五環。
三、標志設計與色彩
色彩通常意義上來說是一種象征符號,在視覺傳達當中往往是表現對象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卻因為約定俗成而使色彩具備某種特殊的含義。一般來說人們常常將色彩作為一種表達特定情感的符號,因為人出生眼中的世界是黑白的,然后在成長過程當中世界才開始變得多彩,此時人們就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以及審美趣味來賦予色彩某種特定的含義,比如冷色調從情感角度來說通常代表的是某種負面的情感,而暖色調通常代表的是某種正面的情感。實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在接受視覺形象時,往往對色彩更為敏感,因為色彩屬于直接的光波傳遞,相比較于圖形而言色彩是最先進入人的視覺系統的,所以色彩往往是設計當中人們接受視覺信息的第一要素。
標志上的色彩元素往往與圖形緊密相連,進而具有強烈的視覺表現力,其傳達信息的力度以及速度往往都要高于具體的形象。同時色彩因為具有特殊的情感屬性進而間接地刺激人的感官,表達主題內涵,并影響人的情緒,使觀者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比如紅色在中國通常代表活力、喜慶、吉祥、溫暖等,黃色通常代表警示、高貴、富麗等,綠色通常代表自然、安寧、健康等。標志設計中色彩元素的運用通常并不復雜,一般就兩到三套色,最多不會超過六套色。設計中的一套色往往傳遞的視覺效果單純、醒目且容易被人記住,常用的使純度、鮮明度高的紅色、綠色、藍色等。兩套色表現單純但又具備豐富的視覺效果,一般可以是紅色和黃色、綠色和黑色、紅色和綠色等等,課突出強烈的色彩對比,也可以突出一種和諧的視覺效果。
綜上所述,從視覺傳達的角度來看標志的設計,最關鍵的就是視覺語言,二視覺語言當中主要的語言在于文字、圖形以及色彩。在標志設計中往往是文字、圖形以及色彩的綜合運用,進而產生某特定的內涵,使觀者產生某種情感。現代人使一種視覺動物,人看到一件物品第一印象將決定人是否使用這一物品,視覺效果好,人對物品的第一印象就好,就會產生去使用它的情感沖動。
參考文獻
[1]胡楊.論符號學理論對標志設計的啟迪意義[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2]李學慧.論析“知白守黑”在標志設計中應用[J].藝術百家,2016(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