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玲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情況,提出了學前教育與非遺舞蹈黔南州獨山花燈地方戲曲融合教學的方式,希望能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促進非遺舞蹈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非遺地方戲曲;學前教育專業;傳承發展;獨山花燈
中圖分類號:G61-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5-0250-01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寶貴的財富,在黔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數量之多、形式之廣、場面之絕讓人拍案叫絕,但是地方戲曲并不常見。隨著人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意識的提升,很多非遺項目都已經融入了黔南州高校教學之中,豐富了高校藝術教學的資源、提升了高校在傳承發展非遺舞蹈方面的能力。而獨山花燈是黔南州獨山縣的地方戲曲,當前也已經開始進入高校之中,傳承發展上雖存在一定的問題,將其融入到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中不僅可以豐富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資源的內容,同時也可以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傳承非遺舞蹈的能力,以便于其今后能夠更好的從事非遺舞蹈傳承工作。
一、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舞蹈資源內容單一
學前教育的舞蹈資源比較匱乏,很多教師都只是教一些簡單的舞蹈技能,由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功底較差,沒有舞蹈功底的學生也比較多,所以在內容上也比較單一,更加注重學生舞蹈知識的教學能力,而不是作為舞蹈家進行培養,每天做單一的基本功和技巧訓練,學生興趣沒有得到充分的調動。
(二)教學內容過于傳統
創新是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始終停留在傳統的內容上,從理論講解到動作示范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教學使用的舞蹈內容也缺乏生命力和特色,與黔南州本地關系不大,是全國范圍內都適用的教學內容。忽視了同地方傳統特色舞蹈內容的結合,在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上面做的也不是很好,與現代化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需求相差比較遠,進入工作崗位之后這部分學生在地方特色舞蹈教學資源開發的能力上也會存在蹩腳之處。
(三)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方式、手段落后
21世紀已經是互聯網+教育的時代,在黔南州大部分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依然是在教室或者舞蹈教室采用理論講解和動手示范的大班制教學模式,對于新時代的微課、慕課等視頻教學采用的很少。舞蹈實踐的固定場地基本沒有,學生學完之后只能內部消化。
二、學前教育與非遺地方戲曲獨山花燈的融合教學
(一)開發黔南州地方戲曲獨山花燈教學資源
獨山花燈是黔南州地方戲曲,也是漢族舞蹈中的一種,從出現距今為止已經有幾千多年的歷史了,是一種傳統的民俗舞蹈,一般用在傳統儀式上祈福、節慶、表演之中,具有很強的滲透力。在黔南州獨山縣當地堅持跳傳統獨山花燈表演的人已經不多,所以我們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需要積極開發教學資源,深入到實地之中,通過視頻錄制舞蹈資源,找到非遺舞蹈傳承人,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聘請校外指導教師,負責教授獨山花燈舞蹈。我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學習舞蹈,所以基本功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除了傳統的舞蹈課之外,單獨設計獨山花燈舞蹈課,從每個動作學起。
(二)深入村寨,在重要場合進行實踐練習
除了校內單獨設計獨山花燈舞蹈課之外,在校外也有村寨實踐教學基地,每逢重大節日、祭祀活動,黔南州獨山縣都會舉行花燈表演,定期讓我們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入當地去實地演練、學習,將自己學習到的舞蹈知識應用在實踐之中,促進非遺舞蹈傳承能力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也需要不斷深化自己對獨山花燈的理解,走出學校課程體系的束縛,體驗最傳統的非遺舞蹈應用場合的莊嚴、肅穆。
(三)進行線上線下的聯合舞蹈教學
互聯網+時代要求高校教育教學要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傳統舞蹈教學模式下,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很少應用到信息技術,包括一些微課、慕課等先進的手段都沒有嘗試過。獨山花燈舞蹈教學比較特殊,校外指導教師不可能一直在校內教課,學生也需要深入體驗獨山花燈的民間震撼、表現出來的情感,這些往往是教師講解無法起到的效果。因此可以開發針對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線上線下視頻課程,校內教師和校外指導教師聯合錄制重點舞蹈知識的視頻,學生課下可以參照學習。在必要的前提下或者有重大獨山花燈的表演場合,學生無法參與其中的情況下,校外指導教師可以通過慕課平臺實現與校內教學的連線,指導學生學習。
獨山花燈是黔南州重點傳承的非遺地方戲曲,當前會表演小戲和舞蹈的人已經很少了,學前教育專業與獨山花燈的融合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學前教育舞蹈課程的教學資源,同時還能夠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對非遺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的能力,對于學前教育學生未來從事相關職業也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張廣琴.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學前教育專業的策略研究——以徐州市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7(36).
[2]聶冰心.從南豐儺舞進校園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學校傳承[D].上每:上海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