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偉
摘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全面型應用人才的重任,切實做好當代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成為高職院校工作中的重點和核心。充分發揮榜樣的培育、示范和引領作用,是我黨歷來重視并在實踐中得以證實的工作方法,將其引申到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當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筆者以此為出發點,分析了榜樣教育的內涵及高職院校榜樣教育的現狀,然后結合當代學生的教育有效性規律,嘗試提出了高職院校榜樣教育的有效模式,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榜樣教育;有效模式
榜樣教育是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傳統做法,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樹立榜樣形象、開展榜樣教育,一代又一代人汲取了精神養分,并為中國革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在高職院校中開展榜樣教育,不只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高職教育進步和人才全面培養的要求,針對當前部分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模糊、對社會主流價值觀認同程度不高的問題,只有不斷探索有效的榜樣教育模式,才能突破傳統思政教育單一化的困境,使優秀榜樣充分發揮其激勵和示范作用[1]。
一、榜樣教育的內涵
所謂“榜樣”,就是指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一定的社會階段內社會主流價值取向和道德標準的承載體,其所內涵的精神境界和外顯的行為實踐能對他人產生示范和引領作用。榜樣具有兩個特征,一是具有先進性和時代性,二是具有真實性和可學性。而榜樣教育就是教育者通過榜樣激勵和引導受眾(教育對象),使受眾自覺地將榜樣精神內化為精神品質,并外化為行為習慣的一種教育活動。有效的榜樣教育,應該是符合教育規律和受眾身心發展規律的,是能夠引起教育對象情感共鳴和主動實踐的。
針對我國高職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榜樣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問題,筆者從學生偏好的角度出發,探討了榜樣教育的有效模式,僅供參考。
二、高職院校榜樣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榜樣選樹不當
受過去計劃經濟時代思維模式和一貫以來榜樣教育的傳統模式的影響,在當前的榜樣教育中,與時代的發展不協調和不匹配、與人的思想發展不適應的榜樣選樹不當問題廣泛存在。隨著移動互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他們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也呈現出復雜化、多元化的特征,在強烈的主體意識的引導之下,他們對于傳統榜樣的認可度和趨向性大大弱化[2]。在此背景下,很多高職院校依舊選擇缺乏生活性、時代性和多樣性的榜樣來開展思政教育,自然難以引發大學生對榜樣的心理認同。
(二)榜樣教育的方式不佳
雖然高職院校在進行榜樣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從相關調查結果來看,榜樣精神的轉化率確實不高,也就是說,很多學生對榜樣教育聽則聽了、看則看了,但是并不具體落實到行動上。一方面,這是由于高職院校的榜樣教育存在內容失真的問題,為了塑造榜樣的光輝形象,教育中片面追求“高大全”,榜樣的生活感、真實感不強,自然難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另一方面,在教育方法上,仍舊采用“灌輸式”方法,不重視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個性化特征,榜樣教育始終無法擺脫“表彰化”“權威化”的官方特色,很多學生將此誤解為“洗腦”,因此自然存在抵觸心理[3]。
(三)學生對榜樣的認識發生錯位
隨著偶像文化的博興,社會公共領域被充滿商業氣息的廣告、娛樂新聞霸占,榜樣文化的“生存空間”被擠壓甚至侵占,加之高職院校學生的價值觀、審美觀尚在形成階段,對榜樣的認識很容易形成錯位,導致對選樹的榜樣不認同。目前,高職學生在榜樣選取時表現出了明顯的多元化特征,這反映出了學生自主意識的覺醒,但是一旦引導不當,榜樣選擇盲目化及功利化的問題就會對榜樣教育造成巨大反噬。
三、高職院校榜樣教育的有效模式探析
(一)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創設多元化的榜樣教育環境
高職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正視榜樣教育的特點,樹立更加科學、健康的榜樣教育觀,認識到時代變遷和現實變化對榜樣教育形成的沖擊,從而堅持以人為本和實事求是的原則,真正從學生角度,思考榜樣教育的新時代內涵。一是要認清榜樣教育的目的,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之下,榜樣教育不能片面地強調與社會發展實際不相符合的自我犧牲精神、無私奉獻精神;而是應鼓勵學生全面、正確看待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的關系,大力塑樹具有多元化教育意義的榜樣主體,以此從道德取向、個人奮斗、為國爭光等方面對學生實現全面的教育引導。二是要注意做好榜樣塑樹的多元化,在塑造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去甚遠的戰斗英雄、改革先鋒等的榜樣形象時,要注意做好榜樣的生活化、“落地化”,即擴充教育內容,以人生遭遇、思想變遷等素材支撐、塑造起有血有肉的飽滿形象,以此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4]。另外,在道德偶像塑樹之外,要更加重視做好“民間偶像”的塑樹工作,大力宣傳學生身邊正在發生的榜樣事跡,以此激勵學生向其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推動情感向行動的積極轉化。
(二)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強調榜樣教育方式的多樣性
榜樣教育不能只停留于課堂的理論教學當中,而是應堅持理論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鼓勵學生更多地走進社會,參與到一線生活當中,使當代大學生更加“接地氣”,從而幫助大學生從身邊的榜樣事例出發,形成對于社會生活和榜樣價值取向的深刻理解,在感同身受中得到精神的升華。在校園教育教學當中,也應采取更加靈活的、創新式的教育手段,廣泛采用圖片、視音頻等現代化多媒體手段,以沉浸式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的感情融入。
結束語
綜上所述,榜樣教育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高職院校一定要提起高度重視,積極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穩步推動榜樣教育成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吳頡.榜樣教育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與實踐研究[J].科技資訊,2019,17(9):205-206.
[2]冉蓉.學子講壇——榜樣教育在高職院校中的育人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8,(20):1.
[3]張磊,孫士新.“互聯網+”視角下高職院校榜樣教育模型重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0(5):79-82.
[4]汪娟.淺談高職學生的榜樣教育[J].文存閱刊,2018,(18):165.
基金項目:
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課題,課題名稱:高職院校榜樣教育模式研究,課題編號:szjy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