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臻麗
摘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斗爭而產生的文化形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堅持不懈、艱苦奮斗的精神,有著重要的時代價值,大學生作為未來中國建設的接班人與進行紅色文化教育來增強認同感就變得重要,本文包含三個部分,分別是紅色文化的內涵及特征、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紅色文化認同路徑研究,重點論述紅色文化認同路徑,主要通過進行理論教育、開展實踐活動以及利用自媒體方式來優化認同路徑,增強大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理解度、認同度。
關鍵詞: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路徑
一、紅色文化的內涵及基本特征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改革、建設過程中積淀的精神力量與文化財富。紅色文化包括物質層面和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物質文化一般指文化遺產、先烈遺志、紀念館等物質載體。制度層面一般指在黨帶領中國人民革命建設期間所形成的制度、綱領、文件。精神層面指的是歷史背景下實踐過程中留下的文化理念、道德標準、價值含義、行為準則,是內化于心的理念文化,作用于社會整體,它影響著人民的行為。
紅色文化具有先進性,紅色文化的先進性是源于中國人民的實踐,這些實踐是被歷史證明的有價值的實踐,是融合了歷史選擇的時代經驗的實踐。科學的革命成果和先進文化是有價值的、進步的、可借鑒的、可吸收的成果總和。
紅色文化具有時代性,紅色文化是時代發展的結果,又將對時代有重大的指導作用。作為時代發展的結果,紅色文化是與時俱進的,一方面紅色文化形成于具體時代,另外一方面,紅色文化所內含的物質遺產、精神財富、文化力量能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產生指導作用,更好更快實現中華民族復興。
紅色文化具有人民性,紅色文化形成于人民的實踐活動中,紅色文化是辨證吸收了產生于實踐活動中的物質載體、精神力量、先進文化的綜合體,先進文化的內容都來自與人民的具體實踐活動,是人民群眾的智慧結晶,是人民大眾艱苦探索、辛勤勞動的結果,人民群眾中的集體智慧又會反過來指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長期探索與奮斗。
二、紅色文化認同的時代價值
(一)有助于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基礎的、更廣泛、更深厚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紅色文化也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對于紅色文化認同研究的重要性就顯而易見,紅色文化是將革命文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現代其他文化融合起來,實現文化的融會貫通,紅色文化的融通因此紅色文化認同的重要意義就是能夠增強高校學生的文化自信。
(二)有助于傳承紅色文化
大學生在紅色文化系列教育中不僅能夠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而且能夠在感受中會產生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在領悟紅色文化對于他們個人發展的意義和對于國家的重要價值之后,能夠激發大學生自發的承擔起保護紅色文化、宣傳紅色文化、傳承紅色文化的責任,為更好地建設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有助于引領學生行為
在互聯網網絡和自媒體時代下,各種思想文化良莠不齊,大學生容易在復雜的思想中迷失方向、找不到歸屬感。對于大學生進行的紅色文化教育就有利于形成正確的歷史觀與價值觀,形成正確的政治取向、政治認同以及政治信仰,有效的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大學生紅色文化的認同路徑
(一)進行理論教育
高校中可以通過主要的理論教育方式來增強高校學生紅色文化認同,理論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可以通過上好思政課來實現,首先是要在思政課中梳理清楚紅色文化的歷史脈絡,講好《中國近現代史剛要》《形式與政策》等主要課程,尤其是上好《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清楚地梳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在歷史中讓學生感受紅色文化的基因與魅力,從歷史中了解認識紅色文化、體會紅色文化,從而在思想上、心理上真正地產生對于紅色文化的認同感。
(二)通過實踐活動
高校除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理論教育,還應該以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方式來增強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認同感,社會實踐可以使得大學生更直觀地、更深刻地感受紅色文化的基因與力量,例如,西華師范大學在上好思政課的同時利用周末時間來組織學生到周邊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在鄧小平故居、朱德故居、蒼溪縣紅軍渡江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進行紅色文化參觀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學習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改革中所付出的努力,感受中國領導人的艱辛與困難,近距離的感受中國共產黨奮斗史上的奮斗底色、紅色基因。還可以通過舉辦的“三下鄉”活動來進行文化采風、社會調研等方式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深切體會紅色文化的
(三)利用自媒體優化紅色文化認同路徑
自媒體以其特有的便捷性、即時性和互動性,以及信息資訊的可選擇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等特點現已成為大學生學習交流、發表意見、消遣娛樂的重要載體,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趨向于通過自媒體來完成自己的許多活動,因此自媒體的方式在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那么對于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樣可以利用起來,運用自煤體圖文并茂、開放互動、便捷及時的現代化信息傳播手段,創新和優化紅色文化認同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模式,促進紅色文化傳播方式的現代化,增強紅色文化大學生的吸引力與感染力。首先要用紅色文化占領自媒體陣地。其次,要辦好校園網、官方微博等自媒體網絡。最后,要樹立科學的媒體觀念,提高媒介素養。
參考文獻:
[1]楊建輝.試論紅色文化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價值及其實現途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1):101-103.
[2]張紹榮.高等教育視野下的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4(02):17-21.
[3]周艷紅.“90后”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路徑探究[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9(3):140-145.
[4]張玄益.自媒體下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的思考[J].紅色文化資源研究,2019(1):1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