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秀
摘要:高職創業教育圍繞人才培養開展協同育人建設,有著積極的意義。協同育人的視角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具體為從學校發展的戰略規劃上建章立制,完善協同育人頂層設計;明確人才培養“三級”定位,構建創業教育課程協同開發體系;依托“真實項目”,搭建廣泛的校內外協同實踐平臺。
關鍵詞:協同育人;高職院校;創業教育
發展創業教育,培養創業創新型人才,是高職院校、企業和社會發展的共同需求,從根本上適應了眾創背景下社會發展的現狀和要求。高職創業教育協同育人是指圍繞高職創業創新型人才培養這個主旨進行有效的組織方式系統創新。這個過程體現人才培養開放性、產教融合性和學校主導性。本文以協同育人為視角,構建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體系,指的是以學校為主體,協同政府、企業、行業、創客、科研機構、當地社區等各方社會資源,校內外產教深度融合,在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組織模式、課程體系、實踐平臺建設等各個環節,進行跨部門、跨地區、跨專業的合作育人體系。高職院校如何推進創業教育體系化建設,更好的立足產教深度融合實現協同育人,既是創業教育發展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職業教育謀求自身內涵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其有著積極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基于協同育人的視角,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體系構建具體如下:
一、建章立制,完善創業教育協同育人的頂層設計
1.樹立正確的創業教育理念
創業教育是一種旨在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創業知識技能和創業能力的現代教育,是以能力為導向的教育。學校在發展戰略上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致力于培養學生企業家精神的創業教育。在創業教育體系建設上倡導從傳統粗放式創業教育向培養“專業+創業”復合型人才轉變,從培養自主創新者為主向培養崗位創業者為主轉變。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適用于未來技術的應用型人才、自主創業者和創新能力強的職場新人,這需要高校基于正確的創業教育理念發動起自上而下的創業教育改革。
2.構建多元利益相關主體協同的創業教育管理體制
為了提高學校決策的科學合理性,高校教育管理可以在校長負責制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政府部門、企業行業的優良資源,探索建立獨立于其他管理機構的創業教育專門決策機構。該專業決策機構由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委員會組成人員包括校領導、政府部門、專業教師、企業行業專家、科研機構、創客學生。在涉及專業教學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創業園建設、科研、教師評價與獎懲等問題時,擁有獨立的裁量和足夠的管理權限。
3.構建全校性和專業嵌入式相結合的校內協同創業教育組織模式。
一是開展全校性的創業教育。采取全校性的創業教育組織模式,旨在培養不同學科背景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以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為本位,為就業做好準備。目前,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在探索構建創業教育組織框架的過程中已經成立了獨立的創業學院,主要負責全校性的創業教育,開展廣泛的創業系列教育和實踐活動。但在具體的組織管理中存在諸多不獨立的問題。
二是開展專業嵌入式創業教育。該組織模式主要體現為專業科技創業創新教育,以各院系開展為主,由創業教育中心配合協助為輔。各院系在全校性創業教育基礎上,結合自身專業發展的特點,開發相應創業教育課程。并通過組建一支由專業帶頭人和優秀學生群體構成的科技創新興趣小組,積極從事各專業領域內的科研開發,開展孵化。
4.構建校政企行協同聯動機制
用“互聯網+”思維優化校政企合作的共贏運行機制,發揮職業教育的拓展性社會服務功能。高職院校可以成為優質教育資源的區域集聚點,秉持與企業創新共贏的辦學理念,搭建集各類創業學習研究、孵化、交流為一體的“創業公益服務平臺”,或者創業相關職業資格的社會公益培訓平臺。在產教融合過程中,可以構建多元人才質量評價機制,增加用戶(創業學生、加盟企業)體檢,逐漸探索評價目標的多樣化、評價主體多樣化、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趨勢。圍繞創業者的核心需求,提供系統服務,打造創業生態圈。在激勵機制方面,高校、政府和企業需要著眼于不同的目標群體設置不同的激勵機制。
二、明確人才培養定位,構建創業教育課程協同開發體系
1.創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三級”定位
開展創業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大學生馬上創業,而是培養其創業創新的能力、獨立思考、敢于革新的素養。創業教育不僅僅是培養能創辦企業的人才,而且是培養能在崗位和專業技能上創業創新的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化建設需要根據高職學生創業需求的不同開展分層次創業教育,針對不同對象制訂具體不同的創業教育目標,確定更詳盡的教育計劃,實現因材施教。根據學生性格、興趣、創業意愿和職業生涯目標分創業教育對象,初步將人才培養目標“三級”定位,即將其分為就業型、創業型、科技創新創業型。一是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及電子商務創業基礎知識的構成。二是成為企業的創辦者。主要培養學生的企業家精神、風險意識、責任意識。三是成為高端科技的創新者。主要培養學生在專業領域的科技探索創新能力。然后基于不同的目標群體,針對性的開展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開發,并充分利用好校企合作、產學合作,推進創業教育的產學合作建設。
2.基于項目實踐的分層課程體系建設
高職院校可以依托真實(或仿真)項目實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臺,立足于高職生的自身條件(包括專業知識基礎、經濟基礎、個人興趣等)和職業規劃的個體差異,構建分層次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通過設置針對不同教學對象的系列教學模塊,形成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課程體系。總體課程內容分為三大塊。分別是創業創新基礎教育課程、創辦企業教育課程、科技創新課程。這三塊分類不是沒有體系的,它是根據創業教育培養目標而具體設計的。針對大一學生開展創業創新基礎課程,大二大三學生開展創辦企業的教育課程,同時進入社會、企業、學校開辦的創業孵化器,體驗創業項目實踐。與此同時,由各院系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針對大二大三學生開設與專業相結合的創業教育,以及組織團隊從事科技創新研發。
3.多元化的專兼協同師資隊伍建設
組建一支多元化的專兼結合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有利于高職院校充分整合社會企業各方面資源為我所用。在創業教育教師隊伍發展方向上,一是大力培養創業創新型專業教師隊伍,具有實踐經驗和豐富理論素養的專業教師隊伍能較好地推進創業教育課程開發和學生創業的指導。其中,專業課教師側重于加強教學過程的創業能力,公共課教師側重于培訓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企業家精神等通識基礎教育。二是聘請一批成功創業的校友、企業實踐專家、企業家、投資顧問、律師以及政府公職文員等擔任創業導師,組建一支結構合理、高素質的兼職師資隊伍。
三、依托各類實踐平臺,搭建廣泛的校內外協同創業實踐基地
充分利用校內外大學生創業園等實踐平臺,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創業項目準入、孵化機制。高職院校不斷發展和完善大學生創業園的各方面管理制度和創業項目的準入制度,倡導不同專業視角下科技創業,提升大學生創業的水平。學校對于大學生創業項目增加教師跟蹤項目指導、階段性考核、畢業后質量跟蹤、成果反哺的相關規定,使有限的創業實踐資源得以價值最大化。此外,高職院校依托自身專業強項和產業優勢,積極與企業合作建立企業內部大學生創業項目孵化器,將專業的創業創新科技項目放到企業實踐中去檢驗。充分利用政府相關扶持政策,開辟優質孵化項目“校內起步+畢業后直接入駐當地大學生創業園”的綠色通道,做好銜接服務。加大對大學生創業園、淘寶商鋪等實踐基地基礎性建設的投資,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文化氛圍。加大大學生創業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建立廣泛的就業創業實踐基地,發揮共青團組織服務廣大青年創業功能。
基金項目: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電子商務創業教育實踐體系研究》(項目編號:y201533948)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