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林?孟志波?蔡旭偉
摘要:在網絡社會,大數據介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全過程,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實現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需要進行思維轉變、話語轉變、角色轉變和方法轉變,探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融入的路徑。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要素結構
網絡開啟了數據驅動創新的新時代。將數據驅動方法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積極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論創新是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創新、促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重大工程。
一、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把握的變化
(一)師生主客體關系的變化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知識逐漸轉化為信息,教師角色發生轉變,從理論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現有思維的解構者、現有知識的批判者、現有權威的懷疑者、現有前沿的超越者,主客體關系的變化實現了在課堂教學中重構知識的權威,從而被學生所認可。
(二)師生社交關系的變化
信息化革命使教育實現網絡商業運作,還可以提供公益性服務,提供服務的主體為更好地吸引學習者的關注,促進教育價值的實現,會將情感不斷融入到知識產品中。以信息化為基礎的知識結構的建立和獲取使線下課堂教學內容的優化,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創新植入。
(三)教師技能要求的變化
網絡教學資源隨著信息化的來臨,內容不斷豐富和創新,更多教師愿意將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分享和交流,傳統方式的評教是學生對教師課堂效果的感受,現轉為互聯網背景下對相關線上教學資源的點擊次數和瀏覽時間長短的衡量,優質教學資源循環使用和推廣,從而實現資源的不斷拓展。
(四)教學模式的變化
網絡思政相關教育平臺的完善和發展,需要克服階段沖突,將信息化平臺建設成師生共同促進的基礎,才能進一步發揮思政育人功能,從而不斷拓展發展空間。
二、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動態運行機理
(一)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運行階段與環節
1.前期準備階段及其環節
(1)網絡思想信息獲取與分析環節。受教育者網絡思想信息的獲取和分析應當成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起點。
(2)教育方案制定與優選環節。教育方案制定和優選環節不能僅僅只有教育者單因素完成,還需要受教育者參與、配合,受教育者有一定的選擇權和決定權。
(3)教育活動包裝與推廣環節。在大數據背景下,為了提高教育方案的針對性和傳播效果,可以對教育活動進行合理包裝與推廣。
2.主體互動階段及其環節
(1)網絡互動關系建立與完善環節。教育者需要通過網絡平臺與方式與廣大受教育者建立“新關系”,形成持續的網絡良性互動。
(2)教育信息發布與推送環節。在線上互動關系完成后,教育者可以發布或推送相關教育信息給非特定的受眾,突出了傳播的廣泛性與開放性。
(3)教育信息選擇性接受與反饋環節。在大數據背景下,由于互動環節的優化,受教育者主體性不斷增強、信息反饋更便捷、參與度更高,反饋的時間受限性變小。
3.教育評估階段及其環節
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評估內容主要包括:教育目標和內容、載體與方法,與受教育者的溝通、網絡思政素質提升效果。其評估環節分為:確定評估主體及對象、確定評估指標體系、構建智能化大數據評估系統等三個主要環節。
4.過程迭代階段及其環節
在高校網絡思政過程視角下,過程迭代階段,就是對教育過程不斷進行改進和修正,發展新一代教育的階段。
(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運行控制
1. 控制思路:競爭性控制與個性化控制相結合
一方面,應當從強調“把關”轉向強調競爭。互聯網具有開放性且網絡資源非常豐富,作為教育者應該允許并鼓勵良性競爭的存在,同時借助受教育者自身優勢為教育過程服務。另一方面,過度的控制可能會造成不利影響,控制機制應該從統一化向個性化轉變。
2. 控制方式:多元化基礎上的控制規則技術化
網絡技術的出現,使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得以實現控制方式的多元化,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多各環節來實現對教育過程的控制,從而實現教育效益最大化。
三、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優化路徑
(一)樹立大數據理念思維
教育者要樹立大數據思維方式,并發揮導向作用,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進行信息的獲取挖掘、處理并進一步整合、最后實現分析預測以及相關教育內容的傳達,從而實現教育方法實施效果優化。
(二)掌握大數據實踐技術和方法
教育者在錘煉自身業務素質的同時,既可以過自主學習獲取大數據的具體實踐方法,又可以加強跨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尤其是加強大數據相關學科知識體系的建立和相關技術人員的溝通,從而尋求外部支持。
(三)繼承協同運用新舊方法
教育者應當堅持繼承性與發展性的統一,充分總結傳統思政教育方法的特點和優勢,創新使用大數據這一新技術和新方法,汲取各自優勢,從而在具體教育過程中提高信息采集、處理、預測的科學化、合理化,內容傳播的及時性、有效性,實施過程的可操作性,針對性,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技術路線創新和體系優化完善。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3]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駱郁廷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姜恩來.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09(6).
[5]朱凌云.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控制系統的優化與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11).
[6]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研究[D].翟中杰.西北工業大學.2017.
作者簡介:
李健林,講師,博士研究生,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基金項目:
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資助項目《微文化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7F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