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進口質量的階梯演變和結構分解

2020-08-06 14:47:11楊曉云鄧曉霞
中國流通經濟 2020年8期

楊曉云 鄧曉霞

摘要:進口貿易利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進口質量。為全面揭示我國進口質量時序特征、區間分布和進口來源國質量跨度,可基于CEPII—BACI數據庫2000—2017年數據,采用相對單位價值法測算中國進口產品質量,從全球進口目的地、中國進口產品、進口來源國三個維度構建中國進口質量階梯,并對中國進口質量整體變動進行結構分解。研究結果表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進口貿易實現了量增質提,在全球進口質量階梯中的排名不斷提升,已經成為世界優質產品重要的銷售市場;中國進口產品質量的多樣性增加,進口產品質量均值上升趨勢明顯;各進口來源國之間的質量異質性弱化,構成質量差距的主因已經由中—低質量差距轉化為高—中質量差距;產品內效應是推動中國進口質量提升的主導因素,資源再配置效應影響力度十分有限。基于中國進口質量的特征事實,為進一步提升中國進口質量,一要在進口貿易自由化進程中著力推動進口質量升級,通過對進口關稅進行結構性調整,優先削減高質量產品進口貿易壁壘,進一步優化進口產品結構;二要積極利用進口市場優勢吸引發達經濟體參與中國主導的貿易安排,在爭取和組織優質進口貨源的同時,采取以市場換市場的方式用進口帶動出口,并謀求談判籌碼;三要繼續挖掘進口質量升級動力機制,充分發揮資源再配置效應,引導低質量進口產品的退出和高質量進口產品的進入,不斷增加優質進口產品市場份額;四要盡量避免對消費品和高技術產品加征進口關稅,防止其最終轉移給國內消費者與生產企業,失去最優關稅的意義。

關鍵詞:進口質量階梯;時序特征;區間分布;結構分解;相對單位價值法

中圖分類號:F75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266(2020)08-0069-12

一、引言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出口貿易在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充當了主導力量,我國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為發展中經濟體實現跨越式趕超的典型范式。然而,該模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日顯乏力,隨著我國人口紅利、要素成本優勢逐漸減弱,資源環境承載約束趨緊,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不斷蔓延,出口導向戰略的可持續性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中國貿易發展戰略逐步轉向積極的進口促進,以期為未來高質量經濟增長提供動力支撐,并在深度融入全球化進程中彰顯大國責任擔當。2012年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了進口貿易在平衡國際收支方面的作用,指出了進口在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居民消費水平等方面的重要意義。2012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大首次將進口貿易提到了與出口并重的地位。2014年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進口的若干意見》要求實施積極的進口促進戰略,加強技術、產品與服務進口。作為對進口促進政策的踐行,2018年中國主動開放市場,在上海舉辦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為推動進口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作出了表率。

作為中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路徑選擇,進口促進戰略既要求進口規模數量擴張,又重視進口產品質量升級。進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積極影響主要通過兩個渠道:一是能夠彌補國內供給短板的消費渠道;二是能夠激發競爭、產生學習效應、幫助國內生產企業提質增效和創新趕超的生產渠道[ 1 ]。既有研究發現,上述作用的發揮均與進口產品質量密切相關。一是在消費者福利方面,產品質量無疑是影響消費者選擇行為和福利水平的關鍵因素。重疊需求理論認為,兩國間貿易聯系程度取決于需求結構,而需求結構由收入水平決定,一國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對產品的需求檔次(質量)越高[ 2 ]。經過長期的經濟增長,我國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迅速膨脹,國內結構性失衡導致的供給短板需要由高質量進口產品補齊。張永亮等[ 3 ]將進口產品質量納入消費者福利分析框架進行研究發現,注重提高進口產品質量,有利于保障消費者福利。二是企業產品質量升級(包括出口產品質量升級),包含質量轉移效應、進口學習效應和進口競爭效應。生產高質量最終產品需要高質量的投入品[ 4 ],高質量中間產品進口有助于企業出口質量升級[ 5 ]。同時,國外高質量進口品中包含的專業技術也會通過被進口國模仿、學習和改進,帶動出口產品質量升級[ 6 ]。此外,高品質進口品帶來的競爭壓力會迫使國內生產者提高產品質量[ 7 ]。三是企業研發創新,涉及技術溢出效應和逃離競爭效應(Escape Competition Effect),且效應強度與進口產品質量形成正向關聯。進口產品形成的技術溢出能節約研發成本促使企業提高創新投入[ 8 ],競爭壓力也會激勵本土企業進行創新活動[ 9 ],特別是高質量創新[ 10 ]。

綜上所述,進口貿易利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進口質量。那么,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進口質量有何時序特征,中國進口產品質量區間分布與進口來源國質量跨度如何,驅動中國進口質量演變的動力是什么?本研究旨在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為揭示中國進口質量的特征事實,本研究以進口質量階梯(Quality Ladder)作為切入點。為研究貿易國質量攀爬狀況,普拉(Pula G)等[ 11 ]、海恩(Henn C)等[ 12 ]提出,質量階梯是被考察貿易國在樣本貿易國按質量排序后的次序問題。坎德瓦爾(Khandelwal A)[ 13 ]、劉偉麗等[ 14 ]、陳豐龍等[ 15 ]以貿易產品為研究對象,將質量階梯定義為產品最高質量與最低質量的差距,認為其是質量區間的長度問題。我們綜合以上兩種做法,同時考慮次序和長度問題來描述中國進口質量階梯。本研究采用法國國際經濟研究中心世界貿易數據庫(以下簡稱CEPII—BACI數據庫)2000—2017年183個國家或地區的HS六位編碼產品貿易數據,基于相對單位價值法,分全球進口目的地、中國進口產品、中國進口來源國三個維度構造中國進口質量階梯,并運用結構分解法從微觀層面考察中國進口質量升級的動態機制,對我國進口質量變動歷程進行較為全面的剖析。

二、進口產品質量的測算方法和數據處理

產品質量具有較強的不可觀測性,當前主流的測算方法可以歸納為單位價值法、特定產品特征法和需求信息回歸推斷法。其中,肖特(Schott P K)[ 16 ]、馬諾娃(Manova K)等[ 17 ]的單位價值法以單位價格作為質量的代理變量,封丹(FontagnéL)等[ 18 ]、徐(Xu B)[ 19 ]的相對單位價值法進一步使用產品世界平均單位價格對產品單位價格進行標準化處理,測度方法更簡單、直觀。以戈登伯格(Goldberg P K)等[ 20 ]、奧爾(Auer R A)等[ 21 ]為代表的特定產品特征法針對特定產品構造質量指標,由于需要描述每種特定產品詳細的個性化特征,其差異化的數據需求使得該方法難以推廣。以坎德瓦爾(Khandelwal A K)等[ 22 ]為代表的需求信息回歸推斷法利用單位價格和數量信息共同推斷產品質量,該方法在新新貿易理論框架內討論產品質量,適用于微觀企業產品層面的出口質量測算,并在凡(Fan H)等[ 23 ]、許家云等[ 24 ]的研究中得到應用。上述方法均聚焦出口產品質量測算,探討出口質量發展趨勢與影響因素,這種“重出口輕進口”的研究側重暴露了學術領域的“重商主義”傾向。當前中國作為進口大國的事實與進口促進政策的實施既需要深化對進口貿易的探討,也不能忽略對進口質量多維特征的討論。本研究從微觀產品層面分析進口質量,研究視角既非特定產業也非微觀企業,且涉及對全球進口目的地、進口產品類型和進口來源國的比較分析。考慮到研究目的與數據來源,采用相對單位價值法測算中國進口產品質量,并以此為基礎構造多維進口質量階梯,對中國進口質量整體變動進行結構分解。

(一)基于相對單位價值法的進口產品質量測算

其中,Qsjt為t時期進口目的地j進口的各類型產品s的質量。Qjt為t時期進口目的地j進口產品的整體質量。tvkjt為t時期進口目的地j進口產品k的總價值。

(二)數據處理過程

本研究原始數據來源于CEPII-BACI數據庫,該數據庫包含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5 000多種產品的雙邊HS六位編碼產品貿易數據,提供每一種貿易產品的出口國、進口國、貿易價值和重量信息,滿足本研究需要。

本研究對原始數據進行如下處理:一是受數據可得性限制,本研究時間跨度為2000—2017年,研究對象僅保留在此期間持續出口和進口,且進口份額和出口份額均在0.001%以上的183個國家和地區;二是保留進口目的地至少20個HS六位編碼產品種類;三是剔除各國各產品在其全部進口來源國的單位價值uvkijt極端值,即對t時期進口目的地j進口的每一種產品k,刪除uvkijt關于進口來源國i上下2.5%的離群值;四是本研究參照聯合國廣泛經濟類別(Broad Economic Catalogue,BEC)分類法,將產品按照用途劃分為消費品、中間產品和資本品三類①;五是按照技術水平對進口產品進行分類,先將HS六位編碼與國際貿易標準分類第二次修訂版(SITC rev2)對齊,再基于萊爾(Lall S)[ 25 ]的研究將之劃分為初級產品(PP)、資源型產品(RB)、低技術產品(LT)、中技術產品(MT)和高技術產品(HT)。

經過以上處理,以2017年數據為例,包括183個出口國,183個進口國,總進口額14.72萬億美元,占原始樣本進口額的90.3%,包括4 712個HS六位編碼產品,占原始樣本產品總數的95.8%,共計6 766 622個樣本觀測值,占原始樣本觀測值的94.7%,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三、全球進口目的地視角的質量階梯測算

本研究對2000—2017年全球183個進口目的地的進口質量指數進行降序排列,得到各進口目的地在全球進口質量階梯中所處的位置,以明確中國的進口質量等級。結果參見表1和圖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后,中國著力履行承諾,推進貿易自由化進程,為進口擴張創造了較為有利的制度環境,中國進口貿易占全球進口規模的比重逐步提高,由2000年的3.1%上升到2017年的8.2%,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進口國。與此同時,中國進口質量等級實現了跨越式提升,由2000年的第145位顯著上升至2017年的第38位。在此期間,中國于2008年首次進入前100位,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穩定性增強,中國經濟也逐步進入中低速增長的新常態階段,但經濟增速放緩并未對我國進口質量等級的上升趨勢造成影響。隨著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堅持出口與進口并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積極擴大進口,進口擴張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我國進口質量等級在波動中漸進上升,特別是在2017年大幅躍升至全球第38位。總體而言,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進口貿易實現了量增質提,進口大國地位逐步凸顯,已經成為世界優質產品重要的銷售市場。

一國的全球進口質量排名代表其進口質量的相對地位,不僅取決于自身的進口質量水平,也與其他國家的進口質量水平有關。進一步,本研究對2017年各國(中國除外)進口份額進行降序排列,分別取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發達經濟體(美國、德國、日本、法國、英國)和發展中經濟體(墨西哥、印度、波蘭、俄羅斯、土耳其),與中國的進口質量指數進行動態橫向比較。具體參見表2。在五個主要的發達經濟體中,與美國相比,中國進口產品質量除2001年外均超過美國,說明中國進口貿易更多反映了對國內供給不足的高質量產品的需求,而美國進口貿易則是為國內高質量產品提供低價的替代品;與德國、日本、法國、英國相比,盡管2000年中國進口質量水平仍然落后較多,但2006年開始向上趕超,之后互有消長,甚至在2012年、2013年和2017年超過了這幾個發達經濟體。在五個主要的發展中經濟體中,波蘭的進口質量除2006年外始終落后于中國;墨西哥的進口質量自2003年起被中國超越;印度的進口質量在2004年前后出現了較大落差,使得中印兩國進口質量的對比關系以2004年為界形成清晰劃分;土耳其的進口質量在2013年及之前的大部分年份超過中國,2013年后因下降趨勢明顯也被趕超;俄羅斯與中國的進口質量曾在較長時期處于交織狀態,但自2015年起也被中國超越。截至2017年,中國進口質量水平已經超過上述五個發展中經濟體,并形成了一定的領先優勢。

本研究按照用途或技術水平對進口產品進行分類,并分別測算進口質量等級,以2000年、2007年、2017年為時間節點進行比較分析,從產品結構維度掌握中國進口質量變動特征。具體參見表3。從按照用途分類的產品種類看,2000年中國進口質量階梯位次最高的是消費品(第107名),其后是資本品(第112名)和中間產品(第150名);2007年我國消費品和資本品進口質量等級均有大幅提升,分別達到第47位和第39位,但中間產品進口質量等級下滑至第164位;2007年后,我國消費品和資本品進口質量等級繼續上升至第29位和第26位,中間產品進口質量加速上升到第51位,但仍落后于資本品和消費品的位次。就規模而言,2000—2017年,我國中間產品全球進口份額增幅最大,增加了5.8個百分點,資本品和消費品分別增加了4.5和2.5個百分點。

從按照技術水平分類的產品種類看,2000年我國進口產品質量階梯位次依次為高技術產品(第59名)、資源型產品(第121名)、低技術產品(第132名)、初級產品(第149名)和中技術產品(第154名);2000—2007年,初級產品和資源型產品進口質量等級下滑,技術類產品進口質量等級穩步提高,尤以中技術產品和高技術產品表現得最明顯;自2007年起,我國各類產品進口質量的位次均有上升,截至2017年,我國高技術產品全球質量階梯位次達到第12名,其后是低技術產品(第31名)、中技術產品(第54名)、資源型產品(第56名)和初級產品(第99名)。2000—2017年,按各類產品占全球進口份額的增幅排序,依次為初級產品(10.6個百分點)、資源型產品(5.5個百分點)、高技術產品(5.0個百分點)、中技術產品(4.1個百分點)和低技術產品(0.8個百分點),顯示了我國進口貿易規模擴張偏向于原材料、資源和高技術產品的特征。總體而言,我國初級產品、資源型產品進口份額增長較為顯著,中技術產品和低技術產品進口質量提升最為明顯,高技術產品在數量和質量上實現了同步提升。

四、中國進口產品視角的質量階梯測算

為展現中國進口產品質量區間分布,本研究對中國全部HS六位編碼進口產品的進口質量進行倒序排列,并以第99和第1分位數進口質量差距衡量中國產品層面質量階梯長度,以第50分位數表示中國平均進口產品質量水平。表4顯示了2000—2017年中國進口產品視角的進口質量階梯演變情況。2000年中國進口質量階梯長度為6.008,2017年增長至6.417,上升了6.81%。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中國進口產品質量在多樣性增加的同時伴隨著最高進口產品質量的上移和最低進口產品質量的下移,但中國進口產品質量中位數從2000年的-0.177增長到了2017年的0.048,上升趨勢明顯,其中2000—2009年始終為負,自2010年起(2011年、2014年除外)為正,最低值為2003年的-0.186,最高值為2012年的0.083。

對2000年、2007年、2017年三個特征時點的分類產品進口質量階梯進行分析。從按照用途分類的消費品、資本品和中間產品看,三類產品的平均進口質量均持續上升。其中,消費品進口質量階梯長度從2000年的4.52縮短到2017年的4.17,區間分布表現為最高進口產品質量和最低進口產品質量同時提升,且后者上升幅度更大;資本品進口質量階梯長度先增后減,自2007年起其最低進口產品質量顯著提升;中間產品進口質量階梯長度先減后增,自2007年起其最高進口產品質量上升,最低進口產品質量下降。從按照技術水平分類的五類產品看,除初級產品的平均進口質量先降后升外,其他四類產品的平均進口質量均持續增長。五類產品進口質量階梯區間分布并無一致規律可循。其中,初級產品進口質量階梯長度的先降后升和資源型產品進口質量階梯長度的先升后降主要受最低進口產品質量變動影響;低技術產品和中技術產品進口質量階梯長度的先降后升主要由最高進口產品質量變動驅動;隨著最低進口產品質量持續上升,高技術產品進口質量階梯長度明顯縮短,由2000年的4.22不斷下降至2017年的3.61。

五、中國進口來源國視角的質量階梯測算

為從進口來源國視角展現中國進口質量的跨度和空間分布特征,本研究選擇2000年、2007年、2017年三個時間節點對中國全部進口來源國的質量指數進行測算,并基于降序排列繪制進口來源國質量階梯曲線,具體參見圖2。通過動態的形態對比,我們發現,中國進口來源國質量階梯曲線較為陡峭,說明來自不同進口來源國的進口產品質量差異較大,但造成進口質量差異的原因在不同時期有所區別。2000年的進口來源國質量階梯曲線右側端有明顯拐點,且向下延伸幅度顯著超過左側端向上延伸幅度,說明質量差距主要來自極少數低質量進口來源國的大幅落后;2007年的進口來源國質量階梯曲線仍以右側端向下延伸為主,但相比于2000年曲線其右側端比較平滑,說明低質量進口來源國之間的產品質量差異在縮小;2017年的進口來源國質量階梯曲線有長而平坦的居中階段,說明大部分進口來源國的產品質量異質性在弱化,同時左側端形成明顯拐點,且向上延伸幅度遠遠超過右側端向下延伸幅度,說明導致質量差距的原因已經轉變為極少數高質量進口來源國產品質量相對于其他進口來源國的大幅領先。總體而言,中國進口來源國之間的質量差異逐漸縮小,且構成質量差距的主因已由中—低質量差距轉化為高—中質量差距。

圖3展示了2000—2017年中國及全球其他進口目的地進口來源國的質量區間分布。從全樣本層面看,2000年中國進口來源國質量區間位于全球進口來源國質量區間中等偏下的位置,且中等質量進口來源國密集程度較低。之后,中國進口來源國質量區間逐步上移,低質量進口來源國不斷減少,中等質量進口來源國增加。至2017年,中國進口來源國質量區間已經位于全球進口來源國質量區間的中等偏上位置,高質量進口來源國顯著增多,中等質量進口來源國更加密集,低質量進口來源國大量減少。

本研究還考察了細分產品種類的中國進口來源國質量分布情況。從按照用途分類的三類產品看,消費品進口來源國質量階梯的上移始于2000—2007年,資本品和中間產品進口來源國質量階梯的上移主要出現在2007—2017年,三類產品進口來源國質量異質性均有縮小,且主要源于低質量進口來源國的消失。從按照技術水平分類的五類產品看,初級產品和資源型產品進口質量區間有小幅下移,高質量進口來源國和低質量進口來源國同時減少,中等質量進口來源國增多;技術類產品進口來源國質量區間均有上移,且位于全球進口來源國質量區間的中上位置,尤以高技術產品最為顯著。

六、中國進口質量動態演變的結構分解

采用格里利克斯(Griliches Z)等[ 26 ]的分解方法從微觀產品層面考察中國進口質量升級演變機制。由于進口產品關系(定義為進口來源國—產品組合)可區分為持續、進入、退出三類,中國進口產品質量整體變動可相應分解為四個方面:一是產品內效應,表示持續進口產品市場份額不變時,由自身質量變動引起的國家層面的進口質量變動;二是產品間效應,表示持續進口產品質量不變時,由產品間進口份額變動引致的國家層面的進口質量變動;三是進入效應,即由新進入的進口產品關系引起的國家層面的進口質量變動;四是退出效應,即由進口關系退出導致的國家層面的進口質量變動。前兩種效應的總和是進口質量變動的集約邊際,后兩種效應的總和是進口質量變動的擴展邊際,且產品間效應、進入效應與退出效應的總和稱為資源再配置效應,中國進口質量變動分解具體如下:

其中,ΔQt表示中國整體進口質量在t時期的變動,S、E、X分別表示持續、進入、退出的進口產品關系集合,ωrt是進口產品關系r在t時期的進口份額,Qrt是進口產品關系r在t時期的進口質量,ωˉr、Qˉr、Qˉ分別表示ωr、Qr、Q在t或t-1期的均值。當持續進口產品關系的進口質量提升時,產品內效應為正;當質量更高(低)的持續進口產品關系進口份額增加(減少)時,資源由低質量進口品流向高質量進口品,產品間效應為正;當新進入進口產品關系的進口產品質量高于均值時,進入效應為正;當退出的進口產品關系的進口產品質量低于均值時,退出效應為正。

表5顯示了2000—2017年中國進口質量變動的結構分解效應以及各效應的貢獻度。就全樣本而言,進口產品質量指數上升了0.218 9。其中,產品內效應為正,貢獻度達到101.81%,說明持續進口產品的進口質量改善是中國進口質量升級的主要動因;產品間效應為負,說明資源由高質量持續進口產品向低質量持續進口產品轉移,但變動幅度微小,貢獻度僅為-0.74%;進入效應為正,說明新進入進口產品關系的產品質量高于均值,貢獻度為1.90%;退出效應為負,說明退出的進口產品關系的產品質量同樣高于均值,貢獻度為-2.97%。從二元邊際視角看,集約邊際為正,擴展邊際為負,因持續進口產品關系穩定維持,集約邊際的正向效果顯著抵消了擴展邊際的負面影響。總體來看,產品內效應是推動中國進口質量提升的主因,資源再配置效應的影響力度十分有限。

從按照用途分類的消費品、資本品、中間產品三個類別看,消費品在四個維度上的結構分解效應均為正,總效應也最強。資本品的產品內效應和退出效應為正,中間產品的產品內效應和進入效應為正,說明這兩類產品進口質量的提升主要源于持續進口產品關系的質量變動,低質量資本品被擠出與高質量中間產品進入是導致其進口質量提升的次要原因。從按照技術水平分類的五類產品看,僅資源型產品的產品內效應為負,其整體進口質量下降,考慮到中國資源型產品進口質量全球排名的大幅提升,這可能與資源型產品的周期性價格波動有關,即經濟下行周期對資源型產品價格造成了負面沖擊。低技術產品和中技術產品在四個維度上的結構分解均為正,也使其產品內效應貢獻度相對較低,分別為57.48%和77.12%。在初級產品和高技術產品進口質量升級中,產品內效應的貢獻度均超過了100%,前者輔之以高質量產品進入,后者輔之以低質量產品退出。

為討論貿易自由化和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的進口質量變動機制,表6分別報告了2001—2002年和2008—2009年的結構分解效應以及各效應的貢獻度。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2001年,全樣本進口質量水平上升,產品內效應是質量變動主因;在按照用途分類的三類產品中,消費品、資本品、中間產品進口質量全面提升,其中又以消費品進口質量的高端化最為明顯;在按照技術水平分類的五類產品中,僅資源型產品進口質量出現低端化,技術類產品質量升級優于初級產品質量升級。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全樣本進口質量水平下降,產品內效應同樣是變動主因;在按照用途分類的三類產品中,僅消費品進口質量仍在提高,資本品和中間產品進口質量呈現低端化;在按照技術水平分類的五類產品中,除高技術產品外,其余幾類產品進口質量均出現下降。總體而言,貿易自由化和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進口產品質量表現出相反的影響效應,貿易自由化背景下表現為比較全面的升級態勢,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除替代性較低的高技術產品與存在棘輪效應的消費品外,其他各類進口產品質量均呈現降級態勢。

七、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結論

本研究基于2000—2017年CEPII-BACI數據庫的數據,從微觀產品層面分全球進口目的地、中國進口產品、進口來源國三個維度入手,全面系統刻畫中國進口質量階梯,并對中國整體進口質量變動進行結構分解,總結出如下特征事實:

第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進口貿易實現了量增質提,進口質量等級實現了跨越式提升,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優質產品重要的銷售市場。與全球進口份額排名靠前的主要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相比,中國的進口質量已經超越了主要的發展中經濟體,與主要發達經濟體也互有消長。

第二,從進口產品維度看,中國進口產品質量階梯長度延伸,最高進口產品質量和最低進口產品質量分別上移和下移,使得進口產品質量多樣性增加,中國進口產品質量中位數上升趨勢顯著。

第三,從進口來源國維度看,中國各進口來源國之間的質量差異縮小,且構成質量差距的主因已由中—低質量差距轉變為高—中質量差距。中國進口來源國的質量區間已經位于全球進口來源國質量區間的中等偏上位置,高質量進口來源國顯著增多,中等質量進口來源國進一步增多,低質量進口來源國大量減少。

第四,從中國進口質量變動的結構分解看,產品內效應是推動中國進口質量升級的主導因素,資源再配置效應影響力度十分有限。貿易自由化和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進口產品質量表現出相反的影響效應,貿易自由化背景下表現為比較全面的質量升級態勢,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除替代性較低的高技術產品與存在棘輪效應的消費品外,其他各類進口產品質量均呈現降級態勢。

(二)建議

上述特征事實對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啟示,具體如下:

第一,進口質量提升是中國經濟長期增長在貿易領域的必然反映,也是中國進口貿易利得重要的來源,中國未來的進口促進政策應在進口貿易自由化進程中著力推動進口質量升級,通過結構性調整進口關稅,優先削減高質量產品進口貿易壁壘,進一步優化進口產品結構。

第二,伴隨著中國進口產品質量的整體中高端化,我國進口貿易伙伴將更加偏向于發達經濟體,我們應積極利用進口市場優勢吸引發達經濟體參與由中國主導的貿易安排,在爭取和組織優質進口貨源的同時,采取以市場換市場的方式用進口帶動出口,并謀求談判籌碼。

第三,當前中國進口質量升級的動力仍然有所局限,要繼續挖掘進口質量升級動力機制,充分發揮資源再配置效應,引導低質量進口產品的退出和高質量進口產品的進入,不斷擴大優質進口產品市場份額。

第四,消費品和高技術產品即使在經濟下滑期間也難以出現進口質量降級,意味著中國在針對貿易摩擦采取反制措施時,應盡量避免加征消費品和高技術產品進口關稅,否則這部分關稅可能會最終轉移給國內消費者與生產企業,失去最優關稅的意義。

注釋:

①消費品BEC代碼包括112、122、522、61、62、63六個類別,中間產品BEC代碼包括111、121、21、22、31、322、41、53八個類別,資本品BEC代碼包括42、521兩個類別。

參考文獻:

[1]莊芮,楊超,常遠.中國進口貿易70年變遷與未來發展路徑思考[J].國際貿易,2019(4):34-45.

[2]LINDER S B.An essay on trade and transformation[M]. Stockholm:Almqvist & Wiksell,1961:17.

[3]張永亮,鄒宗森.進口種類、產品質量與貿易福利:基于價格指數的研究[J].世界經濟,2018,41(1):123-147.

[4]KUGLER M,VERHOOGEN E.Prices,plant size,and prod? uct quality[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12,79(1):307-339.

[5]BAS M,STRAUSS-KAHN V.Does importing more inputs raise exports?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France[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14,150(2):241-275.

[6]許家云,毛其淋,胡鞍鋼.中間品進口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基于中國證據的研究[J].世界經濟,2017,40(3):52-75.

[7]FERNANDES A M,PAUNOV C.Does trade stimulate prod? uct quality upgrading?[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13,46(4):1 232-1 264.

[8]CHEN Z,ZHANG J,ZHENG W.Import and innovation:evi? dence from Chinese firm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17,94(5):205-220.

[9]簡澤,張濤,伏玉林.進口自由化、競爭與本土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基于中國加入WTO的一個自然實驗[J].經濟研究,2014,49(8):120-132.

[10]黎文靖,鄭曼妮.何去何從:貿易保護還是開放競爭?——來自微觀企業創新的證據[J].財經研究,2018,44(3):20-31.

[11]PULA G,SANTABáRBARA D.Is China climbing up the quality ladder?estimating cross country differences in prod? uct quality using Eurostats COMEXT trade database[Z]. ECB working paper No.1310,2011.

[12]HENN C,PAPAGEORGIOU C,SPATAFORA M N.Export qua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Z].IMF working paper,2013.

[13]KHANDELWAL A.The long and short(of)quality ladders[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10,77(4):1 450-1 476.

[14]劉偉麗,陳勇.中國制造業的產業質量階梯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2(11):58-70.

[15]陳豐龍,徐康寧.中國出口產品的質量階梯及其影響因素[J].國際貿易問題,2016(10):15-25.

[16]SCHOTT P K.Across-product versus within-product spe? cia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4,119(2):647-678.

[17]MANOVA K,ZHANG Z.Export prices across firms and destination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2,127(1):379-436.

[18]FONTAGNéL,GAULIER G,ZIGNAGO S.Specialization across varieties and north-south competition[J].Economic policy,2008,23(53):52-91.

[19]XU B.The sophistication of exports:is China special?[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10,21(3):482-493.

[20]GOLDBERG P K,VERBOVEN F.The evolution of price dispersion in the European car market[J].The review of eco? nomic studies,2001,68(4):811-848.

[21]AUER R A,CHANEY T,SAURéP.Quality pricing-tomarke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8,110(5):87-102.

[22]KHANDELWAL A K,SCHOTT P K,WEI S J.Trade liber? alization and embedded institutional reform:evidence from Chinese export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3,103(6):2 169-2 195.

[23]FAN H,LI Y A,YEAPLE S R.Trade liberalization,quali? ty,and export prices[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15,97(5):1 033-1 051.

[24]許家云,佟家棟,毛其淋.人民幣匯率、產品質量與企業出口行為——中國制造業企業層面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15(3):1-17.

[25]LALL S.The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e? veloping country manufactured exports,1985—1998[J].Ox? 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000,28(3):337-369.

[26]GRILICHES Z,REGEV H.Firm productivity in Israeli in? dustry 1979—1988[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5,65(1):175-203.

責任編輯:陳詩靜

Ladder Evolution and Structure Decomposition of Chinas Import Quality

YANG Xiao-yun and DENG Xiao-xia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Wanzhou 404000,Chongqing,China)

Abstract:The gains of import trade mainly depend on import quality. In order to fully reveal the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interval distribution and quality span of Chinas import quality,the authors use the relative unit value method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Chinas import products based on the CEPII-BACI database from 2000 to 2017;they construct ladders of Chinas import quality from three dimensions,which are global import destination,Chinas import products and import source countries;and they also decompose the changes of Chinas overall import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Chinas import trade has achieved "quantity increase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Chinas ranking in the global import quality ladder is constantly improving,and Chin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ales market of high-quality products in the world;the quality diversity of imported products is enhanced,and the average quality of imported products increases obviously;the quality heterogeneity among the import source countries is weakened,and the main cause of the quality gap has been transformed from the middle-low quality gap to the high-medium quality gap;the internal effect of products is the leading factor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Chinas imports,and the effect of resource reallocation is very limited. Based on this,to further improve Chinas import quality,we should,first,carry out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import tariff,give priority to eliminating trade barriers for high- quality product import,and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imported product;second,we should attract more developed economies to participate trade arrangement led by China with the help of our advantages in import market,lead the development of export with the help of import,and seek for more bargaining chips;third,we should continue to explore more driving mechanism for import quality upgrading,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resources redistribution effect,lead the exiting of the imported products with low quality and the entering of imported products with high quality,and increase the market share of imported products with high quality;and fourth,we should try to avoid increasing import tariff against consuming products and high-tech products,and prevent tax transfer to domestic consumers and producers,which will lead to missing the significance of optimum tariff.

Key words:import quality ladder;temporal characteristics;interval distribution;structure decomposition;relative unit value

收稿日期:2020-06-19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進口擴張背景下的進出口聯動機制與出口升級路徑研究”(19BJY187)

作者簡介:楊曉云(1980—),女,四川省成都市人,經濟學博士,重慶三峽學院財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鄧曉霞(1971—),女,重慶市人,經濟學博士,重慶三峽學院財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金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91视频青青草| 亚洲毛片网站|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亚洲二三区|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91美女视频在线|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高清资源|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91成人在线观看|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a视频| 激情综合图区| 九色视频一区|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毛片| 久一在线视频| 福利视频99|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国产| 青青草欧美|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欧美在线网|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99re视频在线|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 夜夜爽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网|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全部毛片免费看| 亚洲黄色高清|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欧美一区福利|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看片欧美一区二区| 色婷婷成人网|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色婷婷| 国产黑人在线|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久综合日韩|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 国产视频大全|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99爱在线| 制服丝袜一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乱强伦| 亚洲区第一页|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国产www网站|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丁香婷婷在线视频| 国产啪在线91|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