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政才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和思維進入數學課堂,這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預習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有效的預習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誘導學生深入探究,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有效預習;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在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指出,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和思維進入數學課堂,這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新課標背景下,學生預習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自主學習的過程。在新課程實驗的背景下,怎樣看待預習?數學教學需要怎樣的預習?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一些看法:
一、八年級數學有效預習的意義
通過本人的教學實踐,在數學教學中進行課前預習,對學生學習數學有著如下的積極意義:
(一)通過預習,學生可以復習、掌握一些舊的知識,初步認識知識的構架和網絡,使學生能自己去發現舊知識的薄弱環節,及時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內容,也為教師的“補差”找到一個切入點,為學生掌握新知識做好知識方面的準備。
(二)通過預習,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將一些簡單易懂、自己有興趣的內容進行了內化,可以主動地對自己不懂的內容做一些標記,使聽課具有針對性,為掌握新知識作好心理方面的準備,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預習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培養自學能力的舞臺。預習時學生會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分析新知識,這個過程正是在鍛煉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學生嘗到成功的快樂,促使他們更愉快地、主動地學習。
由此可見,在數學學科開展課前預習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課前預習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數學有效預習的指導
有效的預習,能明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學習的質量。良好預習習慣的形成將為課堂教學節約許多寶貴的時間,使得教師不必講解學生就能自己獲得知識。這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改善了師生關系,更重要的是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將會大大提高。
因此,教師要有步驟地分階段地進行預習方法輔導,教會學生做什么(告訴學生預習的內容,也就是即將學習的新知)——怎樣做(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為什么這樣做(發展學生的思維)——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讓學生預習后發現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樣一步一步地指導學生,讓每一個學生掌握一定的預習方法。
三、初中數學有效預習的方法
預習不僅是將課堂上要講的內容看一看,而是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布置預習任務,把預習看作是對課堂教學的準備,作為教師就要重視方法的指導。預習的方法有很多,根據八年級數學教材的特點和八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其認知規律,本人認為可以采用如下的預習方法:
(一)任務落實預習法。教師布置預習任務,同學帶著明確的預習任務進行預習。因為學生開始預習時不知從何下手,這時教師設計好預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預習,能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較強。教師先要對自己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對相關學習內容要進行認真研讀,提出既有一定的價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任務。教師布置任務時,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去預習。布置預習任務時一定要注意難度適中,具有誘發性和趣味性,預習要求要明確,可操作性要強。
帶著問題,邊思考邊預習。頭腦里始終要帶著問題,深入思考,仔細鉆研教材。遇到困難,可以停下來,翻翻以前學過的內容,或者查閱有關的工具書、參考書,爭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難關攻克,把問題解決。對于自己經過努力仍未解決的問題也不必勉強去解決,這樣會花費大多的時間,可以把這個問題記下來,留待課堂上聽課時去解決。
(二)筆記預習法。預習筆記有兩種,一種是做在書上,一種是做在筆記本上。在書上做的預習筆記要邊預習邊進行,以在教材上圈點勾劃為主。所圈點勾劃的應該是教材的要點,以及一些定義、定理、性質及解題方法技巧。同時,也可以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眉批,寫上自己的看法和體會,寫上自己沒讀懂的問題。在筆記本上做的預習筆記既可以邊預習邊做,也可以在閱讀教材后再做整理。整理的內容包括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部分的摘抄及心得體會;本節課講授的幾個主要問題是什么,以及它們之間的前后關系、邏輯聯系,預習時遇到的疑難點是什么,自己是如何解決的,查閱了哪些參考書或工具書,所查閱的資料中有價值的部分的摘抄及心得體會。
(三)溫故知新預習法。這是新舊知識聯系的預習法。在預習過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識,歸納新知識的重點,找出疑難問題,另一方面復習、鞏固、補習與新知相聯系的舊知識。要求預習新內容時要與學過的舊知識聯系起來,做到“溫故知新”,聯系舊知,學習新知,使知識系統化。
(四)嘗試練習預習法。對于計算類新授課、練習課,預習時先進行嘗試練習,遇到疑難再返回預習例題,然后再嘗試練習。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學生的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數學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后,要讓學生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
(五)動手操作預習法。對于公式的推導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實踐,通過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活動,體驗、感悟新知識。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了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準備好。學生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總之,預習的形式要多樣化,要找準學生的能力點,要瞄準學生的興趣點,切實使學生預習時“動”起來。
參考文獻:
[1]高洪亮、李秀華《數學教學應重視課前預習》、《山東教育》2001年29期
[2]王金霞《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版
[3]尹安群《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