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艷
摘 ?要:基于新課程標準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和挑戰(zhàn)。在部分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過于重視自身的教學,卻忽略了教學內容是否能夠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由于缺乏生活化教學引導,導致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性較差。由于當前我國法治社會的逐步構建以及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知法懂法,成為了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重點,由于小學生思維幼稚,在此階段可能會出現(xiàn)錯誤選擇,嚴重影響一生。根據(jù)這一情況,教師必須充分重視道德與法治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所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探索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學習興趣
引言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并未完善,有行為出錯可能會影響終身。所以教師必須要充分重視對小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價值觀等。但是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存在部分問題,各類問題嚴重影響著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xiàn)。分析問題的原因在于在實踐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導致課程教學僵硬呆板。所以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極為重要,教師必須要更新觀念,有效創(chuàng)新指導方案。
一、生活化教學內涵
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符合新課程改革需求,也是滿足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重要內容。通過生活化教學能夠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學習知識,并且應用于生活之中。由此能夠了解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完善健全的人格,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指導對策
(一)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仔細觀察
老師在教材探究當中,要借助生活化的情景與學生相互結合,并且根據(jù)當前教學形式的拓展,來引導學生針對生活當中的案例進行科學的探究。如果學生在學習當中難以將生活化,知識與所學的內容相互結合,那么學生就難以做到活學活用,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當中也缺少一定的靈感和靈活性。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對生活當中的觀察來把握具體的學習知識,使學生在觀察當中體會生活,并且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當中的情緒。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秋天在哪里》,教師就可以邀請學生進入到森林里觀察森林當中的種植物,并且給予學生布置相應的觀察任務,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當中做好筆錄,并且回到教室之后能夠向大家展示自己所觀察的景色。在展示的過程當中,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通過積極鼓勵的引導,讓學生借助自己觀察的知識點來進行表現(xiàn)。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夠豐富學生學習思維,使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技巧得到提高。
(二)選擇貼合學生實際生活教學方式
由于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實踐與理論相互結合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注重結合學生對于生活知識的理解來進行教育的拓展。由于很多學生缺乏實際性的活動經(jīng)驗,對于生活當中的各類知識理解相對較為薄弱,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當中結合學生的生活來進行教育引導,從而更好地幫助每一位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把握活動的各項技巧。例如以《我不任性》這一節(jié)內容作為教學的案例,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思考任性的特點,并且結合自己在家庭生活當中的任性來進行積極的探究。教師也可以通過分小組合作探索的形式,讓學生互相講解自己存在哪些任性的缺點,使學生能夠貼近生活來進行思考,從而更好地把握課本當中的內容。教師通過讓學生在討論當中活躍自己的思想,并且給予學生一定的肯定和引導,讓學生能夠重視并且積極地面對自己的缺點。教師也要在此過程當中給予學生積極的表揚,使學生能夠承認自己的不好行為,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人格,從而促進學生在交談過程當中的表現(xiàn)能力以及自我認知能力,強化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實現(xiàn)多元化考評方式結合
教師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國于對學生學習成績來進行考核和引導,忽視了對學生的記憶能力和道德素養(yǎng)來進行教育的拓展。所以在實踐教學活動當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考核和評比。在考核過程當中,教師不要僅僅局限于分數(shù),而是要結合學生在日常以及課堂當中的表現(xiàn)來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多鼓勵學生走入社會,為社會提供自己的力量,積極地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從而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
結束語
結合上述內容,我們能夠了解到小學道德與法治是基礎教育中的重要課程。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選取數(shù)學生活情境進行思考學習,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并掌握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點,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維價值觀念。所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能夠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化教學內容,有效結合課本內容進行實戰(zhàn)性引導,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積極地學習與思考。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探索各類生活化教學模式,充實課堂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雷鳴.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7(11).
[2]鄒瑜梅.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探索[J].學苑教育.2017(06):84.
[3]胡曉娟.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探討[J].神州,2019(08):209.
[4]張書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思考[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