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朝陽 郭學亮 易 菲 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隨著城鎮企業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下調與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我國城鎮職工養老金支付壓力越來越大,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逐漸失衡。本文利用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精算模型,測算繳費率下調后延遲退休對基金平衡的影響,研究發現,雖然延遲退休有利于緩解養老基金支付壓力,但男女職工延遲退休對基金平衡的影響呈現很大差異,有必要制定差異化的延遲退休政策。
隨著人口預期壽命不斷提高,中國已經提前進入老齡化、高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發展迅速導致社會經濟問題日益顯現,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面臨的可持續支付問題日益嚴峻。2019年4月4日,國家公布《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宣布下調企業繳費率,這一舉措無疑較大幅度減少了基本養老保險征繳收入,進一步增大了支付壓力,尋求保持養老保險基金動態平衡與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迫在眉睫。
在這一現實背景下,為了緩解養老金支付壓力,迫切需要研究延遲退休政策對養老保險基金的影響。本文考察繳費水平降低后,延遲退休對養老保險基金平衡的影響,以期獲得有益的政策建議。
國外文獻都主張采取延遲退休政策。Cremer 和 Pestieau 早在 2003 年已發現,延遲退休一定程度上可以應對老齡化帶來的養老基金收支不平衡的挑戰。Galasso(2008)評估了推遲退休的政策可行性,模擬測算表明,通過推遲退休可以降低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產生的不利影響。Lacomba(2010)與Martín(2010)使用兩階段模型,均研究發現延遲退休年齡是解決養老金可持續性的重要手段。Cabo 和 García-González(2014)指出,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社會保障支出壓力不斷增加,政府應采取適當政策刺激職工推遲退休。
國內文獻方面,殷俊、黃蓉(2012)測算指出,合理延遲退休年齡可以提高養老基金的長期支付能力;蔡昉(2013)則從人口預期壽命角度出發,結合世界形勢與我國國情,論證了中國延遲退休的可行性。金剛、柳清瑞等(2016)測算兩種不同延退方案得出,延退時間越早越有利于緩解養老金支付壓力;田月紅、趙湘蓮(2018)通過構建基礎養老金精算模型測算得出,延遲退休年齡能夠使我國養老金出現基金結余,實現財務可持續性。
上述文獻對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鑒。然而,現有文獻較少使用精算模型進行研究,按照性別分別測算的研究更少。本文選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分別計算男女不同的生存概率,測算不同群體生命周期內的養老金收支,以此來研究不同退休年齡下統籌賬戶養老基金的平衡狀況。
按照現行制度規定,企業按照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的法定比例為其繳納統籌賬戶養老保險費,統籌賬戶養老金以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加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后取平均數再乘繳費年限的百分數發放,直至職工死亡。不妨令W表示養老保險繳費總額,P為退休養老金發放總額,R為退休年齡,a表示參加工作年齡,λ為單位繳費率,即繳費比例,為社會平均工資,τ為政策繳費基數,gw為工資增長率,r表示利率,p為職工的生存概率,T為最大存活年齡,n為繳費年限,gp為養老金增長率。則繳費與養老金發放的精算模型為:
參保職工養老保險繳費額在退休之際的精算積累值:

他(她)的養老金發放總額在退休時點的精算現值:

1.退休年齡R。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規定的退休年齡是:男性60 歲,女干部55歲,女工人50歲。本文研究延遲退休對基金平衡的影響,將設計六組不同的退休年齡方案進行測算(如表1)。

?圖1 各方案下養老保險基金結余

?圖2 “五普”與“六普”生存概率下女性參保者基金結余狀況

?表1 六種不同退休年齡方案
2.工作年齡a。將工作年齡與參保年齡均假定為18歲,即個體在18歲時參加工作,同時開始繳納養老保險費。
3.企業繳費率λ。根據《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自2019年5月1日起,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高于16%的省份可降至16%。我們設定單位繳費比例為16%。
4.工資增長率gw。依據國家統計局關于2018年全年全國居民收入的統計,人均收入較上年增長6.5%,其中城鎮居民增長5.6%。因此在模型中,我們設置工資增長率為6%。
各參數賦值如表2。

?表2 參數賦值表
將上述設定的退休方案和相關參數代入基金收支模型,運用R 語言編程進行大數據模擬運算,得到各方案下男性、女性以及包含男女參保群體的養老保險統籌賬戶基金結余,如圖1所示。
測算結果顯示,隨著退休年齡的延長,男性群體的養老保險統籌賬戶基金缺口在逐漸減小,而女性群體的基金缺口呈現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進而使得包含所有參保者的群體養老保險賬戶基金結余缺口呈現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
為了探尋上述結果中,女性群體基金缺口先增加后減小情形的根源,我們對女性群體的生存概率分別采用第五次人口普查女性群體生存概率、第六次人口普查女性生存概率進行測算,得到結果如圖2。
由圖2 可見,當使用第五次人口普查女性的生存概率時,女性群體養老保險基金缺口隨著退休年齡的延遲逐漸減小。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測算出現女性群體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先增大后減小的情況,極大可能是由于女性生存概率的提高造成。
從圖1 的結果可以發現,現行方案與其他五個方案綜合比較,相對于現行退休方案來說,男女退休年齡同時為60 歲時,基金結余情況反而不容樂觀,基金收支壓力更大;當群體退休年齡延遲到65歲時,統籌賬戶基金雖然仍然有不小的缺口,但缺口額大大降低了。統籌賬戶基金在延遲退休年齡的條件下仍然呈現虧損狀態,這是國家統一調控降低繳費率至16%的必然結果。
女性群體退休年齡對養老保險基金平衡有著重要影響。從測算結果來看,男性群體隨著退休年齡的延遲,其基金結余逐漸增多,但是單從女性群體測算結果來看,隨著退休年齡的延遲,這一群體養老保險基金結余呈現先減少后增加的情況,女性群體退休年齡超過62歲之后,群體基金結余才會略好于現行方案。由此可見,針對女性群體制定延遲退休政策需要更加慎重,女性退休年齡直接決定整個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壓力的增大或減小。
延遲退休是一項重要的長期穩定的政策,本文利用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精算模型,測算延遲退休對基金平衡的影響,研究發現,雖然延遲退休有利于緩解養老基金支付壓力,但男女職工延遲退休對基金平衡的影響呈現很大差異,有必要制定差異化的延遲退休政策。
根據上述測算分析結果,鑒于目前男女退休年齡不同,可將男性退休年齡逐步提高至65歲,女性退休年齡提高至60歲,這同樣具有減輕養老保險基金負擔的效果。具體實施上,考慮到女性在延遲退休年齡開始實施期間造成統籌賬戶赤字增大的情形,可以采用“女先男后”或者“女快男慢”的方式,減輕政府財政支出壓力。
延遲退休年齡能夠緩解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問題,但在延遲退休制度實施初期,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將仍處于虧損狀態。國家需要引入其他資金,通過國有資產收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等渠道來充實養老保險基金,保障在不降低退休職工生活水平的情況下,解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支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