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的外貿出口份額中,國內的機電產品當屬支柱之一。不僅在出口中所占份額較大,而且規模增長也很大,在國際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但是,蘇州的機電產品出口受到國際貿易壁壘的影響很大。蘇州的機電產品自主品牌較少,技術水平相對較低。以低價參與國際競爭存在諸多問題。分析蘇州機電產品現狀,提升蘇州機電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對策是減少國際貿易壁壘的摩擦和市場的束縛;提高產品質量,打造自主品牌;加快機電產品自主創新,及時進行產業升級。
關鍵詞:蘇州機電產品;出口;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75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7-0027-03
一、蘇州機電產品出口現狀
(一)2019年蘇州統計局的調查
蘇州機電產品進出口增速高于均值。2019年蘇州市機電產品對外出口總值高達6 526億元,增幅高達6.5%,超出均值1.3%,包括的項目有:金屬類制品對外出口下降了0.5%,為445億元;家具類對外出口增幅較高,高達12.5%,超過了352億元。這期間,蘇州市從國外進口機電產品增幅也高達12.5%,其值超過了4 321億元,與該市進口均值相比高出了水平1.7%,在進口中接近70%;這類進口項目中,電子電氣類增長超過了23%,其值高達3 088億元;機械類則出現了負增長,為-2.2%,金額也超過了658億元。集成電路是全市主要的進口單項商品,進口378.3億元,進口2 233億元,分別增長17%和31.8%。
(二)蘇州機電產品出口增長超過進口
2019年上半年,全市機電產品進出口形勢良好,機電產品出口49 944.5億元,增長3.1%,機電設備進口525.9億元,增長8.6%,機電產品出口遠遠超過進口。
(三)出口產品品種越來越齊全
過去,在蘇州的出口項目中,主角是輕紡產品,如今,主要出口項目演化為機電產品。2019年1至8月蘇州市機電產品出口6 127.8億元,同比增長14.5%,占全市出口的76.4%;高新技術產品(與“機電產品”有部分重合)出口4 079.1億元,同比增長17.4%,占全市出口的50.8%。其中出口筆記本電腦3 000.4萬臺、貨值964.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5%和增長10.3%;出口手持無線電話機2 723萬臺、貨值4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4%和75.8%;出口液晶顯示板1億個、貨值208.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5.4%和增長14.2%。
(四)蘇州工業園、新區、昆山,外資企業占主導力量
2018年園區、新區、昆山累計機電產品實際出口額分別為239.45億美元,200.73億美元,213.05億美元。在全市出口總值中占比高達89%,而從內外資占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外資企業占有主導地位。2018年,全省進出口500強和出口200強中,蘇企占據席位分別達60家、31家,而外資企業則占據了榜首,分別占有席位56家、28家,均系機電企業。
(五)與全國機電產品相比較
2018年,機電產品貿易占了主要地位,出口值高達3912億美元,占比超過了71%,增幅高達25%,比上年同期下降5.5%,與之對應的進口值超過了2 153億美元,占比高達50%,增幅超過了18%,比上年同期減少10%,順差高達1 758億美元。而蘇州市的情況相對平衡,該類項目的順差要比全國均值低得多。
國企出口增長較快,民企發展也表現良好,國內外企表現優秀,因而國內進出口形勢積極樂觀。在機電主品貿易中,國企增長超過了18%,同比增長超過了10%,民企增長也較快,而國內外企更是一枝獨秀,占據了出口市場份額的75%以上,因而成為機電產品貿易增長的主力,也是順差形成的關鍵所在。在蘇州,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外資企業的出口比例接近97%,居于領先地位。
在進出口項目中,通信設備、電子、汽車等增長較快,并進一步優化了我國進出口的總體結構。這其中,按項目分類來看,這類產品為數據處理與通信設備、家電、電子類產品等,在出口中占比高達60%。其中通信設備成為出口快速發展主力。蘇州市以出口IT產品為主,出口值超過了325億美元,增幅高達51%,在出口的同期機電項目中的比例超過了60%。因而成為國內機電產品出口的重要力量。
(六)加工貿易增值率高,進口額占全國的比例大
目前,蘇州市積極利用現有優勢,把握國際市場加工貿易開始轉移的契機,整合區域人力、土地等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進外企組織加工貿易,現從事加要貿易的外企多達1600余家。
(七)產品科技含量高,在國內市場上所占份額大
在引進外資活動中,該市重視產業結構重新布局,加大高技術產業培養力度,推動高技術開展產業轉型升級。如今,園區的外企也十分重視高新技術研發工作,高技術含量的產品逐步增長,占比達到了40%,這些技術項目中,IT類占了25%。而在出口項目中,機電類項目高達69%。以蘇州羅技電子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屬于IT類企業,生產的電腦鼠標器在國際上占比超過了一半;飛利浦公司、仁寶電腦、高創電子等公司制造出的顯示器在國際上占比超過了一成;蘇州名碩電腦制造的主板在國際上也名氣十足,占據5%的份額。
二 、蘇州機電產品出口存在的問題
(一)蘇州機電產品貿易方式過于傾向加工貿易
加工貿易是從國外進口原材料(零部件),在本國運用自身的技術和產能優勢進行加工組裝成新的產品,再進行出口,以獲得增值并賺取外匯。加工貿易所需的原材料,以及組裝對外銷售,在國內增值不長。從長遠考證可以發現,加工貿易極大破壞了環境,消耗了大量的土地和其他資源,并且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有對外國企業的“依賴”的明顯特征,形成出口依賴,很難為經濟創造活力。2019年1-8月,蘇州的機電項目出口值高達6 127億元,加工貿易 類高達93%,出口值達485億美元,而一般貿易不到39億美元,比例僅為7。加工貿易分來料、進料加工兩種類型,來料出口高達155億美元,進料加工出口接近4 009億美元。在出口中加工貿易占比超過了67%。從蘇州機電情況分析,加工貿易中對企業研發實力有很高要求,因此,國內企業應當重視,加以改進,做好相互配套,促進產業鏈發展,推動傳統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
(二)蘇州機電傳統市場的約束和國際貿易壁壘
國內機電產品出口制約因素較多,包括蘇州在內,在貿易上受技術壁壘影響較深,制約了國內機電貿易的出口。技術貿易壁壘對中國機電產品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復雜和苛刻的認證,在一些國家由于檢查過多,時間過長,導致產品無法及時銷售,錯過了機遇期。加之部分發達國家采取技術與市場保護,國內企業獲得新技術的難度加大,成本增高,時間延長。因而無法達到出口時的技術要求。另一方面,機電產品技術由一些掌握了核心技術的國家控制,技術壁壘造成貿易上的障礙限制了我國機電產品市場空間,限制了機電產品的出口。從蘇州的情況來看,美歐是它們最大的出口市場,在許多企業已面臨著反傾銷調查,蘇州企業必須保持高度警惕,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做好風險防范。
(三)蘇州機電產品成本較高
當上游產品如原料、能源等價格產生巨大波動,特別是出現大幅上漲的情況下,機電產品的成本優勢淡化,影響了生產規模的擴大。國內人工成本大增,環境保護力度加大,環保措施更嚴,導致此項成本激增,這樣就會帶動出口產品價格被迫增加。由于通信、計算機等產品科技含量較高,一些核心零部件需要通過進口解決,如果進口成本增加,就會帶動整機價格上升。而蘇州市機電產品的創新力度小,技術含量低,企業效益主要通過通能源高耗與人力低成本實現,不能通過技術促進效益提升,如果能源與原材料的價格快速上漲,將會限制企業利潤增長。同時,我國能源價格一直上漲,一次又一次的助推企業成本快速增長。導致行業利潤下滑較大,要想讓出口產品擁有價格優勢,就要控制原材料的成本增長,而這又不受企業控制,因而使行業利潤下降。
(四)蘇州機電產品貿易市場過分依賴傳統國家和地區
我國機電出口中,亞歐及北美是主要市場,超過了90%的份額。蘇州機電產品重點集中在歐美。2019年蘇州機電產品在歐盟、美國、中國香港地區的出口形勢良好,增長率加分別是33%、35%、17%,2019年,蘇州機電產品在非洲和拉丁美州出口增幅較快,然而與歐美相比份額極少。
三、蘇州機電產品出口問題的對策
(一)減少國際貿易壁壘的摩擦和市場的束縛
要建立貿易摩擦的預警機制,保證機電行業穩健發展,確保出口機電產品開發有序,與此同時,及時做好貿易風險預防,做好出口保護,防止摩擦產生極大阻力。預警系統在早期實行信息共享,將相關企業聯接在一起,促進企業間相互增進了解,互通信息,做好貿易風險預防,對摩擦原因進行分析,進行提前布局。我國貿促會主席高燕在一次采訪中表示,該委員會已經在容易發生貿易摩擦的地區和行業組建了200個預警機構。這對機電行業是一個極大的利好,該行業可以通過這些機構搜集相關貿易信息,并就摩擦形成的原因及產生的可能性進行分析、評估,做好提前預防。同時,必須做好預警信息發布,設計好發布平臺。讓預警信息可以有效傳遞,有利于相關企業采取應對措施,及時調整出口方向。
在國際市場上,許多國家對高新技術采取了限制保護措施,如在機電產品的技術出口方面,美國就采取了極其嚴格的管制限制,特別是對中國市場禁售,從而也使中美兩國之間在該項目上的差額較大。當雙方出現貿易摩擦時,部分機電企業對此沒有防范,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此,當制裁發生時比較被動,沒有主動出擊,加強防范,做好應對,由此增加了美國市場的風險。為此,機電出口企業必須進一步齊心協力,加強合作,進行相互溝通,發揮行業的作用,做好磋商,制定應對方案,在主動預防的同時,積極參與相關業務學習,增強風險意識,熟悉國際業務處理流程,充分維護自身的權益。
(二)提高產品質量,打造自主品牌
產品取勝之道首推質量。機電行業產品更是如此。要取得競爭優勢,必須重視質量管理。為此,機電企業必須嚴格遵守行業準則,熟知產品市場的要求,加大項目研發力度,不斷優化工藝流程,提高產品質量,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不斷滿足客戶的需求。以中車集團為例,該集團就嚴格管理標準,遵從各國標的,根據不同國家的要求進行量身訂做。產品行銷歐洲采用歐洲標準,而在美國,由于該國采取技術壁壘限制,項目風險較大,該集團經過慎重考慮,為防范風險,主動選擇退出項目競爭。同時,該集團制定全新質量標準,按照客戶要求進行產品改進,采取適應該項目的技術方案,從而贏得了客戶認可,順利進軍美國市場。為此,該集團將工廠設在美國,取得了洛杉磯地鐵車輛的訂單,合同標的超過了6億美元。
如今,我國大多數企業在機電產品的業務來源于加工貿易,處于“加工”的角色,因而缺少關鍵技術保護,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在國際上創立的品牌不多,影響力小。要改變這種狀況,讓機電產品真正“走出去”,不必通過為其他知名品牌貼牌方式獲得生存之路,就要加強產品質量建設,做好自主品牌開發,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增強市場效應。第一,增強品牌意識,強化品牌管理。企業成立之初,就要做好品牌建設與發展規劃,克服自身知名度低的影響,以過硬質量打出品牌效應,重視品牌培育。第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做好自主知識產權開發。要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提升品牌知名度。在管理中,要注重產品開發,也要做好產權保護措施,更好地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三)加快機電產品自主創新,及時進行產業升級
國內部分企業自主創新意識不強,喜歡模仿與復制,因而難以提升影響力。模仿他人技術,會產生較大的風險。機電企業必須高度重視技術創新,注重產品開發與保護,在經營過程中遵紀守法,同時也要預防侵權行為發生。機電企業要增強產權意識,加強技術創新,同時要做好風險防范,對核心技術要申請專利保護,不斷拓展技術優勢。要重視研發投入,樹立長遠開發觀念,從長遠利益出發進行技術研發。制造產品要實現較高的附加值,就不能采取模仿方式,通過為其他企業實行代加工方式,只能賺取“加工費”,只是他人的加工廠,為他人作嫁衣,因而,必須實現生產轉型,做好升級發展,提高機電產品的科技含量,占領世界的科技前沿,企業發展才能長久,機電企業才能在“走出去”的征途上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 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面臨的挑戰[J].現代商貿工業,2019(11):165-168.
[2] 2017年機電產品進出口分析[J].電器工業,2018(4):20-23.
[3] 孫曉琴,黃怡偉.金融危機下貿易保護對中國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以對美出口機電產品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為例[J].國際經貿探索,20018,25(12):32-38.
[4] 姜國慶,居潤林.“一帶一路”視角下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現狀及對策[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1(1):20-26.
[5] 孫 早,韓 穎.外商直接投資、地區差異與自主創新能力提升[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8,39(11):92-106.
[6] 雷 瑛.2017年中美經貿發展評價及今年發展的展望[J].對外經貿實務,2018(2):18-21.
[7] 馮宗憲,蔣偉杰.基于產業內貿易視角的“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研究 [J].國際貿易問題,2017(3):166-176.
[責任編輯:方 曉]
收稿日期: 2020-04-14
作者簡介: 張愛東(1969- ),男,呼和浩特人,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