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辰浩
摘 要:數字媒體藝術是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體現出科學、藝術、人文的特點。文章以高效數字媒體藝術教育為研究對象,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數字媒體藝術教育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校;數字媒體藝術;教育;發展
一、引言
數字媒體藝術將科學與藝術有機融合在一起,主要目的是培養具備良好科學素養與美術修養的復合型應用設計人才。由于種種因素,導致數字媒體藝術教育情況不理想,影響專業人才培養。本文就高校數字媒體藝術教育現狀與發展進行探究。
二、數字媒體藝術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理論與技術教學比重不平衡
數字媒體藝術是新興專業,我國高校教師并沒有過多的教學經驗,仍處于探索的過程中。通過對該教學模式的分析發現,存在理論、技術教學不平衡的問題,很多教師無法控制技術與理論教學的比重,只能根據以往教育工作經驗進行教學活動。該專業的教育目的是培養技術素養高,理論能力強的設計型人才,需要教師合理設計教學計劃,以保證人才培養的科學性。實際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教師會一味地講解理論知識與技能技巧,忽略學生文化素養與設計能力培養。在該教學模式下,學生無法適應崗位對人才的要求,影響就業發展。
(二)與實際工作脫軌
在傳統藝術設計教學的影響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也采用傳統課程設計模式進行教學活動。但是,數字媒體藝術是隨著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發展也在不斷的變化發展,傳統課程設計模式無法做到與時俱進,學生在學習中無法了解先進技術與藝術要求,對其職業發展會造成嚴重影響。這一問題是當前教育工作者必須解決的難題,也是該專業健康發展的關鍵[1]。
(三)忽略實踐教學
若想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與競爭力,離不開理論與實踐教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中,實踐課程設計較少,同時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比較重視學生成績,希望通過理論教學可以讓學生掌握所有的知識點,以便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由于實踐教學比重較少,學生的理論知識只能停留在表面,無法做到靈活應用。在后續教學中,應針對這一問題作出改變,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共同教學中,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數字媒體藝術教育特點
(一)學生綜合能力的發掘
數字媒體藝術是媒體藝術的一部分,依托于計算機語言和數字媒介形成,是科學、技術、媒體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一門學科。數字媒體藝術課程設計非常廣泛,包括視覺藝術、藝術設計、信息傳播、人機界面、多媒體、網絡、虛擬現實等,具有綜合性的特點[2]。該專業要求學生學習較多的知識,具備人文素養與設計能力,能夠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高校數字媒體藝術教育中,需要圍繞專業技術類課程、人文素養類課程等,進行教學設計,以保證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提升學生應用能力。
(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實踐性是數字媒體藝術教育的一個特點,強調藝術與技術、理論與工藝的結合。在藝術設計發展的過程中,藝術與設計結合表現更為明顯,已經成為藝術設計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3]。在高校日常教學中,應體現該專業的實踐性,引導學生將藝術與技術結合在一起,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學習中綜合實力得到提高,為日后就業打下堅固的基礎。
四、數字媒體藝術教育發展策略
高校數學媒體設計教育中,應在多個方面努力,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有效的措施,提高教育質量,為后續教學發展探索出一條新的道路,為數字設計行業輸送更多優秀人才。
(一)學科整合,優化教學體系
數字媒體藝術作為跨學科的復合型課程,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較高,學生不僅要具備設計能力,而且要學會使用計算機進行圖形設計,能夠在設計后期進行軟件操作[4]。如何培養出復合型人才,提高學生就業率,是當前教育工作者面對的問題。數字游戲設計、數字影視制作、網絡媒體設計都是該專業未來就業方向,需要學生掌握不同類型學科知識,在實際工作中根據專業要求進行設計工作,滿足人們的要求。為了促進教育發展,需要將不同類型的學科與教育內容整合在一起,構建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使學生在學習中文化素養、藝術素養與設計能力得到提高。高校課程整合中,應體現該專業綜合性與實踐性的特點,利用學科交叉的教學方式,促進專業人才培養。
(二)教師隊伍建立,提高教學質量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需要一支專業的教師隊伍實施教學行為。高校應重視教師隊伍的建立,結合該專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制定教師培訓計劃,使教師教學能力與實踐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首先,學校培訓。學校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一種方法,也是保證教師隊伍建立的關鍵。進行培訓活動前,應對數字媒體專業進行分析,了解該專業需要教授哪些知識,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備哪些品質等[5]。當明確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后,則制定科學培訓計劃,以提升教師教學水平與數字媒體藝術設計能力為目的,開展培訓活動。其次,鼓勵教師自主學習,在學習中汲取知識,提升自身素養。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了解關于數字媒體藝術的內容,以補充自身文化,為課堂靈活教學提供保障。此外,教師應學習與該專業有關的其他課程,實現學科滲透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最后,邀請行業內優秀人員兼職教育工作,為教師隊伍建立填充新的血液,為學生灌輸更多專業、針對性的知識,提高學生就業意識與專業成長意識。通過教師隊伍的建立,提高數字媒體藝術教育質量,促使教育更好發展。
(三)重視教學實踐,提高學生設計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應重視實踐教學,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引導學生利用課本知識進行數字設計,掌握設計方法。傳統教學中,教師采用注入式教學方法進行理論知識教學,希望學生通過理論知識學習掌握數字設計的技巧與方法。該教學模式雖然提高學生學習技能,但是忽視學生整體技能的提升,無法保證教育全面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實踐教學課時比例,并為學生創建實訓基地,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設計要領,學會操作計算機。此外,學校可以為學生創建實踐的機會,組織校園數字媒體藝術活動,引導該專業的學生參與其中。通過學校實踐,學生可以感受到自己與優秀人員之間的差距,能夠在實踐中提高專業認知。不同類型的實踐教學,可以給予學生不同的學習感受,能夠提升學生專業認知,對學生身心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例如,學習“視聽語言”內容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為學校或當地拍攝宣傳影片,在拍攝過程中,不僅要突出學校特點,而且要將地域文化與學校文化結合在一起。當學生接受任務時,就會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如何將學校特色、地域文化結合,在保證美觀的情況下,吸引別人的注意力。通過實踐,為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提高操作能力與設計能力。
(四)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質量
教學方法是促進教育模式發展的途徑之一,在高校數字媒體藝術教育中,教師應重視教學方法的創新,結合時代教育發展特點,根據教學中存在不足,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實現學生素質與能力培養。傳統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論知識,掌握設計方法,教師會將知識與技能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很少有自主學習的空間,這對于該專業教育發展來講十分不利,同時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以融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方法,如小組合作、情景教學及任務驅動等。這些方法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知識形成過程。以任務驅動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設計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工完成任務要求。在此過程中,學生操作能力與設計能力得到提升,合作意識與自主學習意識也得到培養,有利于更深入的學習。
五、結語
目前,在高校數字媒體藝術教育中存在技藝教學比重不均、實踐教學少、教學內容與實際要求脫軌等問題。通過對該專業教育特點的分析,通過多種方式解決教學問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郭利園.慕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以《數字媒體藝術概論》為例[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1):191.
[2]王克祥,徐倩倩.信息時代的工匠精神——高校數字媒體藝術“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大眾文藝,2019(24):238-239.
[3]戰晶.5G時代的雙師互動教育模式:引領與跨越——以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為例[J].福建茶葉,2019(8):175.
[4]伍菲.開放式學習與實踐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探索——以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為例[J].黑龍江科學,2019(15):160-161,164.
[5]王佳.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學優化及發展趨勢研究——以網頁設計為例[J].智庫時代,2019(22):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