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璐 王金鳳 蔣可心 王輝
摘 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的日益加劇,養老產業市場出現魚龍混雜的跡象,在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基于“互聯網+”城鎮社區智慧養老平臺展開研究。該養老模式可以有效利用大數據,借鑒現有的平臺經驗基礎上,對傳統養老服務體系的一次巨大創新,通過醫養結合的方式應對老齡化問題,是智慧養老行業體系的一次新的重大變革。
關鍵詞:“互聯網+”;智慧養老;信息服務平臺;醫養結合
一、引言
人口老齡化問題是當今社會發展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據統計,2019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中國人口老齡化增速世界第一。對于今天的中國來說,人口基數大,經濟發展也突飛猛進,但人均占比少,同樣也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難題,成為了經濟發展的一道阻力。預計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國家,2050年,社會將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30%。傳統的養老行業已經無法滿足我國老齡化的需求,為此依托“互聯網+城鎮社區智慧養老”這一模式創新,來緩解家庭和社會的養老負擔,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
二、“互聯網+城鎮社區智慧養老”體系研究思路
(一)平臺建設
“互聯網+城鎮社區智慧養老”是指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圍繞城鎮社區中老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醫療衛生、康復保健、休閑娛樂等方面支持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該項目在政府支持下,以互聯網為基礎,以醫療機構為保障,形成醫養結合機制。借助城鎮社區平臺,以家庭和社區組織為依托,將現實中老年人的需求,通過網絡上傳至服務平臺,通過信息整理,進行相關養老資源合理的整合配置,構建起城鎮社區智慧養老體系來滿足老年人物質、精神的雙重需求,緩解家庭和社會的養老負擔。
(二)技術應用
互聯網+城鎮社區智慧養老平臺,在云計算基礎上,利用養老服務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性大數據的分析。通過安裝一款智慧養老app與線下生命體征監測硬件,借鑒市面上的移動式、便攜式、穿戴式、植入式四種形態設備的功能客觀測量和分析,實現對體征,健康等多種指標的監測,充分展開與醫院等醫療機構合作,以醫療機構為保障,形成醫養結合機制。利用體檢一體機將所采集到的老人健康數據傳至云計算數據處理中心,并與家屬端、醫護端進行共享,實現全方位照護監測。為使用者提供安全、可靠、及時和準確的健康信息,為老人設計個性化的飲食、運動服務方案,為醫生提供準確的判斷依據和治療依據。
(三)服務體系
醫療機構是互聯網+智慧養老的根本保障,智慧養老需要拓展至醫療領域,利用最新科技,確保老年人能夠得到及時救助。智慧養老模式的原理是利用互聯網、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實現各類傳感器終端和計算機網絡的無縫連接。在城鎮社區與互網絡平臺健康云計算平臺聯合監測老人的身體各項指標,并與醫院安排定期體檢項目。社區工作人員在設備上遠程查看家用設備檢測的結果,健康云計算平臺及時反饋給醫生,就能做到早發現問題,早解決問題,當醫生發現老人身體存在問題時,安排老人檢查,醫院檢查結果的信息通過健康云計算平臺傳送到健康分析建議報告上,社區工作人員根據報告制定更切合老人身體情況的健康服務,這一系列產生的費用將由平臺遠程支付到醫院養老云服務運行支撐平臺,養老云服務運營平臺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息化平臺。
三、養老行業市場規模與預測
(一)行業歷史與前景
隨著我國人口結構調整的速度不斷加快,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催生著老齡服務市場的快速發展,養老基礎設施薄弱、養老資源地區供給不均等問題逐步顯現,近幾年全國大部分省、市、縣(區)政府陸續開展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主要通過合作共建、購買服務的方式,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搭建各類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精準服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利用大數據、云平臺等互聯網技術實現服務組合成為了創新傳統養老服務模式的一大有效途徑。智慧養老是未來養老模式的必然選擇,在當今醫養結合的條件下,該模式也將是未來的“朝陽產業”。
(二)市場增長趨勢
老齡化及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為養老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龐大的市場,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的普及應用,新興的智慧養老服務方式將逐漸被更多老年人所接受,老年消費市場也呈現出上升趨勢,據統計分析預測,到2020年老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3 000億元,2030年達到86 000億元,2040年將高達175 000億元。此外,據相關數據顯示,12~14年后養老產業將有望取代房地產業,進而發展成為我國的第一大產業,預計到第二次人口老齡化高峰即2022年時,我國的老齡產業潛力將高達100萬億元。
四、智慧養老體系發展的困境
(一)供給不足
當前我國處于老齡化快速增加階段,老年人口數量急劇增加,但是智慧養老產業的供給遠遠趕不上人口老齡化的進程。養老產業需要大量的資金,如果僅僅是依靠政府投入,社會資本投入不足,市場機制不夠健全,遠遠不能夠滿足養老產業發展的需求。智慧養老產業面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導致智慧養老產業發展遲滯不前。
(二)老年人學習能力的障礙
互聯網+城鎮社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的智能化程度較高,對老年人的接受程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老年人的生活習慣,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這就使大部分老年人對智慧養老平臺的操作不夠理解,智慧養老的推進仍然需要很長時間。
(三)城鄉發展的差異
近幾年來我國城鎮化速度加快,但不同地域之間發展差異較大,發達地區的老年人更容易接受新型的醫養結合智慧養老服務,而貧窮地區的老年人更加趨向于傳統養老體系,如養老院。因此智慧養老體系的構建還需要慢慢培養。
(四)高質量人才缺乏
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構建智慧養老平臺必然需要一大批專業從事養老產業的人才,為廣大老年人提供滿意的健康服務。但是由于智慧養老屬于新興的產業,絕大多數養老機構缺乏高質量從事智慧養老的技術人才,脫離了人才的行業是不可能發展起來的,此外一部分高校缺乏對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導致社會上人才缺乏嚴重,成為制約智慧養老體系發展的重要的現實困境。
五、推動智慧養老平臺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一)調整供需結構
針對我國當前智慧養老行業出現的供需矛盾,迫切需要供給側改革。根據各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老年人對養老多樣化,專門化集約化,特色化的需求,調整對養老產業的投入力度。同時淘汰落后的,質量不佳,低效率的養老產業,大力引導發展良好的智慧養老產業,實現資金的有效利用。通過精準調查,利用有效供給,滿足當前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
(二)政策落實
以政府力量為主導,制定積極的智慧養老產業發展計劃,形成自上而下的機制,加強與養老機構,醫療機構的合作,建好互聯網+城鎮社區智慧養老平臺,形成醫養結合——智慧養老新模式,擴大養老基礎設施和養老服務建設。政府加大資金投入,明確投資的方向,向社會征集籌備養老專項基金,資金來源公開透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設立專門機構監管,從中獲得融資用于養老產業的發展。
(三)提高老年人的信息水平
智慧養老體系的構建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群體的實際需求,做好一定的調研。可通過向全社會征集志愿者,向老年人宣傳,講解,傳達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的觀念,指導老年人如何操作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確保老年人在使用智能平臺期間個人信息不被泄露,保護好個人隱私。
(四)高質量人才培養
隨著社會“銀發浪潮”的發展,專業的養老人員在未來呈現很大的需求,各類高等院校將開設專門的智慧養老方面的專業,培育大量人才,通過與相關企業合作辦學。通過實踐檢驗人才是否為高質量的標準,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為祖國的未來培育一批優秀的新興力量。
六、結語
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今天,運用信息化手段解決養老問題,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利用互聯網智慧養老,將大大提高養老質量,減輕社會和家庭的壓力。互聯網+城鎮社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對促進智慧養老體系的發展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姚建銓.醫養結合智慧養老[J].民主與科學,2015(3):9-11.
[2]李卿.智慧養老將成為重要支柱產業[J].經濟,2018(8):104-105.
[3]張博.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困境與出路——基于有效供給視角[J].蘭州學刊,2019(11):179-188.
[4]王平,劉華.基于標準體系的規范化智慧養老平臺建設[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19(6):16-19,83.
[5]董騰超,張魯剛,王叢聰.基于SWOT分析我國智慧養老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智能城市,2017,3(2):46-49.
[6]張蓉.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智慧養老服務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24):269-270.
[7]吳燕.“互聯網+智慧養老”發展之路[J].人民論壇,2019(13):76-77.
[8]沈興山.“互聯網+”視域下社區智慧養老的研究與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19):302-303.
[9]莊雪.“互聯網+”模式下社區居家智慧養老服務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8(11):25.
[10]2020年中國智慧養老市場將達5萬億[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