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對世界歷史理論的繼承與創新

2020-08-07 05:38:02謝迪斌
桂海論叢 2020年3期

摘 要:世界歷史理論是馬克思基于近代大機器生產力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而得出的規律總結和趨勢研判。馬克思對世界歷史的積極意義予以了充分肯定,對世界歷史的負面影響進行了深刻批判。在21世紀的今天,世界各國利益已經深度交融,全人類形成了命運聯動的系統性結構整體。基于對這一結構特征的把握,習近平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揭示了當代世界的命運邏輯。用世界歷史理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分析當今世界,必然推導出加強全球治理的結論。

關鍵詞:世界歷史;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

中圖分類號:B0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1494(2020)03-0084-07

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是在近代大機器生產和資本全球擴張的背景下產生的,是對歷史規律的總結和發展趨勢的研判。馬克思主義誕生170多年來,世界歷史理論的光輝絲毫沒有因為時間的磨洗而褪色,相反,歲月彰顯了其高超的智慧和強大的生命力。用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觀察當今風云變幻、紛繁復雜的世界舞臺,必然要導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和加強全球治理的結論。

一、世界歷史理論的當代意蘊

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礎,在早年的著作中,馬克思就已經萌發出了這一理論的初始基因。《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指出了人作為“類”存在的普遍性[1]45。《共產黨宣言》對世界歷史理論有著完整的闡述與表達:“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博大精深,具有穿越時空的普遍指導意義。從當代世界格局與國際關系的現實來解讀,有三個方面的內容需要重點把握和運用。

(一)世界歷史的形成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是基于生產力發展規律與趨勢總結出來的。馬克思認為世界歷史在近代以前是不存在的。因為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是一種封閉與隔絕的生產力,各國家與民族之間沒有全面的聯系和交往,人類歷史是民族的歷史和地域的歷史。到了近代,社會生產力從手工勞動進入了機器生產,交通和通訊技術與設備的生產,使交往空間的無限擴大成為可能,人們能夠借助新型動力驅動的交通工具,完成環球航行,到達世界每一個角落,從而使原來相互隔絕與封閉的民族,相互有了來往,利益有了交集,民族歷史才變成了世界歷史。《共產黨宣言》寫道:“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1]276生產力的這種強大功能不僅使先進生產力在全球擴散和滲透,而且還以強迫的高壓態勢,迫使落后的生產力也必須改變自身的面貌,追隨這種先進的生產力,否則就只能走向滅亡。“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謂的文明,即變成資產者。”[1]276

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世界歷史的程度這一基本觀點,在當代越來越被證實,世界歷史理論的生產力意蘊越來越凸現。正是在這種意蘊下,思考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就更需要從生產力的高度來進行了。只有將生產力快速發展與世界歷史深度演進聯系起來,才能更好的認識當今世界全球化的客觀必然與內在規律,才會更好地順應這種必然與規律。所以,從生產力角度來理解世界歷史的形成與演變,是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當代解讀的重點。

(二)世界歷史形成是資本邏輯的必然要求

生產力發展只是為世界歷史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理論可能,真正把這種可能變成現實,則是以資本邏輯為主導的生產關系。因為生產關系的主體是人,只有通過人的行為,才能將民族歷史變成世界歷史。人的行為是由利益驅動的,資本邏輯就是這種利益驅動的最強勁表現。資本是人格化的生產關系,它的主體是人,資本邏輯為利益最大化欲望的實現提供行動路徑和解決方案。在變成現實的過程中,人發揮了最為重要的作用。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對資本邏輯進行了初步的揭示:“私有財產只有發展到最后的、最高的階段,它的這個秘密才重新暴露出來。”[1]50“私有財產變成了資本,才會按照資本的邏輯來運作并主導人的日常行為。”“資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會的、屬于一定歷史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并賦予這個物以獨特的社會性質。”[2]

資本邏輯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其無限的開放性和擴張性。這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表現出來:從時間上來說,資本希望永遠地輪回下去,產生無窮無盡的剩余價值。所以,資本的主人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進行一輪又一輪的再生產。“資產階級除非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系,從而對全部社會關系不斷地進行革命,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動地保持舊的生產方式,卻是過去的一切工業階級生存的首要條件。生產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狀況不停的動蕩,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這就是資產階級時代不同于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1]275從空間上來說,資本邏輯不斷沖破地域的限制,想盡一切辦法把資本推送到遠方。資本邏輯的空間擴張性,將民族歷史變成了世界歷史。

在資本功能日益強大的當代,資本邏輯與世界歷史形成之間的緊密關系更加突出。與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資本空間擴張的深度和廣度有了空前提高。從深度上看,今天的資本全球擴張已經不再是以產品銷售為主體建立聯系了,而是金融為主體的全要素世界配置,資本在全球范圍進行一輪又一輪的滲透和覆蓋;從廣度上來說,資本的空間擴張已經由地球走向了太空,太空的商業開發和競爭正在加快。可以預見,在資本邏輯的強勁驅動下,全球化很有可能變成太空化,世界歷史很有可能變成太空歷史。這正是馬克思關于資本邏輯與世界歷史理論內在關系當代解讀的重點。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這樣寫道:“世界在變平這一事實意味著,我們將地球上的各個知識中心統一到了一個單一的全球網絡中,如果政治動蕩和恐怖主義不從中作梗,這將帶來一個繁榮而充滿創新的時代。”[3]

(三)世界歷史的形成具有正面與負面的雙重效應

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不僅深刻描述了世界歷史的客觀過程,而且還對這一過程的作用和影響進行了分析和評估,對世界歷史這一客觀現象進行了價值判斷。這種判斷是分析全球化作用與影響當代表現的有效原則和方法。

第一,肯定世界歷史對生產力發展和財富增長的巨大推動作用。因為在世界范圍里進行資源的流動,產生了更大的市場和需求,巨大的市場和需求又反過來拉動生產規模擴大和生產效率提高。資本的內驅動和市場的外拉動,使生產力發展快速前進,極大增加全球的財富。“資產階級日甚一日地消滅生產資料、財產和人口的分散狀態。”[1]277正因這財產和人口的集中聯系和集中使用,生產效率才會了極大提高。“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1]277這是由于世界市場的作用所引起的生產力變革與發展:“大工業建立了由美洲的發現所準備好的世界市場。世界市場使商業、航海業和陸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這種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了工業的擴展,同時,隨著工業、商業、航海業和鐵路的擴展,資產階級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發展,增加自己的資本,把中世紀遺留下來的一切階級排擠到后面去。”[1]273

第二,肯定了世界歷史形成對人的解放的促進。馬克思歌頌和贊賞任何一切哪怕是微小的人類解放步伐。無論是封建社會對奴隸的解放,還是資本主義對農民的解放。資本主義社會以前的社會關系表現出高度的人身依附性,資本主義將社會關系從人的依附轉向了物的依賴。馬克思認為,物的依賴關系比人身依附關系要進一步。“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于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1]274馬克思是從反諷角度使用“田園詩”這個詞語的,在極其殘酷的封建社會,“田園詩”只是一種向往而不是現實,而大量存在的卻是殘酷的以血緣宗法關系為前提的人身依附。所以,資本所到之處秩序的破壞具有積極意義,“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1]275

馬克思對世界歷史進程中所出現的發展悖論與道德災難同樣進行了深刻的描述和尖銳的批判。資本邏輯下的世界歷史形成所帶來的社會進步,決不是資本家的善良和正直所造成的,只不過是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過程的副產品。在世界歷史形成過程中,伴隨著征服與屠殺。

第一,形成了全球范圍里不平等關系。為了利益最大化,資本金以最大限度的不平等原則來進行全球利潤分配。“它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于西方。”[1]277馬克思批判資本邏輯的貪婪不僅僅表現在國內的階級剝削,而且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國外的民族壓迫。在資本全球化的驅使下,馬克思所揭示的這種全球不平衡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存在。世界歷史程度越高,這種不平等性就越明顯。在當今的21世紀更是如此:“如果這種趨勢無限制發展下去,那么到21世紀末,全球財富中的很大一部分將集中在超級富豪手中。”[4]但資本邏輯的私利性決不輕易地變更這種不平等的分配格局。有學者在上個世紀預測,21世紀來臨不會給不平等貿易秩序帶來任何改變:“在21世紀來臨之際,貿易自由化正受到知識、經濟和政治發展的威脅。”[5]86

第二,出現了道德災難和精神痛苦。世界歷史不是和平安靜的發展過程,而是伴隨著血與火的暴力過程,殖民過程就是一個充滿著道德災難和精神痛苦的過程。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6]這種罪惡是以掠奪和屠殺殖民地人民為事實基礎的。如果“羊吃人”是資本在國內所犯下的罪惡的話,那么黑奴貿易和鴉片販賣則是資本在國際所犯下的罪行。在21世紀世界歷史進入新階段的全球化時期,資本在全球的活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其貪婪基礎上的破壞性,只不過表現形式更加曲折和復雜。如金融資本對一些國家和地區貨幣體系進行的狙擊,實質上就是以強大的資本力量,強行收割發展中國家的勞動財富,其惡劣程度絲毫沒有降低。“在國際體系中,反對以市場開放、資本自由流動和跨國公司到處活動為特征的全球的經濟力量,通過貿易保護、對外封閉的經濟集團和各種欺騙行為不斷表現出來。”[5]1

二、21世紀的人類命運邏輯

世界歷史進程不斷加深就形成了全球化狀態,具體表現為全球利益格局與結構關系的形成。如果說馬克思所論述的世界歷史主要是以貿易和市場為紐帶的世界聯系的話。那么,全球化則是要素和信息在全球快速流動與配置基礎上的利益融合、技術共享、思想互動的世界一體化格局。這種格局是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歷史進程,任何主體都無法回避更無法阻擋這一趨勢。既然是客觀的歷史進程,就必然存在正反兩個方面的作用與影響。在當今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快的時代,要運用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觀察和評估全球化的進程。更要用符合21世紀世界發展規律、特點和新思維來研究和治理國際事務。如果說,馬克思所處的19世紀是世界歷史時代的話,那么,20世紀則是全球化的時代,當今的21世紀則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這一時代的最大特征就是全球所有國家和民族融會成為一個系統性結構,世界由利益邏輯主導轉向命運邏輯主導。全球化是世界歷史進程深化的結果,人類命運共同體則是全球化發展的結果。所以,在當下認識和把握國際形勢與世界格局,既要用世界歷史理論,又要用全球化理念,更要用人類命運邏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其中最為主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對世界世界歷史理論、全球化理念的繼承和創新。從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出發,認識當今世界,必須把握人類命運邏輯的雙重特征。

(一)人類命運的系統性結構推動經濟發展

世界聯系的加強將全球經濟整合成一個結構性整體系統。馬克思早就指出了資本邏輯存在著自身不可克服內在悖論:在制造一個社會現象并獲得利益的同時,又在制造著讓利益毀滅的力量。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將這種現象稱之為“異化”。在《共產黨宣言》對該現象是這樣描述的,“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資產階級的所有制關系,這個曾經仿佛用法術創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在像一個魔法師一樣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了”[1]277。在當今世界,由資本主義國家啟動和加快的世界歷史和全球化進程,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在局部給了資本主義國家本身帶來了一些無法控制的“魔鬼”因素。西方國家看到自身在日益加深的國際交往中,邊際利益有下降的趨勢,于是就將自身所倡導的全球化原則拋棄了,刮起了一股“逆全球化”風潮。一些“黑天鵝”事件的不斷出現,就是這種“逆全球化”甚至反全球化思潮的實踐行動。顯然,僅僅用世界歷史理論和全球化理念,都無法全面解釋和正確應對21世紀的復雜世界,只有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下,才能把握這個變化多端世界的本質規律,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方略。

在繼承“世界歷史理論”和“全球化思維”的基礎上,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適應新的國際形勢,從利益思維轉向了命運思維,跳出了資本邏輯而進入了命運邏輯。當今世界的充分聯系和廣泛融合,不僅給世界帶來了利益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將全球的命運捆綁在一起,形成了命運“一榮俱榮”的結構性系統。有西方學者認為:“讓大自然的界限取代政治和商業界限具有重要意義,它重新定義了社會發展方向,使人們拋棄個人私利、商業追求和地緣政治的考慮,轉而追求自然的總體幸福感。”[7]這就是世界聯系進一步加深的正面意義,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世界以一個結構性的整體發展。習近平指出:“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回避不了的。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8]世界的融合是一個歷史事實,而且這一歷史事實符合人類的價值。習近平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對人類命運的交融所帶來的正面意義予以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當前,圍繞經濟全球化有很多討論,支持者有之,質疑者亦有之。總體而言,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8]在這里,習近平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對全球化做出了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雙重判斷。這對于正確認識全球化的規律與意義,有著非常重要的啟示和引領作用。正因為如此,對全球化正面意義予以高度贊賞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同。英國著名學者布萊恩·羅素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非常偉大的思想。在當前各個國家之間政治經濟分歧日趨嚴重的情況下,推進和實施這一概念是非常正確的決斷。”[9]

(二)人類命運的系統性結構潛伏著風險

人類命運共同體之下,所有國家和民眾的命運并不只有“一榮俱榮”的趨勢,而且還會有“一損俱損”的可能。全球化加快是利益與風險同在的雙刃劍。所以,在充分認識全球化進程的正面意義和價值的同時,也必須嚴肅地面對人類共同命運所面臨的巨大風險。依據習近平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當今世界存在風險與挑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命運交集與融合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加。人類命運交融所呈現出來的復雜性,使人類本身對這一交融進程的發展方向及其后果難以把握,所以,就會出現很多不確定因素。如果不正確認識這些不確定因素,很有可能將人類命運帶往不利方向。因此,就必須對人類命運交融格局下有可能產生的不確定性及其風險有充分的認識和積極應對。習近平指出:“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為全球發展提供強勁動能,也帶來一些新情況新挑戰,需要認真面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孕育興起,國際分工體系加速演變,全球價值鏈深度重塑,這些都給經濟全球化賦予新的內涵。”[8]習近平這段論述,重點對人類命運交融形勢下的全球秩序與規則重塑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進行評估。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重塑引起的規則與秩序的深刻變動,很有可能對人類整體命運產生風險與損害。

第二,一些國家自私行為可能給人類的共同命運帶來風險和損害。在命運邏輯主導下,一個主體行為的影響不再局限在自身主體結構內,必然會通過命運共同體的機制傳導至全世界。而人類共同命運的損害最后也必然反饋到自私國家的本身。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格局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習近平指出:“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經濟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10]“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發展環環相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11]正是一些國家的單邊主義行動,加深了全球利益格局的失衡,對人類命運的共同發展形成了巨大風險和嚴峻挑戰。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包含了正反兩個方面的利益結構:一是相輔相成的命運結構,也就是“一榮俱榮”的命運關聯;二是相反相成的利益結構,也就是大家緊密聯系在一起,任何一個國家單邊主義行動都不會是一個孤立的行動,更為重要的是它會產生“一損俱損”的負面作用。這種負面作用,不是只對別的國家產生負面作用,而是會通過命運共同體循環傳導到自身上來。這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層涵義。過去世界歷史時代、全球化低級階段的那種通過損害別國的利益而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念與行為已經不符合時代要求了。因為世界已經進入人類命運聯動的系統性結構時代。

三、用世歷史理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引領全球治理

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仍然具有強大的當代指導作用。正如英國著名學者特里·伊格爾頓在《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中所說:“馬克思對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中一些重要問題的真知灼見,足以使‘馬克思主義者成為一個令無數人心向往之的標簽。”[12]對世界歷史理論的運用與發展,對人類命運邏輯的遵循與把握,必然要得出兩方面的結論:利用和放大命運交融的正面意義,管控和防范命運交融所帶來的負面風險。要實現這兩個目的,就必須要加強全球治理。

(一)全球治理的基本理念是合作共贏

世界歷史形成初期的治理理念是革命與戰爭,全球化時期則轉化為冷戰與對抗,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就要用“合作共贏”的理念來推進全球治理的行動。

第一,共贏是全球治理的價值目標。共贏的反義詞就是“單贏”或者是“獨贏”。這一價值目標是長期以來西方殖民主義處理全球事務的基本理念。這是建立在落后國家利益與尊嚴損害基礎上的。進入21世紀,世界歷史已經深化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級階段,“單贏”或“獨贏”的理念從理論與實踐上都失去了存在依據,必須用共贏來替代。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全球治理中的共贏價值目標有著道義與事實的雙重邏輯。從道義邏輯來看,只有讓所有的主體都能夠獲得相應的利益,才是符合道德和倫理要求的“善治”。到了21世紀的今天,全人類都應該認識并追求這一符合“善治”要求的共贏治理思維,摒棄“單贏”或“獨贏”的“惡治”理念。從事實邏輯來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利益的聯系與傳導機制呈現出多元復雜的扁平化特征,去中心化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影響國際關系格局。在去中心化趨勢下,沒有一個主體的利益目標能夠對命運共同體的利益目標形成替代和覆蓋。如果強行推進“單贏”或“獨贏”的理念,最后不僅不能實現“共贏”的目標,連“單贏”或“獨贏”的目標也是無法實現的。因為人類命運已經成為系統性結構整體。

第二,合作是達到共贏目標的前提。共贏是所有主體利益的實現。顯然,要達到這一價值目標,需要全部主體參與到治理過程中來,通過談判、協商來達成共同利益的表達與實現。因為在利益分歧和沖突的形勢下,需要通過談判和妥協才能達成共同利益格局。而談判和妥協就需要所有的主體本著合作的精神,坐下來進行商談。如果試圖以對抗甚至威脅的理念達成利益,就根本無法實現共同利益。所以,合作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加強全球治理、達到共贏目標的前提。

從21世紀社會利益生成機制來看,合作有了非常堅實的利益基礎。利益生成機制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自然資源繼續發展作用的同時,社會創新與結構協同成為利益和財富生成的重要條件。創新就需要合作,協同更需要合作。例如,在全球范圍內的人才與智力的流動與交換能大大提升創新能力,這比掠奪一些資源所能夠獲得的利益與財富要有效得多。通過合作對全球市場的消費理念、消費結構和消費模式進行創新,這會催生出無數的市場需求,擴大市場份額,而不僅是在現有市場存量上進行競爭與對抗。所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就是基于新時代全球道義情感增強和利益生成機制轉換基礎上的全球治理新思維。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長動能不斷積聚,各國利益深度融合,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13]

(二)全球治理的基本路徑是創新治理機制

人類進入21世紀,國際社會利益格局形成了系統性結構,要適應新時代對全球事務進行有效治理的要求,就必須重新審視現有的治理機制和規則,要在遵守傳統有效規則的前提下,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機制,為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下的世界發展和人類福祉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證。

第一,對傳統的治理機制進行全面反思和改革。世界歷史形成之后特別是第二世界大戰之后,世界各國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在全球治理上制定了很多的制度、規則,組建了一系列機構。這些規則和機構共同構成了傳統的全球治理機制。應該說,這些全球治理機制在主要維護西方利益的同時,對全球的穩定與發展也有著積極作用。在人類進入命運共同體的21世紀,這些全球治理機制當然也存在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因此,加強21世紀的全球治理,就必須對這些傳統的治理機制進行全面的檢討和反思。如果把傳統全球治理機制比喻成為一棟老房子的話,在21世紀的今天,在繼續使用這套老房子的同時,還要對其進行改造和維修。例如,作為國際貿易治理機制的WTO,今天仍然在發揮重要作用,但同時,這套機制在快速變化的21世紀,已經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已經無法應對不斷涌現的新問題。如貿易品種與類型、離岸與到岸統計、結算與交割方式,等等。[14]所以,WTO必須進行改革,但改革的前提是,在新的全球貿易治理機制達成之前,各國都必須在既有的WTO機制下進行合作與協調,不能因為WTO在某些方面的不適應性,甚至不能滿足某些國家的單邊利益,就拋開這一機制。

第二,推動相關領域的全球治理機制創新和重構。全球治理體制創新是由兩個方面的現實迫切性所決定的:一是國際利益的生成機制發生了變化,原來以占有資源為主的方式,變成了以創新驅動和結構協同方式為主。這就要求在資源交易的治理基礎上重視科技合作治理;二是世界利益主體結構發生了變化,全球治理體系也必然隨著這種變化而改變。過去以歐美為中心的主體結構,呈現出多中心甚至是去中心的局面。那么,歐美主宰全球治理的機制就應該發生變化,新興的主體就應該在全球治理中有更大的話語權。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在世界的作用與影響已經大為提升: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已經高達34%。[15]然而,在全球治理體系中,中國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還遠遠沒有達到與其經濟實力和國際貢獻相匹配的程度。“一帶一路”倡議是全球治理體系創新的成功案例,是一種全新的利益生成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蘊涵著人類命運邏輯。習近平指出:“‘一帶一路建設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13]

(三)全球治理的主要行動是管控風險

人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相輔相成和相反相成的雙重結構。在催生利益的同時也會激活、傳導和放大潛在的風險。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下加強全球治理必須高度重視風險的管理和控制。

第一,管控體制型風險的生成與傳導。所謂體制性風險就是由于傳統全球治理體系存在的漏洞而形成、傳導和放大的風險,如歐美長期以來實行的高福利、高負債的體制存在很大漏洞,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發展放緩的背景下,很容易誘發主權債務風險。這種風險很有可能通過傳統治理機制的漏洞,迅速傳導并放大到國際經濟體系之中,從而危害世界經濟的整體發展。2008年來國際金融形勢就是這一風險變成現實的重要表現。當前,以美元為主導的世界貨幣體系和金融體系存在著很多不適應性和漏洞,很容易引發金融風險,必須對這種體制進行改革和創新,分散美元所集中的風險,提高其他重要經濟體主權貨幣的結算和支付比重。習近平指出:“各方應該特別注意加強彼此政策的溝通和協調,防止負面外溢效應。在世界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大國,則更需要在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時充分考慮對他國的影響,提高透明度。”[16]

第二、管控利益沖突型風險的生成與傳導。人類命運共同體存在相反相成的結構性特征,就必然存在利益矛盾和沖突,這種利益矛盾和沖突如果不加以管控,就很有可能形成風險甚至變成現實的損害。如由于貿易規模的擴大,貿易暫時失衡所造成的摩擦必然存在。這種摩擦必須在全球治理思維下進行管控,在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下予以解決,而不能依照單邊主義思維采取一些措施,甚至以貿易保護主義的邏輯發起貿易戰。這對貿易雙方的利益甚至全球的經濟發展都會造成損害。習近平在博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主旨演講時強調:“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不搞唯我獨尊、你輸我贏的零和游戲,不搞以鄰為壑、恃強凌弱的強權霸道,妥善管控矛盾分歧,努力實現持久和平。”[17]

第三,管控災害型風險的生成與傳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格局下,要素的流動規模與速度空前提升,與此相適應,一些災害性質的因素也隨之生成和傳導。災害性因素有自然方面原因,也有社會方面原因。如生產要素的全球性流動所帶來氣候異常,人員流動所帶來的病疫傳播,近年來都有惡化的趨勢。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發與防控,更加證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下全球治理的迫切性。“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再次表明,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這樣的重大突發事件不會是最后一次,各種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還會不斷帶來新的考驗。國際社會必須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守望相助,攜手應對風險挑戰,共建美好地球家園。”[18]從社會方面來說,由于人口流動所帶來的觀念沖突和文化摩擦,如宗教沖突之下催生的恐怖主義已經成為人類共同面對的風險和危害。無論是自然風險的防控還是社會風險的防控,都需要在世界歷史理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下,通過加強全球治理來推進。習近平強調:“在反恐問題上,聯合國應該有更大作為,倡導鮮明的是非標準,推動國際社會堅決打擊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19]

170多年前,馬克思提出世界歷史理論,揭示了人類社會聯系與交融日益緊密的規律,正是這一規律主導了20世紀全球化的態勢形成和發展,也主導了21世紀人類命運交融成結構性整體,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揭示了結構性整體的發展規律。170多年來,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一直影響著人類社會對國際事務的觀察與處理。今天,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全球范圍里得到認同,加強全球治理的共識是這種認同的具體體現。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77-878.

[3]托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M].何帆,等譯.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7.

[4]托馬斯·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巴曙松等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449.

[5]羅伯特·吉爾平.全球化資本主義的挑戰:21世紀的世界經濟[M].楊宇光,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19.

[7]杰里米·里夫金.零邊際成本社會[M].賽迪研究院專家組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87.

[8]習近平.深化伙伴關系增強發展動力——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6-11-21(1).

[9]蔣華棟.全球各界人士高度評價《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N]經濟日報,2018-04-13(4).

[10]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第一階段會議上的發言[N].人民日報,2013-10-08(1).

[11]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6-09-4(1).

[12]特里·伊格爾頓.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M].李揚,等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1.

[13]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上的開幕辭[N].人民日報,2017-05-16(1).

[14]劉敬東.淺析WTO未來之路——WTO改革動向及思考[J].法學雜志,2013(4):87-94.

[15]2017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34%左右[N].人民日報,2018-04-13(1).

[16]習近平.對世界經濟形勢做出四點最新判斷[N].人民日報,2015-05-16(1).

[17]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8-04-11(1).

[18]習近平.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武器[J].求是.2020(8):1.

[19]習近平.在上海會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時的談話[N].人民日報,2014-05-20(1).

責任編輯 陸 昱

收稿日期:2020-04-05

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社會革命與自我革命理論與實踐研究”(19JDZ0006)階段性成果 。

作者簡介:謝迪斌,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夜色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欧美高清三区|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三级|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白浆在线| 久久视精品| 538精品在线观看| 天天躁狠狠躁| 色婷婷视频在线|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日本久久网站|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欧美精品1区2区|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免费激情网站|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午夜免费小视频| 曰AV在线无码| 亚洲一区第一页| 国产性猛交XXXX免费看|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高清不卡毛片|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先锋资源久久|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久久一级电影| 99er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毛片在线| 亚洲视频四区| 最新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日韩高清一区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视频入口|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色悠久久久| 日韩午夜片|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欧美在线视频a| 99爱在线|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日本91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亚洲成人77777|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欧美无专区| 国产一在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久久永久视频|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二区| 尤物午夜福利视频|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香蕉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