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麗娟

摘 要:英語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秉承這般理念,在教學中要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造真實語境,將語言互動與思維訓練不斷融合。三年級是大部分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起始年段,應致力于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樂于模仿和敢于表達。為此,在閱讀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貼合話題進行有效的語言互動,助力學生語言能力的綜合提升。與此同時,在語言互動的過程中,只有結(jié)合對文本個性化的梳理和表演,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才能得以持續(xù)、深入發(fā)展。
關鍵詞:三年級;語篇閱讀;思維;語言
低段語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設計怎樣的環(huán)節(jié)來促使學生思維涌動,并組織學生習得更為豐富的語言表達呢?下面筆者以譯林版英語三(下)Unit 8 Were twins!“Story time”為例,闡述在該語篇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下融合思維與語言的有效教學實踐。
一、吸引注意,激活語言與期待
1.師生打招呼,培養(yǎng)語言意識
三年級是大部分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起始年段,按照課程標準一級目標,致力于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維持興趣、樂于模仿和敢于表達。
T: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Good morning, Miss C.
T&SS:...
課前打招呼既為學生開啟本課英語學習之旅,也為學生創(chuàng)設簡單交流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
2.回顧課前歌曲,聚類喚醒舊知
通過播放歌曲,渲染氛圍,激發(fā)興趣,喚醒學生舊知并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T:Just now we sang a song. Whats the song about?
S:Family.
T:What family members can you see in the song?
S:Father, mother...
教師板書“家庭樹”舊知詞匯,鑒于學生在三上U4 My family已學習部分家庭成員的稱謂和介紹用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效結(jié)合學生已有的語言儲備。
3.發(fā)散整體思維,聚類拓展詞匯
在師生與生生交流過程中,聚類拓展家庭成員稱謂類詞匯,形成學習期待。
T:What else do you know? Work in pairs.
S:Grandfather,grandmother,cousin...
板書“家庭樹”拓展詞匯,為組織學生習得更為豐富的語言表達鋪墊。
二、導出目標,鋪墊語言與框架
1.聚焦教師全家福,切入目標框架
通過展示教師全家福,引導學生根據(jù)圖片用Who is he/she?這個句型提問。
T:Look at my family photo,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S:Who is she/he?(預測學生問題)
T:She/He is ...
教師無痕變換問答角色,引導學生感知核心語言。
T:Who is this/that girl/boy? Guess?。ㄖ钢掌宋铮?/p>
S:Shes/Hes...(板書問答句型)
在初步語言互動的過程中,師生進行答與問的轉(zhuǎn)換,并結(jié)合圖片順勢導出本課時目標詞匯girl和拓展詞匯boy以及目標句型:Who is that girl/...
2.借助發(fā)音規(guī)律,自然拼讀單詞
依據(jù)三年級上冊滲透的自然拼讀法,引導學生借助字母音形對應規(guī)則,同桌合作拼讀單詞。
T:Here are new words:girl/boy.Try to read them in pairs.
板書詞匯,適當提示如下:
T:“g”says?
According to“bird”,“ir”says?
‘lsays?
運用自然拼讀法,既在趣味間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語言、學習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磨礪學生的拼讀思維。
3.轉(zhuǎn)鏡學生全家福,生成語言結(jié)構
本環(huán)節(jié)滾動三年級上冊Unit4 Family內(nèi)容,通過交流互動,板書生成結(jié)構,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同桌合作問答并展示,為之后的學習做好語言鋪墊。
T:Show me your family photos, and try to ask and answer.
Try to use these useful sentences.
T:Who wants to show?
T:Who is that girl/this boy?
學生展示后,教師根據(jù)每一組展示,對其他學生進行相關追問,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
三、閱讀文本,融合思維與語言
1.提問牽手圖片,思維豐盈語言
通過觀察圖片,以學生“自主提問”作為感知文本的切入點,“大膽放手”關注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又以“無形之手”調(diào)控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度與方向。
T:We all have family photos, and I also have an another picture here.
Look,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Try to ask.
S:Who is she/he?/Where...?/When...?/What...?/...(預測學生問題)
T:Answer these questions in pairs.
通過觀察圖片及時處理時間、地點和人物等簡單問題,圖片不能得出答案的問題在后續(xù)文本學習中解決。繼而再度回歸圖片,有效利用插圖,引導學生提取圖中信息,同桌語言互動間及時探尋時間(開放日)、地點(學校)和個別人物(楊玲和麥克)等答案。這既給予學生充足的主體空間,又使得學生的思維在簡單的故事語言中愈發(fā)豐滿、靈動。
2.領悟整體篇章,鍛煉思維邏輯
整體意義總是超過各部分疊加總和。文本故事整體賞讀前,設計總領性問題:“Who comes to the school on the open day?”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篇章意識。
T:After your questions, I have a question, too.
Who comes to the school on the open day?
Now, watch the cartoon and tick.
學生在作業(yè)紙上勾選答案:
friends(? )? family(√)? animals(? )
整個故事卡通中并沒有出現(xiàn)“family”字樣,學生通過陸續(xù)出現(xiàn)的Mikes uncle,Yang Lings aunt等人物,總結(jié)歸納其關系,思考并推理得出答案,此番過程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也能建立相應的思維邏輯,并初步運用結(jié)構,為故事的后續(xù)學習奠定認知基礎。
3.學生自讀文本,解讀內(nèi)在涵義
在整體認知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細致地分析文本細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用英文解讀的意識和能力。
T:Mikes and Yang Lings family come to school on the open day.
Who are they? Read the text and find the answer.
S:Theyre Mikes uncle and Yang Lings aunt.(鼓勵完整的表達)
深入解讀上一環(huán)節(jié)勾選答案“family”在文本中的涵義,并指導學生畫出答案,而后引出目標詞匯。
T: Try to read the new word in pairs.(aunt)
依據(jù)自然拼讀法規(guī)則,再度鍛煉學生的自然拼讀能力,為逐步提升其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夯基。
4.挖掘文本內(nèi)容,提升思維品質(zhì)
呈現(xiàn)文本完整圖片,引入全新人物(Su Yang),引導學生質(zhì)疑圖中女孩的身份。
T:Who else will Mike and Yang Ling meet? Guess!
S:Liu Tao, Su Hai and Su Yang.
依托文本情節(jié),引導學生感知人物情緒,并指導學生正確朗讀。
T:Maybe.(留白疑問)(閱讀圖3&4文本)
How does Mike ask? Read picture 3&4 and underline.(畫出問題)
S:Whos that girl, Su Hai?(朗讀指導:疑惑語氣)
Su Hai, who is she?(朗讀指導:疑惑語氣)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小組合作討論蘇海和蘇陽的區(qū)分關鍵:蘇海頭戴蝴蝶結(jié),蘇陽頭戴圓珠。
T:Who does Mike want to ask?
S:Su Hai.(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Mike兩次都認錯人)
T:But she is Su Yang.Why do they look the same?(猜測原因)
S:They are twins./...(合作自然拼讀核心詞匯twin〈s〉)
T:How to distinguish them?Discuss in groups.
根據(jù)文本情境,牽手圖片信息,促進學生互動交際。留白質(zhì)疑,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并從反饋中檢測學生的理解程度,同時鼓勵學生參與文本內(nèi)容的建構,依托開放性問題,持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5.立足真實情境,活用語言結(jié)構
將學習過程與生活相聯(lián)系,促使學生進行自然的語言互動和思想交流,繼而達到內(nèi)化知識的目標。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圖片呈現(xiàn)本校園雙胞。
T:In our school, we also have some twins.
Lets enjoy pictures about them.
拓展twin brothers, twins of mixed sex,理解twin(s)的不同涵義。
T:Do you know them?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借助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知識經(jīng)驗,把目標語言、單元主題與真實交流融為一體,核心語言互動與層次思維訓練不斷結(jié)合,無痕解決教學難點“twin/twins的不同涵義”,最終達到活學活用語言知識結(jié)構的目標。
6.多元朗讀文本,促進意義閱讀
(1)錄音跟讀模仿
在組織學生聽錄音跟讀全文的過程中重點指導以下句子。
Who is she?
Who s that girl,Su Hai?
Su Hai,who is she?
Were twins.
(2)全班整體朗讀
檢測學生的語音語調(diào),教師針對個別之處指導。
(3)小組合作自讀
四人一組,自由選擇朗讀方式:Read together./Read one by one./Read after one./Read in roles./...
在朗讀指導中,通過朗讀符號的標注和錄音,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語音語調(diào),感悟人物情緒和語氣,并使得自然拼讀法在朗讀過程中進一步得到應用。通過小組選擇不同的朗讀方式,提升趣味,鞏固文本內(nèi)容,深化文本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發(fā)展個性,創(chuàng)造性地梳理文本。
四、創(chuàng)設情境,磨礪思維與結(jié)構
1.制定文本標題,凸顯思維個性
引導學生同伴合作自主制定課題,并板書最受學生認可的題目,有意義揭題。
T:Do you like the story?
Can you give the story a title?(同伴設計個性化題目)
S:Twins./Were twins./...(預測學生所想)
依托教材,聚焦學生學力發(fā)展,讓學習在課堂上真正發(fā)生。通過引導學生給文本設計題目,使得揭題活動更具意義,達到“學為中心、思為核心”的目標。
2.磨礪思維獨創(chuàng),鞏固語言結(jié)構
教師示范,引導學生四人小組創(chuàng)編對話,并交流展示、反饋評價。
T:Its an open day. Who will you invite to come to school?
Lets act.
依托教材向外輻射,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和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鮮活的學習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在真實活動中體驗、實踐、參與、探究與合作,梳理結(jié)構以綜合輸出;在語言互動過程中既有寬度拓展,又有難度螺旋式提升,最終激活學生思維,融會貫通間鞏固語言結(jié)構。
3.總結(jié)核心知識,感悟文化差異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總結(jié)動態(tài)完成板書,并在文化對比中體驗情感共鳴:Family love one another.
總結(jié)環(huán)節(jié)高度提煉了本課時核心知識。通過對比,學生深層次感悟中西方親屬稱謂的文化差異進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家人、關懷彼此的情感共鳴。
4.作業(yè)設計
以“點”代“全”,針對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分層作業(yè)設計。
Read the story fluently.
Collect photos, draw “Family Tree”and try to introduce.
熟讀和表演故事旨在讓學生依據(jù)自身學習狀態(tài),頗具彈性地鞏固和深化文本內(nèi)容;以“趣”導“趣”、聚“散”為“整”,學生搜集家人照片,在實踐操作(畫家庭樹)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得以提升,同時也將語言真正還原于生活,使英語學習生活化,最終促進學生的有意義學習活動更加完整。
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思維伴隨于語言學習的全過程。筆者以活動為方式,變課堂為生活,運用多種教學法,尤其是用低段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法來設計教學過程,最終促使學生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的整體融合發(fā)展。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