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專業教學理念與教育思維,對學生的綜合成長與職業素養的提升將產生關鍵性的影響。教育工作者必須對當前的教學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并正視問題的存在。能夠以時代發展視角審視高校計算機軟件教學,由此制定科學教學舉措,更好的解決時下教學問題。即積極貫徹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注重強化素質教育。拓展與豐富教學資源與教學手段,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關鍵詞:高校;計算機軟件教學;問題;措施
計算機軟件課程具備高度的專業性、實踐性、迭代性等特點。其無論與計算機軟件相關的知識與技術,還是行業發展趨勢等,都充滿不可預見性。計算機技術升級速度很快,并深度影響各個行業的轉型與發展。倘若教育工作者仍沿傳統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模式,將無法培養出具有超強實踐應用能力與創新精神的計算機人才。因此,高校需對目前的計算機軟件教學問題進行客觀研究,從客觀、全局性角度出發,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1 高校計算機軟件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1.1 教學思想缺乏豐富性與前瞻性
現階段,高校在實際開展計算機軟件教學獲得過程中,仍拘泥在傳統的教學思想中。尤其,針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估與評價上,過于看重考試成績。而未從學生未來就業與職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競爭優勢、實踐應用能力等進行評價。由此導致大部分教師過于專注理論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實踐教學,以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1.2 專業課程體系與現實教育需求脫節
計算機軟件教學,相較于其他轉專業課程,其與社會發展趨勢息息相關。但目前,大部分教師未能將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完善與現實教育需求標準進行對接。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雖在知識文化水平上有所提升,但大部分學生缺乏國際視野與創新意識,不能對計算機技術、Java技術、匯編語言等進行前瞻性的思考。這對于學生未來就業與職業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更無法成為符合行業需求、社會需求的高精尖創新型、研發性計算機人才。
2 高校計算機軟件教學問題具體解決措施
2.1 積極貫徹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注重強化素質教育
高校針對計算機軟件教學的創新與優化,需積極貫徹與落實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教師需精準定位計算機軟件教學目標,從學生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對教學設計形成新的思考。教師需將教學理念與時代發展精神進行科學嫁接,提升學生知識文化水平的同時,需確保他們建立與時俱進的意識形態。尤其,教師在向學生講解計算機軟件理論知識與應用技巧的過程中,需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全面了解。以崗位需求標準為主要的參考依據,科學設計計算機軟件教學方案。既要做到系統性的講解與傳輸計算機軟件理論知識,還需確保學生未來能進行熟練的實踐應用。教師需摒棄傳統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思想,需善于融入與拓展實訓教學比例。使學生在實踐鍛煉中反思自身優勢與不足,令他們自主完善學習方式。教師需為學生提供更多上機操作的機會,不僅要不斷提升他們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其創新意識,還需借用實踐教學檢測學生的理論學習成果。教師需將以人為本教學理念貫穿到計算機軟件教學的全過程中,真正考慮到未來學生的就業與職業素養的提升。以計算機軟件應用技巧為核心,靈活安排教學計劃。例如,教師需確保學生對C語言、 NET技術等方面知識進行系統化的學習與了解,并在不斷的實訓中將理論功底夯實。更重要的是,教師需指導學生在不斷的親自動手操作與研究的過程中,學會利用C語言開發應用軟件等。教師基于理論知識的深入解析,令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應用能力等獲得大力提升。從而,真正通過強化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競爭優勢等。
2.2 拓展與豐富教學資源與教學手段,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學,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復雜性與創新性。特別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其相關理論課程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高校必須結合專業特征、行業發展態勢等,將最先進的知識與技術融入到計算機軟件教學中。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技術的優勢與價值,全面豐富與拓展教學資源與教學手段。通過積極完善與豐富計算機軟件課程教學體系,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計算機軟件開發與應用人才。即教育工作者可利用好傳統課堂,對學生的基本能力與素養進行培養。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具有一定先進性、科學的性的“空中課堂”。一方面,教師通過顛覆傳統教學流程,為學生帶來新的學習體驗,打破他們對計算機軟件教學的刻板印象。由此,最大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令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獲取。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可幫助學生建立端正的學習態度,還可有效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能動性。另一方面,教師將傳統教學模式與“空中課堂”進行融合,通過創新教學手段、翻轉教學流程,可使學生對計算機技術建立更多元的認知與了解。計算機軟件教學本身就于現實社會的發展趨勢,行業的創新等具有緊密的關聯性。教師可利用互聯網技術,融入更多前沿的計算機知識與技術。使學生不斷更新與拓展學習視野,令他們的專業視角獲得豐富與提高。同時,基于空中課堂,教師可將枯燥的理論知識進行可視化轉化。利用精煉的視頻課件,使學生全方位了解與學生計算機軟件知識與技術應用技巧等。并在線上與學生對計算機軟件教學資源進行科學的拓展,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慕課等平臺,了解國內外最新的計算機領域發展趨勢,以及與計算機軟件開發與應用的技術。由此,全面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等。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自我價值實現提供更多可能性,并確保他們依靠自身才能推動社會的信息革命進程。
3 結語
總之,針對高校計算機軟件教學中教學思想缺乏豐富性與前瞻性、專業課程體系與現實教育需求脫節問題,教育工作者需建立與時俱進教學理念。完全從學生未來發展視角出發。不斷完善與優化計算機軟件教學模式與教學流程。從而,培養出具有夯實理論基礎與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計算機人才。
參考文獻
[1]周小川.高校計算機應用軟件教學的實踐思考[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9,31(22):247-249.
[2]周尚麗.利用計算機軟件提升高校實驗室教學管理水平[J].國際公關,2019(06):164-165.
[3]謝芳.高校計算機軟件教學中的問題與措施[J].科技資訊,2019,17(14):132-133.
[4]李碧鋒.高校計算機軟件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智庫時代,2018(43):265+267.
[5]彭娟.計算機應用軟件教學方法的改進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18(07):201+262.
作者簡介
張金達(1990-),男,漢族,河北省青縣,助教,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軟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