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
摘 要:以史為鑒,借史明理,用史解讀,歷史對于中職學生的生活和職業獲得良好發展皆起著重要支撐作用。中職歷史教學,應切實轉變觀念,通過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樂學、愿學、善學歷史,進而構建起高效的中職歷史課堂。文章從創設情境、信息技術運用等五個方面入手,對中職歷史教學策略展開探究,旨在促進中職歷史高效教學的順利實現。
關鍵詞:中職歷史;興趣;信息技術;情感;職業生涯;課外活動
教學改革已推行多年,在創新驅動發展的大環境下中職院校學科教學模式也得以創新,教學水平逐步提升。但當前中職歷史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導致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也受到制約,若這一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甚至會對中職歷史教學目標的實現造成阻礙,因此對中職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具體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1 創設歷史與現實情境,激發學生歷史興趣
中職歷史教學若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能夠增強學生歷史學習的內驅力。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立足歷史學科內容以及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歷史與現實情境,強化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引導學生感知歷史與現實社會,深入思考,正確理解歷史與現實,進而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參與到歷史學習中來。比如在《絲綢之路》教學過程中,可將“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由來與時事熱點“一帶一路”建設聯系起來,導入新課,對張騫出使西域的片段進行合理設計,以問題來推進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張騫對于中國歷史的功績。在歷史與現實情境下,師生之間積極互動,交流信息,學生的歷史認知也得以形成,對于絲綢之路形成理性認識,對于“一帶一路”建設的感悟更為深刻,這就有助于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內在動力,促進中職歷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2 整合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中職歷史教學過程中,掛圖、投影、錄像、模型等都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能夠開展形象教學,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整合,能夠推進講述、講解、演示、討論、探究等環節高效開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多媒體、網絡的運用,制作歷史課件,比如在東漢蔡倫造紙教學過程中,可將蔡倫造紙視頻引入課堂,對新概念和新思維加以運用,激發學生創新能力。也可制作“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等幻燈片,通過簡單化的方式開展復雜歷史教學,寓教于樂的方式下學生感知到歷史課堂的樂趣,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得到充分調動。
3 從歷史人物、事件和過程入手,培養學生高尚情感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情感是一種態度體驗,情感向動機的轉化,能夠促進個體內在動力的形成。為促進學生高尚情感的形成,可從歷史人物、事件以及過程入手,充分體現歷史課堂的魅力,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歷史人物言行可以引入到課堂中,比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同時對司馬遷、孫中山、李大釗等人物事跡進行介紹,批判秦檜、袁世凱等反面人物。在歷史事件與過程方面,對中國奴隸制結束的講解,可聯系西羅馬帝國滅亡,通過對比強化記憶。在中國近代史講解過程中,可講述列強侵略的屈辱史,將地主階級開明分子、農民階級、資產階級新派以及革命派的奮斗揭示出來,最后得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就有助于強化學生愛國主義信念,增強其歷史責任感。
4 分析實際事件與社會需求,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要滲透于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這就能夠為學生未來工作與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中職歷史教學過程中,需要就實際事件和社會需求進行分析,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進行培養,基于此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改進教學方式,促進中職歷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比如在《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的政治經濟概況》教學過程中,對于中國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史實進行講解時,可將職業生涯規劃內容滲透于其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改造,明確其積極意義。從教材內容入手,引導學生對國家現狀進行分析,把握社會發展規律以及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方向,這就有助于促使學生正確認識和強化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5 組織開展豐富課外活動,打造生動歷史課堂
落實歷史理論知識聯系實踐,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中職歷史教師可積極組織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引導學生結合歷史課堂學習聯系現實生活實踐,促進學生個性特征的不斷發展。可結合教學內容組織開展辯論會、歷史與現實故事會、歷史典故講座、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活動,通過此種方式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旅游區,包括本地的抗日烈士紀念館、烈士陵園等,在實地考察的方式下,以革命先烈事跡來感染學生,深化學生對于中國革命史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奮斗意識,感知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促使學生珍惜當前生活,把握當下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這就能夠進一步促進中職歷史高效課堂的順利構建。
總之,在新課改大環境下,立足中職歷史教學的現實情況出發,必須要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將信息技術滲透于歷史教學,從歷史人物、事件和過程入手開展教學,對歷史事件與現實社會進行對比分析,并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落實理論聯系實踐,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真正意義上打造生動的中職歷史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蔡平凡.如何增強中職歷史教學與職業能力培養的融合度[J].西部素質教育,2019(12).
[2]肖美珍.中職歷史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