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魯南郯城樊埝村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旋玩具,歷史悠久卻鮮為人知,其傳承和發展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對木旋玩具進行調查研究,概述木旋玩具的歷史與工藝,分析木旋玩具傳承發展面臨的難題以及造成這種困境的內、外主要因素。并提出幾種可行性方案:擴大消費群眾,拓寬銷售渠道;傳統與創新并存;創建手工作坊等。幫助解決郯城木旋玩具傳承所面臨的困境。
關鍵詞:木旋玩具;傳承發展;可行性方案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繁榮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大眾普遍得到了物質的滿足,開始對文化領域產生需求。與此同時,該現象導致國家對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著重關注與保護,據調查顯示,中國是世界上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入選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多達37項。在國內,由于非遺項目各具特色,學者無法設計出一套系統的方案進行保護傳承。部分非遺項目由于研究學者少、技藝失傳等原因,其保護與傳承已面臨困境,例如郯城木旋玩具,該項目需要更多專家學者進行保護與研究。
一、郯城木旋玩具
(一)郯城木旋玩具的發展歷史
郯城木旋玩具誕生于600多年前的元末明初時期,是山東魯南地區的木匠設計出的兒童玩具,其具體發祥地在臨沂市郯城的樊埝村。木旋玩具作為民間傳統手工藝品,又稱“耍貨”,是用刀、木旋出的玩具,其主要有擺放類、搖擺類、牽拉推動類、舞耍類四大類。最具代表性的玩具有虎頭棒槌、燕兒車、高低棒棒人等。在圖案設計上多取材于神話、民間故事、歷史故事等,具有造型精巧、形象逼真、色彩艷麗、夸張傳神等特點[1]。
正如當地流傳的一首歌謠所唱:“樊家埝,靠沂河,家家戶戶做‘耍貨,‘耍貨雖然無大用,娃娃拿著笑呵呵,騰他(她)媽媽好做活”[2]。木旋玩具主要是兒童玩耍娛樂的工具,是魯南地區家家戶戶不可缺少的物件。據記載,木旋玩具是木匠樊木設計的,樊木多子卻無暇顧及,為了吸引孩童的注意,他用殘余的木料制作出吱吱作響的玩具給兒童把玩,受到了孩子的喜愛。為了解決玩具制作上的困難,樊木利用拉動皮帶帶動鉆頭轉動的原理,設計出腳踏式木旋床,從而提高了玩具的制作效率,并且創造了一套制作木旋玩具的制作技藝。最終,木旋玩具受到了一致好評,并在魯南地區得以廣泛流傳,主要的流通手段是通過廟會等活動進行售賣。
(二)木旋玩具的制作工藝
木旋玩具的制作工藝分為五步。第一步,用鐮刀將梧桐木或楊柳木的樹皮刮去;第二步,將木塊截段;第三步,在木旋床上將木段旋成毛坯;第四步,將毛坯組合上色;第五步,等待成品晾干,作品完成。
二、郯城木旋玩具傳承發展困境原因分析
郯城木旋玩具歷史悠久,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但根據調查顯示,僅山東及其周圍地區的居民了解木旋玩具,市面上該玩具的售賣渠道更是十分稀少。郯城木旋玩具是魯南鄉土文化的部分體現,然而其傳承與發展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多種原因導致了郯城木旋玩具傳承發展的困境。
(一)內因
郯城木旋玩具的沒落有內外兩種因素。內因是該玩具產于農耕時代,帶有時代的烙印,是依據舊時代人民的需求創造出來的,與現代人需求不符,因此必然會遭到市場的淘汰。其次,木旋玩具是純手工制作的,工序繁瑣,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手工藝者的玩具成品在圖案與細節上都略顯粗糙,不夠精美,無法達到現代社會人們對于玩具的審美需求。
木旋玩具由樊埝村的樊氏一族代代相傳,雖然在明清時期發展到了頂峰,創造出來的玩具種類高達一二百種,但是由于玩具的利潤微薄,很多手藝人難以維持生計,便放棄制作木旋玩具,因此很多玩具的制造工藝都已失傳,現如今僅剩十幾個品種保留下來。現存的十幾種木旋玩具,形象單一,社會認知度不夠,導致木旋玩具加工廠成為其他玩具的代加工廠,自身缺乏自主創新意識。缺乏創新設計,沒有順應時代發展,這是民間藝術品沒落的重要因素。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制作提高了生產效率,然而郯城木旋玩具仍是使用純手工制作,產品大都是在手工作坊中加工制造,玩具生產效率較低,研究該玩具的也只限一些學者和傳承人,結果致使玩具本身發展較為緩慢。介于上述總結的內部因素,郯城木旋玩具的發展變得十分困難。
(二)外因
阻礙郯城木旋玩具發展的外部因素也有很多。科技時代的進步使得新一代兒童的成長環境充斥著電子產品,例如手機、平板電腦、電子玩具等。這些玩具對于兒童的吸引力遠遠超出了傳統玩具,令傳統玩具在市場競爭時處于劣勢,這不利于木旋玩具的發展。現代社會重視科技發展,導致人才大量涌入一線城市,往高新科技方向發展。文化傳承雖有政策扶持,但并非所有的非遺項目都能受到重視,由于郯城木旋玩具認知度較低,因此更難受到保護與傳承。此外,時代的變革改變了人們的教育方式,父母重視教育,更傾向于兒童的智力開發,會購買益智類兒童玩具。雖然,郯城木旋玩具具備一定的文化價值,但是在功能上不符合大眾需求。
三、郯城木旋玩具傳承方法,多種可行性方案
根據木旋玩具的文化特色與發展困境分析,筆者進行了多種可行性方案設想。
(一)擴大消費群眾,拓寬銷售渠道
當今社會,玩具的服務受眾不僅限兒童,成人也逐漸列入了玩具產品的受眾中。很多玩具品牌陸續推出了成人玩具系列,例如丹麥品牌——樂高,該品牌根據成人的喜好,對于玩具的樣式、玩法進行改良創新,使得產品的接受度變得更加廣泛,令傳統玩具始終保持活力。由此得到啟發,郯城木旋玩具的受眾人群可以擴展到成年人,根據該人群的喜好進行產品創新設計。
在產品定位方面,設計者可以使得玩具更加多元化,多種系列玩具同時推廣。對于郯城木旋玩具來說,它可以既是兒童的娛樂產品,也可以是具有文化價值的手工藝品,玩耍為輔,紀念觀賞為主。這要求木旋玩具的設計者需要對產品外觀造型進行改良,使其符合現代大眾審美。
在產品推廣銷售方面,作為一種民俗玩具,其原始的售賣渠道并不廣泛,大都是手工藝者將玩具帶到廟會等節慶場合進行售賣,或者在當地的私人店鋪銷售。由此可見,郯城木旋玩具既沒有寬闊的銷售渠道也沒有獨立的品牌意識,因此很難提高該玩具的知名度。基于這一問題,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進行解決:首先,該玩具可以善用當下的互聯網絡,利用網絡進行宣傳,并且在網上進行交易,打破玩具的區域性;其次,郯城木旋玩具主要的傳承者是樊埝村的樊氏一族,傳承者可以聯合生產商創建自己的品牌,并將玩具進行推廣。
(二)質樸與精細、傳統與創新并存
傳統的郯城木旋玩具是純手工制作的,凸顯魯南地區的鄉土特色,玩具在裝飾繪畫方面更顯質樸。為了保留該玩具的文化特色并適應大眾審美,郯城木旋玩具可以劃分兩個系列,將傳統手工玩具與創新改良玩具同時進行市場推廣,質樸與精細并存,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任意購買。創新系列的玩具可以利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制作,這樣可以減少手工上的誤差,使玩具更加精致圓滑,把玩時安全性更高,避免木刺傷害到兒童的情況發生。機器生產還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采用工業化批量化、標準化的生產并不意味著抹殺了傳統玩具的個性,關于這一點在設計界早有共識[3]。
曾經的郯城木旋玩具共有一百多種,現存十幾種,因此,設計者可以擴大木旋玩具的種類,根據現代人的審美,在造型與玩耍方式兩個方面進行突破創新,設計出更多類型的木旋玩具。創新改良過的木旋玩具可能缺少了一絲魯南民俗藝術的韻味,但是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大眾對木旋玩具的認知,從而帶動郯城木旋玩具的傳承與發展。
(三)創建手工作坊,滿足定制與體驗需求
當下的市場對于私人訂制或者制作體驗有一定的需求,最常見的表現是大量的陶瓷手工作坊的出現。由此看出,現在的消費者更傾向于體驗消費,在體驗制作產品的過程中,該民俗工藝與產品都得到了關注與認知,郯城木旋玩具可以通過此方式進行保護傳承。
綜合來看,木旋玩具的制作工序相對簡單,既符合進行私人訂制或者設立手工作坊的條件,又同時滿足消費者的體驗需求,對郯城木旋玩具來說也是有效的保護傳承。消費者在體驗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木旋這一古老的技藝,在制作毛坯時可以運用傳統的手拉皮帶式木旋床,體驗感較高并且不容易引發危險。完成毛坯的制作后,可以根據喜好描繪圖案,隨意創作。該方案的整體制作安全系數較高,可行概率較大。
此外,在現有種類的木旋玩具中,擺放類與搖擺類的木旋玩具制作相對簡單,更適合青少年或成人進行手工制作體驗。舞耍類有刀劍等造型的玩具,更適合兒童體驗,可以選擇模塊化的木件進行拼接,從而代替木旋毛坯的環節,拼接完成后讓兒童進行圖案繪制。從兒童方面著手,加大孩子對于郯城木旋玩具的認知,有益于“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四、結語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承載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期望,該文化所衍生出的民間技藝不應消逝在歷史長河中,需要進行保護傳承。傳承的手段在于發展,如何運用更有效的方式發展木旋技藝是研究者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方昊.山東郯城木鏇玩具的發展與啟示[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1(1):74-75.
[2]鄭周莉.魯南郯城木旋玩具藝術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4.
[3]孫振寧.郯城木旋玩具研究[D].濟南: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15.
作者簡介:單曉蕾,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