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凡
摘 要: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高鐵行業的新技術和高技能實用型人才的培養與高精尖產業格局密切契合,迫切需要深化教師改革,有效整合“政校企行”多方資源,加強教師企業實踐、建立健全引人、育人、用人、考核機制,實施教學能力和服務產業能力雙發展,大力推動“雙師型”隊伍建設。
關鍵詞:“雙師型”教師;師資隊伍建設;高鐵行業
基金項目:本文系課題“新時代高鐵行業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培育體系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9SJGLX72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高鐵行業企業的生產模式逐漸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轉化,高職院校面向生產一線對教師提出了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熟練地操作技能的“雙師型”的客觀要求。《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深化產教融合,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掘教師隊伍建設新路徑。對接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要求,立足學校實際,探索形成師德師風優良,具有行業特色的專業教學與技術實踐并重,能夠發揮服務作用、履行社會責任的師資隊伍培育體系,是當前雙師型建設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
1 高鐵行業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分析
1.1 雙師型教師數量和質量制約職業教育質量發展
據統計,我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占比達到了39.7%。教師擁有較高學歷和系統的理論知識,但實踐經歷和操作技能有所欠缺;部分教師企業實踐技能較強,在理論知識和課堂講授方面則顯薄弱。有效提升雙師型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1.2 管理體制不夠健全
多數高職院校對于雙師型教師個人發展缺乏激勵政策與制度,在工資績效、職稱評聘、個人考核方面,仍采用傳統量化指標體系,無法突出教師個人的優勢和專長。因此,有必要改進管理制度,逐步實現教師一專多能,客觀反映教師教學業績和服務能力。
1.3 教師培養培訓制度不夠完善
教師入職后缺乏系統的職業規劃,根據院系要求豐富自己的教學技能,很少建立自己的個人成長提升計劃。高職院校應當根據自己的行業特色,幫助教師在專業技能知識、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長期培養和積累。
1.4 教師隊伍結構仍需優化
高職教育大力提倡增加兼職教師隊伍,校外兼職專家多數為高級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兼職教師隊伍并不能滿足需要。首先從數量上兼職教師隊伍匱乏,學校管理者不能及時有效地與企業溝通,兼職教師忙于企業日常工作,無法抽出時間和精力來校授課。其次,兼職教師的授課方式不能適應院校授課。鑒于場地和教授環境的不同,兼職教師無法如在企業中"一帶一"帶徒實操的方式來進行傳授,雖實操能力強卻無法駕馭課堂,弱化了兼職教師貢獻度。
2 高鐵行業師資隊伍建設
聚焦師資隊伍的能力和素質提升,在繼承和弘揚鐵路企業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高鐵行業快速發展的優勢,通過行業產業調研,建立教師培養、使用與評價機制,科學組織全員輪訓,建立梯次培育體系,在培養目標下對高鐵行業“雙師型”教師的內涵進行精準界定。
2.1 強化制度設計,健全教師發展機制
1)明確教師準入要求。高鐵行業教師入職需要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對類似高鐵等實操性較強、紀律要求較高的行業,特殊高技能人才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有助于授課過程中給予學生規范的指導,培養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于一體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明確雙師型教師定位。各高鐵行業高職院校在國家政策背景下制定雙師型教師認定及管理等師資管理文件,要求教師具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有效引導學生注重職業技能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服務產業發展。校企共同制定“雙師”能力評價標準,遵循因崗而異等原則,明確“雙師”型認定范圍、認定標準及培養方法,引導教師積極參加專業培訓、掛職鍛煉、承擔橫向課題,達到認定標準。
3)創新雙師型教師管理制度。各職業院校應當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師德長效機制,形成雙師培育體系、教師職業能力標準體系。完善引培制度,注重教學名師等過程性培養,實現培養培訓的規范化、制度化。實施“雙薪酬”制度,學校核發一份崗位績效工資,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績效工資,落實權益保障和激勵機制提升“雙師”地位。
2.2 建立培養培訓體系,完善教師發展中心建設
制定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服務產業能力的“雙軌道”教師培養體系,構建新教師、青年教師、骨干教師、教學名師“四梯次”的雙師進階路徑,健全各梯次人才選拔、培養與考核制度,嚴格過程管理。認真做好五年一周期的教師全員培訓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聚焦“1+X”證書制度,對標技術革新需求,加強項目式教學、先進教法等項目培訓。
依托大數據教師 “診改”平臺,建立教師進階培養檔案,依據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和院部需求,針對教師特點制定各梯次人員個性化培養計劃,進行全員質量數據(信息)匯總、分析,推進各梯次教師隊伍自我診改升級,激勵教師出成果,促進教師職業發展。
2.3 加強引培并重,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1)建立教師校企“雙導師”制,實施校企雙方聯合培養。選聘學校資深教學名師指導青年教師的教學理論研究,通過觀摩、備課、講課、討論,幫助青年教師掌握職業教育特點,提高教學水平。選聘企業現場專家指導青年教師的實踐技能,傳授行業前沿技術,根據企業發展現狀,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教學建議。
2)實施高端人才引育計劃,促進校企人員雙向交流。開展“固定崗+流動崗”教師引育,引入技能大師兼職任教,指導緊缺領域掌握高新技術、傳承技藝,具有較高專業實踐操作技能、技術應用與創新能力的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通過項目帶動等方式,校企雙方共同培養一批能解決企業技術難題的雙師型教師。
2.4 開展協同創新,創建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深化教師改革,以校企雙向雙融通為主要途徑,構建功能整合,梯次特點明顯,任務明確的結構化的教師教學師資團隊。團隊建設應強調高標準、高產能,注重跨專業、跨界教學團隊組建,充分發揮不同專業、不同行業、不同身份教師能力特點,激發教師創新和改革的活力。
2.5 創建全面評價模式, 完善激勵機制
優化崗位管理,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工作實績為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向重難崗位傾斜。創新教職工“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開啟績效工資改革工作,強化教師核心素養,突出業績導向,建立多種分配模式,發揮好政策在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激勵導向作用,進一步釋放和調動教職工的創新能力。
2.6 實施海外研修計劃,提升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
依托歐亞交通高校國際聯合會、“一帶一路”鐵路國際人才教育聯盟等國際組織,推薦教師到境外任職、交流、訪學、培訓,引導教師了解教育模式、借鑒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追蹤學科發展前沿,掌握先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升華專業能力和技術應用水平,為中國高鐵“走出去”提供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溫新榮,李德貴.地方高職院校政校企社四位一體“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可行性、必要性探析[J].教育觀察,2019(10)129-131
[2]李國成,向燕玲.教育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挑戰、內涵、路徑[J].職業技術,2019.18(06):95-99
[3]李軍民學校本位視域下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路徑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