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帶來了許多機遇,商業世界也隨著互聯網的更新升級不斷迭代與顛覆。隨著疫情的影響,人們的消費方式也開啟了新的模式。有數據顯示,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某主播一場直播帶貨,銷售額可以突破億元……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刷新。
直播電商還能火多久,為什么會野蠻生長,它是商業進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還是一個悖論,曇花一現罷了?都值得細思。
直播電商,曾經被視為加強版電視購物的“舊行業”,在2020年煥發生機,成為互聯網世界最大的風口。
直播電商屬于網絡直播的一個分支,是在電商平臺相繼推出直播業務后興起的一種泛娛樂類直播。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 338億元。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直播為代表的KOL帶貨模式給消費者帶來更直觀、生動的購物體驗,轉化率高,營銷效果好,逐漸成為電商平臺、內容平臺的新增長動力。
2020上半年過去,直播電商這塊潛藏著巨大商業價值的舞臺幕布又被掀起一角,通過直播完成賣貨,成為了更多商家或企業品牌們爭奪的重要渠道,足可見其強大的爆發力。
細究之下,直播電商本質是品牌方對私域流量渴望的體現。重塑人貨場,其模式為一種新的推銷手段,直播為工具,電商為基礎。通過直播為電商帶來流量,從而達到為電商銷售的目的。
從另一個層面看,直播電商也是粉絲經濟在商業領域的另一種更直接的體現方式。這里面的秘密是:消費者將對品牌和商品的信任轉移到了對人的信任上。有人曾經問薇婭為什么不停下來,薇婭說我停下來,我身后的整個團隊就停下來了,由此可見一斑。
毫無疑問,直播電商通過直播帶貨的形式,創新了消費者和商品的連接模式,降低了購物的交易成本。其本質是通過消費者與主播間信任關系的建立,降低了消費者在搜尋、比較和測試等方面的交易成本。直播的形式放大了主播的感染力,加快了主播與消費者間信任建立的過程,促進了交易的產生。
直播電商的市場規模將隨著供需兩端的加碼而有所擴大,但長期前景卻取決于信任的網絡密度。對于主播和平臺信任的提升,將會提升消費者愿意花在直播電商中的消費比例。在低-中-高三種信任網絡密度下,消費者將不斷擴大直播電商的消費比例,從悅己消費、日常消費到所有消費。
由上述來看,直播電商是符合商業邏輯與發展規律的,直播電商能火多久,我們無法預測。但一個商業模式的未來前景,取決于理論上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因此要判斷直播電商的未來前景,基本邏輯是判斷這一信任關系可以覆蓋的網絡密度。也就是說,人們的消費決策中會有多大比例依賴于直播電商的推薦。
當前直播電商的生態初步建立,李佳琦、薇婭、辛巴等頭部主播已經成型。大量資本入局MCN,力圖再次博出一個頭部主播。在這個環境下,直播電商的短期機遇在哪里,又應該如何把握?
心態要穩,就是不要以短期的交易額度為標準來運營直播間,更重要的是建立與消費者間的長期信任關系,并且逐步加深信任程度、提升信任密度網絡。
定位要準,就是明確主播個人和直播間的發展方向。方向不明確,往往最后連成為非頭部主播的工作機會都會失去。
最后,專業能力的磨礪要狠。不論走哪條發展路線,主播和其背后的團隊都需要不斷磨礪其專業能力。這其中不僅包括口才、控場、策劃等直播能力,也包括對于商品品類的專業知識的掌握。
直播電商已經不是一個混沌初開的新業態,而將是一個百舸爭流的成熟業態,專業能力的比拼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一直維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