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征
養成“讀者意識”,從讀者的思維、習慣出發寫作,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質量。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探索培養學生“讀者意識”的方法,如“教師向學生傳遞讀者印象”“在閱讀教學中培養‘讀者意識”“采用多元化的作文評價方式”等,幫助學生拓展寫作思路,創新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水平。
小學作文教學需要循序漸進,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教學重點是看圖寫話,內容比較淺顯,從三年級開始,寫作難度提高。教師指導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寫作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站在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作文,修正不足,提高寫作水平。本文探索了培養學生“讀者意識”的教學方法。
一、教師向學生傳遞讀者印象
為了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 教師要轉換角色,把自己當成讀者,從讀者的視角評價學生作文。
學生的文筆稚嫩,卻不失童真與想象力,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作文的優點,給予積極、正面的評價。例如,教師在讀完學生作文后,可以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把自己作為讀者的感受傳達給學生。師生互動交流過程中,教師要多肯定學生,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激發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如此,一方面能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讀者意識”,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樹立寫作自信,激發其寫作熱情,進而提高寫作水平。
二、在閱讀中構建“讀者意識”
我們都知道,語文學科中,作文與閱讀是重中之重,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因此,教師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可以從閱讀入手,給學生灌輸“讀者意識”,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美麗的丹頂鶴》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在講解過程中滲透“讀者意識”。可先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你們見過丹頂鶴嗎?長什么樣子?外形有什么特征?大家覺得它們美嗎?通過提問讓學生建立對丹頂鶴的初步印象。接著,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分析作者描寫的丹頂鶴美在哪里,讓學生將課文中的丹頂鶴與自己心里的丹頂鶴對比,這樣便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了“讀者意識”。
三、采用多元化的作文評價方式
傳統的作文評價方式是教師批改,然后反饋給學生,教師的教學任務重,工作壓力大,不能保證關注到每個學生,也不能給每個學生都做出具體詳實的點評。此外,大部分學生害怕寫作,寫作需要提起很大的勇氣,教師點評不認真、不仔細,很容易挫傷學生的寫作自信心,導致學生對寫作失去熱情。采取多元化的作文評價方式,能有效避免這些問題,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寫作自信。
例如,上作文課時,教師可以預留出一部分時間,安排學生小組合作,互相批閱作文。在交換批閱作文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應當告訴學生批閱方法,明確作文評價標準。學生在閱讀別人作文的過程中,可以欣賞和學習別人作文的優點,給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還能審視自己作文的不足。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幫助其提高寫作水平。
“讀者意識”對寫作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當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作文指導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其總結、歸納的能力,拓展寫作思路,創新寫作思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