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萍
初中作文教學中,記敘文是最常見的文體,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文根據目前初中記敘文教學現狀,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文體不明確、內容不飽滿、立意不新穎等問題進行探討,提出幾點教學策略。
一、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明確記敘文的文體特征
記敘文寫作有六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缺乏這六要素,就不是記敘文。而且,這六要素的呈現要有一定順序,可以按照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等,不能隨便寫。實際寫作中,由于學生的理解力差,不能很好地掌握記敘文的寫作要素,搞不明白記敘文的文體特征,寫作時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寫出來的文章讓人如墜五里霧中。因此,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并適當地進行拓展和延伸,幫助學生掌握記敘文的文體特征。
例如,給學生講解了記敘文的六要素后,教師可以脫離教材內容,讓學生寫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不少于 500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圍繞主題自由寫作,如此,能很快掌握記敘文的寫作要素,明確寫作重點。這樣有針對性的記敘文寫作訓練,還能幫助學生鞏固教材內容。再如,學完《觀潮》這篇文章,教師可以找更多相關文章讓學生欣賞,包括《濟南的冬天》《在山的那邊》等,閱讀之后,讓學生結合所學、所感、所想,以“大自然”為主題,寫一篇記敘文。通過教師的講解和閱讀相關文章,學生能積累更多與寫作主題相關的素材,從而拓展寫作思路,提高記敘文寫作能力。
二、結合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表達方式有很多種,包括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記敘文主要是通過記敘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表達情感,抒發感悟。因而,記敘文的立意要積極向上、健康陽光,要體現作者的思想、價值觀。此外,記敘文的立意還要新穎,大眾化的立意很難獲得高分。目前的寫作過程中,大多數初中生的立意做不到標新立異。還有許多學生不認真思考,讀完文題就匆忙下筆,因審題不清而寫出偏題或者跑題的文章。因此,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記敘文寫作能力,首先要從興趣出發,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多思考、多感受,幫助學生理順寫作思路,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例如,學習了《經歷的財富》后,教師可以組織知識拓展活動,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講一講自己覺得哪些經歷是“財富”。一個女生回答道:“賣報紙的社會實踐活動對我來說是財富,那一次,我體會到了勞動者的艱辛,明白了爸爸媽媽工作的不容易,學會了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而且,我用賣報紙的錢給福利院的孩子買了禮物,看著他們開心的笑臉,我的心里很滿足,體會到了幫助他人的快樂。”這時候,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在學生敘述的過程中提問一些細節,比如:賣報紙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報紙賣得順利嗎?將禮物給福利院的孩子后,孩子們除了笑還有哪些舉動?這樣的提問能夠幫助學生回憶當時的情景,發現很多忽視的細節。此時,再讓學生寫作,學生便能將故事情節敘述得更流暢,情感表達也更加細膩,還會有打動人心的細節描寫。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和討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記敘文寫作興趣,消除他們對寫作的恐懼和抵觸心理。
三、結合閱讀教學,提高寫作水平
詳略得當是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內容詳略得當,故事情節才能引人入勝,人物形象才能飽滿。當前,很多學生寫記敘文時不會安排詳略,對核心內容簡單交代,反而用大量篇幅描寫旁枝末節。提高學生的記敘文寫作水平,可采用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和借鑒范文的寫作技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教學《背影》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文章的線索——父親的背影,分析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尋找《變色龍》的寫作線索。學生會發現,《變色龍》的線索是“狗咬人事件”,這與《背影》的線索截然不同。教師對兩篇文章的線索設置情況加以總結,讓學生明白記敘文的線索可以是事件、事物,還可以是人物、時間以及空間等,加深學生對記敘文寫作技巧的理解,幫助學生拓展寫作思路。再如,教師講完《敬畏自然》《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兩篇文章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一篇是散文,一篇是議論文,都有各自的體裁特征。通過對比兩篇文章的體裁結構、寫作要素等方面的特點,讓學生明白這些文體與記敘文的不同之處。這種方式可以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加深學生對記敘文的理解,為寫作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采用結合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掌握記敘文的特點和寫作技巧,為記敘文寫作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