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娟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寫作逐漸從片段走向整篇,“寫作難”的問題開始困擾學生。教師是學生寫作路上的引領者,要注重學生興趣的調動、情感的交流、習慣的培養,讓他們體驗到寫作的樂趣。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等能力有所提高,教師要依據他們的身心特點制定教學目標,引導他們觀察事物,將所感所悟寫出來,調動其寫作興趣,讓其學會分享與交流。教師要引導學生積累詞匯,正確使用標點,學會寫作。但當前的寫作教學中,存在著教師指導方式單一、課堂趣味性不足、講評流于形式等問題,教師要改進作文教學方法,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一、營造寫作氛圍,激發寫作興趣
三年級學生剛接觸作文,會有畏懼心理,教師要營造寫作氛圍,讓他們親身體驗,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和魅力。不要過多限制學生,布置寫作任務時可不限文體、篇幅、主題,讓他們自由寫作。要將寫作的主動權交還學生,不打擊其寫作積極性,不提過高的要求,讓他們樂于記錄生活。要鼓勵學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并及時記錄下來,學會從生活中積累素材。學生寫作時,教師要加以引導,讓他們學會如何構思與表達。
教師要創設生活情境,用多媒體呈現圖片、視頻,讓教學內容豐富多彩,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凝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要給學生表達真實自我的空間,拒絕虛情假意,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真情實感。要拓展學生的生活空間,引領學生融入自然,開展實踐活動,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要讓學生觀看新聞節目,積累素材,并表達對社會熱點事件的看法。讓學生每天寫日記,記下感觸最深的人與事,提高寫作水平。
二、豐富教學活動,激發寫作興趣
寫作要擺脫條條框框的制約,要開展豐富的活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有內容可寫。可以將寫作內容與學生喜歡的電影聯系起來,讓他們給電影配音,調動其寫作興趣,使其打開話匣子,寫出富有童趣的作文。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不能靠教師的枯燥講解,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積極地參與活動,在知識吸納、內化中自我建構,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編寫童話故事,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寫作。還要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從閱讀中積累素材,學習寫作技巧,從而厚積薄發,寫出佳作。教師要引導學生積累素材,對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教會他們閱讀方法,鼓勵他們將積累的素材、好詞好句、寫作方法運用到寫作中。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其發現生活的美。要讓學生品讀文本的留白處,挖掘作者留白的深意,發揮想象,補充、延伸留白,從而鍛煉想象能力和思維發散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讓其尋找課文或者經典作品的“缺點”,鍛煉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要鼓勵學生學習好文章的詞句運用、結構安排,從而提升自己。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的結構,讓他們仿寫,教師適當點撥;教會學生運用修辭手法,理解修辭手法的作用,如在教學《獅子和鹿》一文時,讓學生讀鹿贊美自己角的話,學習比喻修辭。
三、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互評互改作文
教師要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上網搜索信息,或深入生活搜集素材。教師可以布置社會實踐任務,讓家長帶領學生到戶外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驗風土人情,體會生活的滋味。然后記錄所見所聞,表達所思所想。作文評改方面,可以引導學生互評互改。教師制定評價標準,讓他們對照評價標準互評,指出彼此作文的優點和缺點,提出修改意見。在互評互改的過程中,學生既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提高審美水平和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三年級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調整教學策略,營造寫作氛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要豐富教學活動,敦促學生積累素材,培養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與作文評改。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提高其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