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對微信證據在司法實踐中的應用現狀進行概述,就微信內容的證據資格問題進行探析,對微信證據的有效取證提出建議。
[關鍵詞]微信證據;電子證據;司法;應用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2.201
1?電子證據在司法實踐中的應用現狀
電子證據是數據交換、聊天記錄、視頻文字、手機短信、電子簽名等形式存儲在信息中介中的信息。存儲在信息中介中的試聽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相關的規定。當前的電子證據在司法實踐中的應用現狀有以下幾點。
1.1?數據內容認定難
電子數據之所以認定難,認證過程比較復雜,例如微信中涉及的借條圖片不是原件,是把原件拍攝以后上傳的,當事雙方如果發生爭議,司法機關無法通過筆跡鑒定等方式鑒定借條真偽,借條的真實性難以判定。
1.2?無法認定主體的真實性
大多數違法人的微信不是通過手機號碼綁定,還會通過QQ號碼或者其他方式登錄,微信用戶名僅顯示為昵稱,因而微信使用人與案件當事人是否是同一個人很難辨別,對案件的認定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1.3?信息分辨手段少
微信注冊簡單、交流內容隨意,收到一些微信內容時我們很難辨別,這對于公安機關的破案帶來不少的麻煩。
1.4?微信用戶易被不法侵害
微信是基于移動網絡客戶服務器平臺的,用戶安裝微信程序后通過騰訊提供的服務器與其他人進行聊天。從目前的情況來說用戶和其他人的交流的中介環節是服務器,因而對雙方都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1.5?合同訂立行為在微信的交流范疇中難以處理
微信不僅僅是聊天的手段,通過微信也可以簽訂合同。但隨著微信功能的擴大,微信上簽合同的案例越來越多,有些合同有很多漏洞導致微信合同糾紛越積越多。一方面面臨著實際處理起來缺少證據、有證據也是收集難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微信平臺的特殊性,雖然仍受到法律的約束,實際處理過程中微信合同糾紛在訴訟過程中不斷出現新的問題,這些新問題目前我國法律尚未明確規定。傳統的合同糾紛訴訟過程重視合同的客觀性和合法性。但在微信合同糾紛過程中合同缺乏真實性和合法性。
再者,微信平臺上興起的新群體“微商”對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很多可能性,“微商”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空間,借助于社交軟件為工具,自己的朋友圈為紐帶的新商業,是一種輕松創業及分享經濟的模式,“微商”作為一種經濟模式,不管是對創業者、消費者、傳播者的權益方面的法律保護留有很多空白。
1.6?微信成為一種謠言傳播平臺
微信的隱蔽性降低了傳播謠言主體的責任風險,近些年微信謠言泛濫,有關統計顯示微信每天收到用戶發起的謠言舉報3萬次,微信謠言呈現出量大面廣的特點。微信謠言的最大特點是冒充官方或者以引起人的興趣的標題或者圖片發布消息大肆傳播,通過傳播聚焦了大量的關注度。現在微信謠言主要分為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疾病安全等方面,微信謠言借助突發事件放大整個事件的影響,從而造成社會各界的恐慌。
1.7?微信個人隱私安全存在隱患
微信隱私涉及用戶的人身和資金安全,利用微信詐騙的案件越來越多,最為普遍的是利用微信上發布的一些家庭照片,了解家庭的情況,然后冒充詐騙。
微信證據在當前司法實踐中往往會陷入到一定的困境之中。作為電子數據的一種,微信數據具有存儲脆弱性和使用過程中的易變性,在作為證據使用時,不易被提取保存,內容更加容易被篡改。與此同時,用戶群龐大的微信軟件未采用實名制,使得微信證據本身具有開放性,對涉案當事人身份的確定存在困難。除此之外,微信數據本身具有載體特殊性,需要依托微信這一軟件程序存在,取證時會出現多種形式證據,以及隨之產生的對各種形式存在如何定性的問題。
2?微信內容的證據資格問題探析
民事訴訟法通常把證據分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等八種,新時代微信證據也成為民事訴訟法的最主要的證據,微信證據有以下功能。
2.1?微信中的語音交流功能
人們使用微信的過程中主要依靠語音來交流,而這種交流如果被利用在司法實踐中,語音證據與視聽資料相類似。“視聽資料是指以錄音磁帶、錄像帶、電影膠片或電子計算機相關設備存儲的作為證明案件事實的聲音、影像和圖形。視聽資料主要把聲音、圖像儲存在一定的介質上,形象地再現當時的情景。”[1]微信中的語音聊天功能所留下的證據跟司法實踐中的錄音相似,可以回放,因而司法案件中可以采納為視聽資料。
2.2?微信文字、圖片交流功能
在微信交流中,我們也會使用打字方式進行交流,也會常常發送一些圖片、照片,或者PDF格式的文件、合同等,這些文字、圖片在司法實踐中應被視為電子證據。電子數據是以數字化程序存在于光盤、存儲卡、手機等電子設備為載體形成的包括文字、圖形符號、數字、字母等的客觀資料。它雖然以電子數據的形式構成,但是也具有客觀性。電子證據與書證有以下的區別:首先,存儲數據的載體不同。電子證據存儲的載體為軟盤、硬盤、光盤、閃存、DVD、U盤、SD卡、CF卡、SM卡、記憶棒(Memory Stick)、XD卡等。書證依賴的主要是傳統紙張。其次,表現形式不同。電子證據須依賴信息通過機器設備顯示器展現文字、圖像、聲音或它們的組合,因此電子證據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等特征,而書證不需要依賴機器設備。最后,可信度不同。電子證據容易被篡改而不留痕跡,而記錄在傳統紙張上的文字原始保真程度較高,被篡改后容易被發現,因而可信度較高。在人們之間信息傳遞越來越依賴計算機和網絡的今天,當事人在各種信息系統中的交流所形成的證據,必將成為案件審理中明辨是非的利器。
2.3?微信朋友圈功能
微信朋友圈是現在最流行、最廣泛的社交平臺。很多人通過微信平臺發廣告、抒發自己的心情、發布生活照、旅游照、短視頻等。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可以附加自己的評論、點贊、把圖片截圖保存,如果涉及司法問題可以利用截過的圖、收藏的文件作為證據。這些證據應該屬于電子數據。
當前,我國在證據資格認定時,必須對證據的“三性”——關聯性、合法性、真實性進行確認。筆者認為,這體現著我國目前證據資格認定觀念的錯位,也即把證據資格等同于證據的性質。就證據資格而言,綜合兩大法系關于證據資格或證據可采性的規則及理論,證據資格或證據的可采性實為某項證據是否具備作為證明某一事實的能力從而為裁判者所采納。但兩大法系各自重心有別,英美法系傾向于強化裁量而放寬證據采信規則,而大陸法系傾向于借鑒和吸收英美法系國家的證據可采性規則,通過強化規則的制定以嚴格證據的采信。我國法律實踐中以符合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的證據即被視為具有證據資格是一種觀念上的錯置,證據滿足“三性”和具有證據資格滿足可采性是兩個問題,我們應該回歸證據資格理論的常識。
3?微信證據有效取證的幾點建議
微信證據的有效取證需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一是考慮個性;二是兼顧共性。在此基礎上,需要把握四點:高效及時、完整明確、制度完善、技術支持。
高效及時要求第一時間保存數據,可以運用微信自帶的“收藏功能”,也可以在沒有任何刪改的情況下及時截圖,對于語音交流功能,將其刻錄到光盤等其他設備中后,不應該刪除手機中原有的信息,因為對于轉存的數據來說,它已經不屬于原件,日后如果要對其真實性進行考察,沒了“原件”就會無從考究。
完整明確要求保證證據內容清楚、全面、準確。當事人雙方對于事實都表達了明確態度。對于借貸、合同等問題,提倡線下達成一致,有書面的借條或者合同,但不可避免地要在微信完成的話,應該對于借貸關系、合同內容有明確的說明,雙方對于事實都有明確的表態,不能含糊其辭。
制度完善要求首先建立微信實名制,實名制的建立可以有效解決對訴訟主體身份確認的問題。同時與取證有關的保全制度、鑒定制度、舉證制度、保管制度、公證制度應該根據微信證據本身特殊性建立起來,并且完善相關追責制度。
技術支持要求騰訊等軟件運營商在司法機構技術還不成熟和完善的情況下對微信的客戶運營和操作有完整記錄,對于用戶在微信使用過程中產生糾紛但取證困難時應該提供幫助,在司法機構對證據真實性存疑時軟件運營商應該有專門的部門和專業人士提供協助。
參考文獻:
[1]?李志剛.淺談微信的行政監管和法律規制[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4 (11).
[2]?曹麗.相鄰關系中的隱私安全隱患及法律保護——以化解權利沖突為視角[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5(5).
[作者簡介]杜翌明(1994—),男,蒙古族,內蒙古烏蘭浩特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