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前前
作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最大難點,反映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知識儲備情況,學生素材積累不夠,思維混亂、僵化,是寫不出好文章的。因此,幫助學生破解寫作難題成為教師當前最重要的教學任務。在高中寫作教學中,半命題作文是非常重要的題型,教師要重視。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以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半命題作文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半命題作文,顧名思義就是不給出完整命題,讓學生先補充題目,然后寫作,這給學生留下了自由發揮的空間,但也加大了寫作難度。需要學生調動素材積累,發揮想象力,創新寫作思路,寫出個性化的作文。為提高寫作教學效率,教師指導半命題作文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1.補充題目,打好寫作基礎
題好一半文,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亮眼的標題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給文章加分。半命題作文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補題,要根據補充的題目寫作,可以說,題目補充好了,文章的寫作思路也就有了。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教會學生補充題目的方法,為學生的個性化寫作打好基礎。補題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選取熟悉的內容,以便寫作時有話可說,能寫出真情實感;二是補出個性,也就是從自身出發,補入自己有而別人沒有的內容;三是學會放棄。通常情況下,看到文題,我們的腦海中很快就會浮現寫作思路,這些第一時間闖入我們腦海的題目和寫作思路就是題材撞車的重災區,要權衡之后果斷放棄,然后發散思維,尋找新的寫作角度。
例如,寫“______也斑斕”這個文題。補題時,先要找到文題的關鍵詞,此文題的關鍵詞是“也”字,在這個語境中有出乎意料之意,換句話說,就是前面要補充的內容和常規意義上的“斑斕”是有區別的。因此,補題時,不能考慮那些公認的“斑斕”事物,要逆向思考,發散思維,可以補成“遺憾也斑斕”“受挫也斑斕”等。
2.確保寫作內容與題目相符
補題后,接下來就是寫作。寫半命題作文,要注意內容和題目相符,不可偏題,更不可文題說東,內容說西。題目是題眼,補題是為了更好地完成作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文題構思文章,確保寫作內容與文題相符。例如,以“心中的______”為題,寫一個人物。這個文題的補題范圍很廣,爸爸媽媽、老師同學等都可入題。補題目時就要發散思維,填入獨特的、富有個性的內容,避免文章落入俗套。描寫人物時,要重點描寫細節,如描寫母親時,多數學生會寬泛地說母親如何美麗與善良,這樣的文章讀來毫無感染力,其實可以寫一些細節,刻畫母親的形象,讓文章更加生動感人。比如寫母親關愛流浪的小動物,刻畫其在看到流浪小動物時的表情變化與眼神中流露出的關愛之情。如此,文章的內容和題目緊密結合,不會出現偏題問題,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3.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優化寫作指導
指導半命題作文需要從整體出發,幫助學生梳理并掌握寫作思路與流程。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師生密切配合和互動。下面以半命題作文“假如____可以重來”為例,分析師生如何互動。教師先帶領學生認真審題,找到“假如”和“重來”兩個關鍵詞,“假如”表明選擇素材時要著眼于過去發生的事,“重來”則說明對這件事有遺憾,因此要表達愧疚、后悔等心情或感受。其次,教師可以與學生互動,討論自己人生中后悔或者遺憾的事。學生熱情高漲,有的說:“假如可以重新來過,我那天一定不會拍掉媽媽撫摸我頭的手”,有的說:“假如可以重新來過,我一定多陪陪爺爺奶奶,好好孝順他們……”這樣的互動交流,幫助學生打開了回憶的閘門,寫作素材噴涌而出。最后,教師指導學生選擇文體,指出文體選擇與運用時的注意事項。寫記敘文,要注意敘述方式,按照時間順序組織材料,可擬題“假如昨天可以重來”“假如童年可以重來”等;寫散文,要注意抒情方法,可立足情感組織寫作素材,可擬題“假如歡樂可以重來”“假如愛可以重來”等;寫議論文,要明確論證的觀點,基于論點組織論據。可擬題“假如人生可以重來”“假如青山綠水可以重來”等。
半命題作文是開放性比較強的作文形式,題目簡單明了,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寫作空間。寫半命題作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在寫作時表達個性,以我手寫我心。教師要重視半命題作文的指導,教會學生半命題作文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