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朝生
摘 要:新課標提出了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要能夠堅持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音樂課程本身就是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它能夠借助于一些生動并且直觀的方式去感染學生,給學生帶來美的體驗,對于進行德育滲透有著絕對的優勢。因此,如果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往往能夠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就高中音樂德育滲透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中音樂;德育
進入新時期,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因此,在高中的音樂課堂中如何有效地進行德育成為教師值得思考的一件事情。音樂學科兼具了人文性和藝術性,通過音樂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美的體驗和感受,能夠借助聲音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和渲染,因此,我們說音樂學科在進行德育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高中音樂教師要積極探索高中音樂進行德育滲透的方式,全面開展德育,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一、高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因為目前我國還處于應試教育階段,這給高中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也導致一些學生積壓了一些不良的情緒,如果這些不良的情緒不能夠得到很好的排解,往往會影響到學生的健康發展,學生還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甚至會影響社會的發展和穩定。很多高中生對于音樂本身還是比較熱愛的,他們喜歡在音樂的世界中舒緩自己的壓力,釋放自己一些負面的情緒,進而更好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所以音樂對于高中生來說有著積極的影響。如果能夠將音樂和德育進行融合,往往能夠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讓德育滲透變得更加有效,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以健康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二、高中音樂德育滲透策略
(一)深化教育,開展德育滲透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靈活變通,要能夠將一些平淡的內容變得更加的曲折和有味道,這樣往往能夠調動起學生的思維,通過深化教育開展德育滲透。比如在開展人教版高中音樂《祖國頌歌》教學時,本首歌曲的教學目標是希望學生在音樂欣賞中領會到其中的情緒及表現內涵,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因此,教師應該牢牢地把握住這首歌曲教學的目標,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比如教師在課前可以為學生播放我國申奧的宣傳片,以展現祖國的巨大變化,然后讓學生觀看完短片后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學生會通過短片感受到祖國的欣欣向榮,也會在短片的感染下產生對祖國的自豪。然后教師這時候就可以為學生播放《祖國頌歌》,這時候學生會獲得更加深刻的體驗,接著讓學生進行合唱、齊唱,通過反復唱練,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其感知到音樂魅力的同時能夠對學生開展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又比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時,教師可以借助講解與學生一同回顧歷史,引導學生討論假設自己處于當時的年代,會有什么樣的體驗,讓學生能夠強烈地感受到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人民的團結一致,通過這樣的方式也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利用學科特點,進行審美教育
在德育中審美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而音樂課就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在音樂課堂中可以借助于美的語言還有美的節奏來傳遞給學生真善美,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和諧的學習氣氛。學生欣賞音樂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情感體驗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努力讓學生的情感和作品產生共鳴,進一步獲得美的體驗。比如在欣賞人教版高中音樂貝多芬的第二十三(熱情)鋼琴奏鳴曲、第九(合唱)交響曲時,學生在聆聽中能夠感受到要做生活的強者,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借助于這樣的感染對學生的情操進行陶冶,提高學生的品德。又比如在欣賞《高山流水志家園》時,讓學生去感受古琴的風采,從而對學生形成一種美的感染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讓學生體會涓涓細流和山泉叮咚,在欣賞中獲得情商的提升。
(三)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行德育
在高中音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實現音樂和情感的融合,要真正能夠感動聽眾。音樂是人們認識世界、感受世界的主要手段,因此通過音樂能夠更好地審視一個人的德行。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通過音樂讓學生感受并學習到這種態度與方法,給學生傳遞出一種正能量,讓學生能夠通過音樂的學習獲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具備一種堅強的意志。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采用合適的方式開展德育。
新課標對于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肩負著立德樹人的使命。在高中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科學地將德育融入其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楊家偉.高中音樂教學德育滲透方法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0):243.
[2]安少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德育滲透的策略[J].儷人:教師,2016(5):90.
[3]田祖軍.淺談如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J].音樂大觀,2014(10):113.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