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世峰?董一菲
【摘 要】當下,語文教學呈現出多元化、特色化、個性化景象,其中,“詩意語文”作為“當代十大名師特色語文”之一,主張詩意合一、知行詩意,以真、美、情為初心,其內涵包括詩心、詩情、詩教、詩性、詩美、詩理、詩境、詩象、詩品九個維度。
【關鍵詞】詩意語文 語文與詩意 課堂與詩意 人生與詩意
董一菲
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黑龍江省首批正高級教師,全國中語首屆十大學術領軍人物之一,首批國家級骨干教師,入選“百年中國語文人博物館”。倡導的“詩意語文”榮獲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并入選全國第四屆、第五屆教學成果公益博覽會。兼任全國多所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著有《自由呼吸的課堂》等七部專著。主編《跟教育名家學做教師》等42部教育教學叢書。
“詩意語文”聚焦詩意,著眼人生,激揚生命,語文、課堂、人生,詩意匯融,靜心觀照。“詩意語文”是語文,亦如藝術,亦是人生。
一、初心:語文與詩意
教育是育人的事業,神圣而崇高。肖川教授說:“教育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帶領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過程。”語文教學遵循這份神圣和崇高,更多了一份傳承母語的使命與擔當,尚真、尚美、尚情,是“詩意語文”的初心。
真—初心之本真自然。“詩意語文”首先是語文,因有詩意之真,更具語文味,是詩意之下的本真自然的語文。慧眼得之,詩意自足,這種“真”是對母語的自然傳承與發掘,是對歷史與當下的真切對照與關注,是對語言、文字、文章、文學、文化的本真解讀,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開展生命對話的真實呈現。“詩意語文”是仰望星空,也是腳踏大地,是源于本真的守望與堅守。
美—初心之唯美追求。“詩意”給人以美感,“詩意語文”倡導“語文天生美麗,主張語文課應是美麗的集合體,美的語言、美的節奏、美的內涵、美的呈現,合于詩、合于畫、合于樂”。在審美視角下,一個漢字、一首詩以及民族歷史代代相傳的文化記憶,無不充滿歲月的美感。“詩意語文”以美為宗,師生一同走近文字、文學、文化、文脈、文明之美,彰顯著“最美母語”課堂無窮無盡的魅力。
情—初心之深情浪漫。“詩意”帶有強烈的抒情意味,“詩意語文”以詩情為教育底色,注重情感引導和抒發,強調以生命感動生命,回歸語文教育的溫情與浪漫。教育的本質在于“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語文天地里,融入生命精神感發,師生以文本為紐帶,詩意匯融,致力于在情感課堂上做有溫度的語文教育。
二、藝術:課堂與詩意
語文亦如藝術。語文教學是充滿詩意的課堂藝術。“詩意語文”以真、美、情為初心,追求語文教學之道,去除功利與浮躁,聚焦詩意、原初、綿密、情智、共生之道,回歸語文,回歸課堂,回歸生命,詩意呈現更唯美、更本色、更和諧的課堂,彰顯生命活力與氣息,豐盈心靈,滋養人生,促進學生的詩意化成長。
因為詩意,所以更唯美。2500多年前,萬世師表的孔子,一個真正的仁者之師,與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席地而坐,他態度親和、循循善誘,弟子各言其志、如沐春風,曾皙的“春日游”更是一個詩意理想的境界……這堂人類歷史上偉大的課,昭示了詩意課堂的浪漫源頭。語文原本詩意,詩意是語文的自然屬性,從華夏民族的燦爛文化中來,千回百轉,詩意流淌,融入詩意的理想與現實,構筑了中華民族美麗的漢語世界,我們要發現其中的本然詩意。“詩意語文”致力傳承優秀文化,再現詩意、深邃而廣闊的文化視野,以心靈喚醒心靈,融入生命,感發體悟,以生命成就生命,以詩意為課堂之魂,融唯美的追求、情智的對話、浪漫的表達、深情的叩問、機智的點撥、生命的體悟于“詩意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因為原初,所以更本色。“詩意語文”堅守“美麗的中文,是我們最美的母語”,注重語文教育的原初性、時代性和傳承性,倡導讀經典,詩意地發掘文本、解讀文本,力求“原汁原味”,尤其是注重“詩教”傳統,再現古典文化精神,無論是先秦之《詩經》《楚辭》,還是魏晉之樂府詩,抑或是唐、宋、元之詩、詞、曲,教學中摒棄泛化、瑣碎化、教條化、道德化的解讀,尊重作者、尊重文本,強調生命體悟和感發,還原生命張力,在詩意氤氳的語文世界中,順乎自然,順乎本真,順乎文理,唯其原初,更彰顯本色。課堂上,教師借助一個個經典而又充滿魅力的文本,發掘文學經典獨特的美感和原初意味,透視民族悠久文化和綿長歷史,感知思想內涵、人文精神和詩意情懷,領略中國文化精神的原初美、自然美和本色美。
因為綿密,所以更豐厚。“詩意語文”注重發現文本的詩意因子,拓展延伸,綿密細膩,語文教學容量密度大,給學生以豐厚的文化浸潤與滋養。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筆者在1993年開始自編選修課教材,以古詩詞切入,進行“詩意語文”的探索,以作家、流派、題材為專題開展詩歌教學,如“古今離別詩與古今離別觀”“詩的色彩與民族審美”“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等專題教學,同時,引進經典文學名著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和拓展,開設讀書專題課和名著導讀課。這些富有創造性的探索,體現了體系化、群文化、專題化課程的建構特點,現在看來,正是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
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18個學習任務群要求的超前探索和實踐。“詩意語文”以文本為原點,橫向關注文本、文體的對比關聯,縱向關注文脈、文化的延續滲透,課堂因綿密而更加豐富、立體,一橫一縱之間,建構了一個浩瀚無際、色彩斑斕的語文天地,教師用博大精深的文化去激蕩學生的心靈,學生徜徉其中,可以開闊生命視野、豐富知識體系、提升文化修養,體現出語文課特有的生命厚度、寬度和廣度。
因為情智,所以更語文。閱讀豐盈心靈,情智充盈人生。一個好的語文老師,要喜愛閱讀,并堅持閱讀,更要有詩意情懷和教育智慧,唯有如此,才能帶領學生打開閱讀的那扇窗,才能以自己的詩意情懷去感染學生,才能以教育智慧啟迪學生的心靈。“詩意語文”課堂注重以閱讀鑄就人生底色,倡導以詩意情懷和教育智慧,涵養學生的氣質,主張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帶領學生走進詩意匯融的語文天地,用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和智慧滋養學生的靈魂,進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素養,彰顯語文學科育人的人文定位。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這是讓語文教學復歸語文的表現。“詩意語文”始終堅持以閱讀引領教學,引領課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注重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審美體驗和人文熏陶,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智慧碰撞。發乎心,止乎情,感知詩情,開啟智慧,這就是回歸語文的“詩意語文”課堂,堅持以情智對話喚醒文本、生命和生活,由衷敬畏語文閱讀的儀式感,課堂、師生、文本因詩意而匯融,因情智而充實。
因為共生,所以更和諧。“詩意語文”以和諧作為一個重要的藝術標準,亦“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課堂上,不止于師與生的和諧、生與生的和諧,更為重要的是呈現教師、教材、學生三者的和諧。在“詩意語文”課堂上,教師以教材為紐帶,將“生活”引入課堂,將課堂延伸至生活,將學生引入“詩意語文”的天地,在這個天地里,教師、學生和文本,平等對話,詩意匯融。語文教學的外延是文化,是歷史,是生活,是審美,只有教師、教材、學生詩意地匯融,才會構筑共生、共贏、和諧的詩意天地。
“詩意語文”課堂建構著眼于學生個性化成長,通過教師、學生、文本的三位一體,詩意匯融,達成教師詩意化的教與學生詩意化的學共贏共生,師生民主對話、詩意對話、和諧對話,追求語文教學中的真、善、美,豐盈詩意化的生命。
三、旨歸:人生與詩意
“詩意語文”以語文的名義,主張詩意即我、我即語文,詩意合一、知行詩意,發現詩意、課堂和生活,以詩心、詩意為課堂靈魂,以文化、文脈為課堂底色,以情感、智慧為課堂主線,著力聚焦詩心、詩情、詩教、詩性、詩美、詩理、詩境、詩象、詩品九個維度,打造活力、張力、魅力彌漫的詩意課堂,建構正大崇高、共同發展、詩意成長的生命場。
詩心—“詩意語文”的精神內核。詩意源心,詩心為核,內生外化,詩意自然彌漫于課堂上下、文本內外和人生表里。作為語文教師,要引領學生發現美、發現詩意、發現生活,讓學生有一顆詩意善感的心。
詩情—“詩意語文”的教育底色。“語文天生美麗,而美和詩意是我語文的宗教……”這是詩意與文人的赤誠與至愛,更是生命的篤定與守望。詩情是“詩意語文”的底色,奠定語文教學的溫情與詩意。
詩教—“詩意語文”的文化傳承。“詩意語文”將詩意語言、詩性思維、詩教傳統一脈傳承,以詩化人,以文育人。“詩意語文”堅守“美麗的中文,是我們最美的母語”,培養學生熱愛我們民族靈魂的語言,發掘其獨特的美感和豐富的詩意,感知先賢代代相傳的邏輯記憶。
詩性—“詩意語文”的詩化本性。“詩意語文”認為詩歌專題是美的天地,是情感的“火山”,詩歌教學,更能讓學生“享受”語文天地中詩意的“光芒”。在教學中,引領學生發掘詩性、感知詩意,以詩性、詩意的解讀和感悟,進入詩性呈現、詩意圓融的妙境。
詩美—“詩意語文”的唯美追求。“詩意語文”追求詩意與唯美,認為語文是美麗的集合體。走進美麗的漢語世界,尋美、思索、審美、提升,中國文字、文學、文化、文脈、文明之魅力自然傳承,這便是“詩意語文”課堂無窮無盡的魅力。
詩理—“詩意語文”的理性思維。語文教育的佳境在于詩意之中不乏理性,理性之中流淌詩意。“詩意語文”更需要理性思考,讓學生“詩意的存在”,同時又“理性的存在”。“詩意語文”追求真、善、美的詩意匯融,正因為有理性的支撐,才能有詩意的感悟、詩意的解讀、詩意的表達。
詩境—“詩意語文”的課堂造境。以詩意課堂造境,聚焦師生教學相長,進行知、情、意多向交流的課堂互動,營造真、善、美和諧統一的氛圍。這里的課堂造境,發乎詩意,源于語文,注重師生的合作交流與動態生成,還原教材、文本真實鮮活的文化生命,呈現語文課的文字之境、文本之境、文學之境、文化之境、文雅之境。
詩象—“詩意語文”的教學舉象。“追求唯美與詩意,尋找創造與感動,弘揚浪漫與理想”是“詩意語文”的教學追求。詩意無處不在,唯美的語言和詩意的意象張弛于課堂內外,生成課堂的詩意之美。
詩品—“詩意語文”的閱讀品位。閱讀豐盈生命成長,書香成就詩意品位。以閱讀為命,因閱讀而美,“讓孩子們讀書去吧”是“詩意語文”課堂的座右銘。堅持帶動師生共同讀書,主張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的快樂,享受生命因書香的注入而充實,而精彩達成一名語文教師“自利,利人”的責任與使命。
語文亦是人生。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詩意語文”聚焦育人之道,著力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和語文課程標準四大素養的建構,呈現的是一種新的、更廣闊的教育視野。這也昭示著“詩意語文”以“詩意課堂”走向“詩意生活”“詩意人生”,在發現和豐富真、美、情的過程中,師生共同詩意地棲居,感受文本與生活的唯美與詩意,達到對詩意人生的追求,形成一種人生信仰、追求。
(作者單位:1.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教育局;2.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