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全敏
物理知識涉及范圍較為廣泛,內容較為枯燥、抽象,學生在學習時普遍缺乏興趣,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抵觸物理學習。筆者在輪崗教學時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方面起到積極作用。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物理課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一、科學分組,分層教學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智力水平、能力層次等對全班學生進行科學分組。一般來說,小組合作學習以3~4人為一組最為恰當,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各組中有不同層級的學生,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盡量縮小小組之間的差距,滿足學生個性學習需要。
例如,在“壓力壓強”復習課上,筆者按照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學習成績和學習態度等,將該班27名學生分成7組,其中一組為3人,其余各組均為4人。綜合考慮學生的物理學習情況,筆者將排在前7名的學生先選為組長,其他學生為組員,以期做到各顯其才、各盡其能、互幫互助、團結協作,將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轉換為小組形式的“一帶一”的合作互助學習。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組長并不是固定的,只要在學習中有進步、表現出色,皆可成為組長,
以4人小組為例,他們是這樣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首先,各自完成學案上的個人必答內容,回顧壓力部分的知識。組長最先完成,檢查本組組員完成情況,尤其是對4號組員進行督促,幫助他復習、鞏固所學內容。其次,進行知識研討,觀察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實驗,之后引入壓強實驗及知識。學案上要求由4號組員描述實驗過程,2號和3號組員完成實驗習題,于是4人分工合作,出色地完成這一學習任務。
科學有效的分組能保證各小組實力大致均衡。整個教學過程,全體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各盡其職,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進步,滿足個性學習需求。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可以互幫互助,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得到關懷,逐步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完成學習任務,達成教學目標,有所獲得;讓中等生更加自立自強,學習思路循序漸進;讓優等生得到表現的機會,學會幫助別人,鍛煉管理和監督的領導才能。各個小組之間不同層次的學生還可以合作競爭,找差距與進步,爭榮譽,比成績。
二、良性競爭,構建新型課堂教學關系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提前準備好導學案的內容,并為學生科學分配任務。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進行班級巡視,了解各組學習情況,可以首先檢查組長的任務完成情況,糾正其存在的問題,指導他們如何幫助與評價組員,開展交流溝通活動。之后,組長根據自己對學案知識的理解,對組員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與監督,糾正錯誤,對于有疑問的問題進行討論,從而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都能掌握新知識,共同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任務。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是組內成員分工合作、互相學習的過程,也是各學習小組相互競爭、彼此促進的過程。例如,學習“測量平均速度”的內容時,學校實驗室正在裝修,沒有辦法做實驗,我們就突發奇想組成各小組開展物理學習比賽,到操場上測速度,進行積分評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發秒表和皮尺,分別測量每個人的10米步行速度和30米跑步速度,并讓學生提前設計導學案和相關表格,便于填寫測量計數。上課時,每個小組拿著討論好的方案與設計好的表格走到操場上,相互合作,有的負責具體操作(步行或跑步);有的指揮組員輪換測量步速、記錄時間;還有的督促本組成員快速完成測量任務,爭取拿到評比高分。整堂課上,學生學習氛圍濃厚,合作與競爭并存,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又培養了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和動手能力,落實了素質教育要求。
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的成功定位在不斷獲得進步和有所提高上,以小組總體成績進行評價,個人成績與小組成績互相依存。在這樣的情況下,小組間的競爭取代了個人的競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也學會了傾聽別人的建議,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它也構建形成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關系,不再是直接的教師和學生單向聯系,而是形成“教師、小組長、學習組員”的雙向循環關系。在小組的幫助下,一些基礎內容,學生可以通過相互合作得以解決,不僅緩解了教師的教學壓力,也讓學生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發揮適時指導的作用,對于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和共性問題進行點撥,培養他們的物理邏輯思維。
三、以學促學,教師適時介入
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不再僅僅是三尺講臺的表演者,已經成為服務學生的引導者和督促者,要對整個課堂進行頂層設計,讓學生真正地在教學的舞臺上處于主體地位,成為“主演”。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明確教學思路,即學生先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查漏補缺。
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要更多地設計體現學生合作學習的活動,精心準備導學案,設計學生自學環節,組織組內小組討論、組間小組競爭活動,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能力。例如,學習“運動和力”的內容時,教師提前給學生布置了這一章的思維導圖作業,前一天又把復習的導學案發給學生,讓他們認真完成第一部分基礎知識的學習,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小組討論環節,訂正并解決作業問題。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教師發揮指導作用,進行重點例題和典型問題的講解,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培養他們的物理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和課堂學習效果。
在小組合作學習和討論過程中,一些組長在問題講解、紀律維持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問題,教師要適時介入,幫助組長及時解決小組合作學習中面臨的問題,提高合作學習效果。同時,在組員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態度發生變化時,教師也應和組長一起,了解學生狀態改變原因,盡早解決問題,讓學生感覺物理學習是快樂、有趣的。
不過,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方式并非適合所有教學情境。首先,班級人數最好在30人以內,否則不好把控班級秩序,課堂教學秩序容易出現混亂。其次,并非所有課程都適用。就物理課而言,實驗探究課和章節復習課運用效果比較好,事半功倍,教學優勢明顯,不適合運用于概念課的教學。最后,需要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只有建立在個人努力的基礎上,學生有了一定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任務,避免讓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任何學習方式都有利弊,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教學活動和學情有選擇地使用,取長補短,堅持以生為本,建設高效課堂。
(作者單位:北京市房山區良鄉第二中學)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