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學校教育的重頭戲。立足于農村小學,通過不斷總結教學實踐經驗,力爭從口語交際課、語文課堂、特色活動等方面著手為提升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建言獻策。
關鍵詞:農村;小學;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具有良好口語表達能力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必將獲得更多的機會。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文學素養長期積累的結果。小學階段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教育者和教育機構應特別重視兒童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要舉全校之力,多渠道、全方位地培養兒童的口語交際能力。經過我校近幾年的探討研究,認為以下途徑可以培養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發揮口語交際課主陣地的作用
評價一堂口語交際課的唯一標準就是學生在該課堂中是否能夠“暢所欲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想達到這個標準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教師多方位準備。
1.教師確定話題,學生準備資料
在一堂口語交際課伊始,教師和學生都要進行相關的材料準備。對于教師而言,課前需要準備好話題,告知學生。對于學生而言,要根據話題,準備相關的材料。師生雙方只有做到了這一點,在課堂上,課堂發言才能熱烈積極,學生交流才能有話可說。
2.教師創設情境,課前激情導入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境可以喚起學習興趣,可以激發學習的欲望。教師富有激情的導入可以感染學生的情緒,營造“我想說,我要說”的氛圍。
3.教師課中注重引導,激勵學生積極參與
一節成功的口語交際課絕對不是班級中幾個優秀學生的表演課,而是全體學生參與共同發言的活動課。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中全方位、多層次地關注學生的反應,對不同性格、不同性別的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以多種多樣的方式激勵內向被動的學生參與到話題交流中。
4.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學生要掌握交流方法
口語交際能力要想得到提升,除了學生日常的積累及他自身性格天賦之外,還需要一定方法的指導。對于教師來說,口語交際課堂中要注意上課方法。要善于運用啟迪法,要將話語權交給學生。對于學生來說,學生要掌握說話技巧。例如,在與別人交流時要關注對方感受。只有這樣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才會得到螺旋式的提高。
5.教師在注重形成性評價的同時要關注過程性評價
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口語交際課中,一方面,教師要將贊賞性評價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之中,另一方面,在課程結束后,教師要及時給予總結性評價,要讓學生總結自己的優缺點,及時查漏補缺。
二、發揮學科教學重要載體作用
1.高效利用教材中的插畫
各版本的語文教材中每一課都會配有相應的插圖。這些圖畫不僅濃縮了課文內容,而且生動形象,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審美。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圖畫,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2.重視閱讀,積累素材
閱讀是基礎,口語表達是形式。著名教育家朱敏杰教授曾說:“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學生要想精神富足、口若懸河,那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斷閱讀,積累說話素材。
三、特色活動是檢驗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練兵場
學校里每學期都會舉行一定數量的活動,這些活動是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渠道。
1.活動之后話活動
學校里經常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如“國慶節”活動、“慶元旦”活動、“六一”文藝匯演活動、主題班隊會活動等。每次活動舉行之后,學生還沉浸在活動帶給他們的快樂之中,并且余興未盡,在這種時候,學生都有“一吐為快”的想法。教師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組織學生把活動過程中自己最感興趣、最有意義或最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情節說給大家聽,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說,并且說話的興趣盎然。同時,在學生“話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在口述活動的情節時,應注意條理要清楚,用詞需恰當,語言要流暢。
2.利用特色活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例如我校舉行的“我為大家服務”教育實踐活動,要求參加活動的學生每天上課之前發表我要怎樣為大家服務的演說,放學時再發表我是如何為大家服務的演說。通過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加強了為大家服務的意識。還有每周的國旗下講話。學生站在主席臺前,面對全校師生,聲情并茂地演講自己準備好的內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自然能夠得到鍛煉。
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是一個簡單的學科問題,它是一個綜合的過程,是需要各學科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的問題。正如新課程標準解讀所言: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應該堅持在教學過程中、在日常生活實踐中進行。
參考文獻:
[1]李萍.淺談幼兒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華少年,2015(12).
[2]蔣延華.淺談提高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性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8.
[3]孫為紅.淺談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科教文匯,2007(11).
作者簡介:崔榮,1985年3月,女,漢族,甘肅蘭州,大灘小學,二級教師,本科。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