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慶艷
摘 要:農業生態園作為農業不斷發展的衍生品,同時具有農業功能、休閑娛樂功能、科技示范功能、環境保護功能等,注重農業與生態的協調統一。智能種植技術在農業生態園中應用可以進一步發揮生態園功能和價值?;诖耍疚氖紫确治鲋悄芗夹g發展現狀與應用難點,進而探究智能種植技術在農業生態園中的運用對策。
關鍵詞:智能種植技術;農業生態園;難點;對策
農業生態園是指采用生態園模式進行農業生產和觀光娛樂的一項設施,融合了農業生產、休閑娛樂、觀光、科技展覽等功能,促進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智能化作為各個行業發展的重要目標,智能種植技術作為“互聯網+農業”的衍生品,可以簡化農作物種植步驟,保障農作物可以健康生長。同時,智能化種植技術不僅節省了大量人工勞動力,對新型技術推廣工作也有很大的助益。積極推廣智能種植技術在農業生態園中的應用,不僅順應了國際大趨勢發展,同時有效緩解了農業與人工之間的矛盾,有助于推動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智能種植技術相關闡述
智能種植技術是一種基于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云技術的綜合一體化農業種植方案,可以實現集約化、規模化農業發展。我國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期間,明確提出了農業信息技術發展與建設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十三五”期間,建立了諸多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態園中的應用示范案例,各個地區政府也出臺相關政策、專項資金建設農業生態園,積極融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云技術,推廣了現代化農業種植技術。智能種植技術在農業種植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可以提高農業生態園經營的科學性、有效性,保證農業管理效率和質量,實現了各類操作的可追溯性,讓農業逐漸邁向了智能化領域。
二、智能種植技術在農業生態園中應用的難點
新型技術可以促進傳統農業改革這是必然的,也有助于農業結構調整。新時期,農業產業化發展已經初具規模,農產品也從單一產品、初步加工朝向多元產品、深加工方向轉變。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各個地區農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農戶參與市場積極性不高,阻礙了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相比農業強國競爭力依然不足,導致很多農業生態園智能技術發展滯后,智能技術更多是停留在展示層面,無法橫縱向深度展開。
在此背景下,如今具備農業生態園智能種植技術操作能力、工作經驗的人才少之又少,再加上農業高校對“智能農業”專業認知不足,專業依然停留在傳統農業領域,學生在校期間實踐內容較少,更多是停留在理論層面。導致在智能種植技術或系統操作中遇到問題無法解決,并且社會上關于智能農業專家的數量很少,缺乏“前車之鑒”,導致智能種植技術在農業生態園中應用阻礙重重。
三、智能種植技術在農業生態園中的應用對策
當然,面對智能種植技術應用困境,我們要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針對性采取有效地方案,逐漸掌握智能種植技術的應用要點,不斷總結經驗、累計知識,從而推動農業生態園智能化發展進程。
(一)積極采用現有的智能農業技術
想要改變農業生態園智能種植技術應用現狀,首要條件就是完善硬件設施,通過建立健全智能硬件設施,普及智能農業技術,改變以往的傳統觀念,從而獲取政府、群眾的支持。政府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設立智能種植技術研發和推廣專項費用,構建農業生態園完整的網絡設施,積極采用“3S”技術。GPS、GIS、RS作為智能種植技術發展的支撐,這也讓機械變量發展成為可能。如自動化噴藥除草設備,借助設備中的智能化芯片(單片機)識別雜草種類,從而自動計算出噴藥地點、噴藥量;再如,自動滅蟲噴藥設備,借助GPS采集器定位害蟲集中部位,繪制害蟲分布圖形,從而自動完成噴藥作業。這些技術都需要有硬件設施、軟件系統支撐,并且在我國已經有了成功應用案例,應該積極學習。
(二)創新生態農業類型
想要提升農業生態園智能化水平,必須要從兩個方面著手:首先,對現有的農業產業鏈進行優化,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如今我國大部分農業生態園依然以直銷方案為主,電商利用率相對較低。在電商模式支撐下,要積極拓展線上服務銷售,實現線上與線下結合,在加強線下農業技術推廣的同時,也要注重與線上各大電商平臺的對接。通過優化產業鏈,推動農企、農戶、農業組織的相同聯系、共謀發展,在農業生態園中進行農產品深加工、雙向銷售。其次,要不斷創新科學技術,智能種植技術作為農業生態園可持續發展的支撐,通過不斷強化技術水平,應用智能種植技術和農產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加工效率,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和受眾范圍。
在農業生態園規劃當中,要采用新型的生態農業類型,如水稻生態區采用“動物植物共生系統”,包括稻-魚-鴨-萍種養共生模式等等。農業生態園要重點突出“生態”原則,要充分利用動植物之間的共生關系,形成一個農業的“小生態鏈”,提高物質、能量的利用率,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循環,發揮農業生態園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三)構建智能化種植體系
全面加強農業生態園智能化系統建設,不斷加強生態園智能技術研究工作,構建完善、有效地智能服務體系,保證農業生態園智能種植技術的可行性,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紤]到我國農業智能種植技術相關人才數量較少,所以還要聚集這些專業人士,提供良好的人力資源支撐,加強智能種植信息收集,對可能出現問題進行預測,從而保證農產品可以智能化生產。例如在溫室生產當中,可在溫室建設初期階段,使用相應的傳感器,主要采集溫室中的溫度、濕度、通風量等參數,采用符合溫室種植要求的作物品種;生產當中借助農業智能設備,根據各項溫濕度等參數信息進行調節,無須人工輔助調控即可保持良好的生長環境;在作物結果后,根據作物實際生長形態,與之前所采集的歷史信息進行對比,并自動記錄生產數據作為下次生產參考依據,并且可以避免出現相同的錯誤問題,實現生產失誤與問題的預防,不斷提高種植效率和作物品質。
(四)積極引入新興適用技術,提升科技含量
智能化技術水平決定了農業生態園的品質,所以必須要注重新技術的研發和引進,構建更加科學的農業生態園區,提高農業生態園區的技術含量與科技水平。這就需要采購智能化農業設備,引進國際上先進的智能農業技術,根據生態園經營特性,應用日光節能溫室、封閉智能大棚等技術。加強與當地技術研發中心以及相關企業的合作,針對需求制定智能設備,成功應用后進行廣泛推廣,提高適應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智能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我國以農業發展為本,因此推動智能種植技術的應用、提高農業技術含量,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產能、增加農產品附加值,還可以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雙收。因此,我們要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注重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為智能化農業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志敏.智能種植技術在農業生態園的應用策略[J].農業工程,2019(5):222-223.
[2]王坤.農業物聯網技術推廣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1期),201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