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雪蓮,李會琴,徐 寧
(中國地質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430074)
生計(Livelihoods)是人們維持生活的方式或手段,Robert Chambers的著作里最早出現關于生計的研究①。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提出 “可持續生計”的概念。1995年,在哥本哈根社會發展世界峰會(WSSD)上,會議重點討論了緩解貧困地區壓力及消除貧困的影響因素,其中以可持續生計的內容最為顯著。隨后,可持續生計逐漸被用于貧困治理和鄉村發展等領域研究。已有學者從失地農戶②、氣候變化③、生態移民④等角度對農戶可持續生計進行研究。隨著我國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旅游作為一種造血式扶貧方式備受人們關注。本文梳理國內外相關研究,分析當前旅游精準扶貧研究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以便有效預防返貧問題。本文對國內外可持續旅游生計進行綜述,從而為我國貧困問題和可持續生計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借鑒。
基于此,筆者以中國知網和Web of Science為檢索庫,以“旅游(Tourism)”和“可持續生計(Sustainable Livelihoods)”為關鍵詞,檢索相關論文,剔除重復及主題不符的文獻,共檢索到相關文獻284篇 (時間:2000年—2019年5月)。從文獻分布來看,可持續旅游生計研究分為3個階段:(1)起步階段:2000年—2007年,這一時期文獻數量較少,旅游對生計的影響開始成為關注熱點,主要圍繞其概念展開研究。(2)發展階段:2008年—2013年,英文文獻增長迅速,旅游作為有效的扶貧方式在國外得到重視,在國內旅游扶貧研究也處于起步階段,可持續旅游生計研究文獻數量相對較少,增長緩慢。(3)快速增長階段:2014年—至今,中文文獻數量增多,增長迅猛,這與我國旅游扶貧研究的進展相一致,旅游可持續生計漸成研究熱點。

圖1 可持續旅游生計研究文獻統計(2000—2019)
Chambers和Conway認為生計包含人們謀生所需的能力、資產和活動,當人們面對外部生計環境帶來的風險時,能夠采取相應行為來抵御風險并不對生計自然資源造成破壞,生計就具有可持續性⑤。在此基礎上,Srijuntrapun指出,可持續生計還包含不依賴外部支持且不會破壞他人的生計⑥。楊燕霞引入了文化內涵,指出社會文化與生計緊密相關⑦。文化是生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謀生資源,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生計⑧。可見,可持續生計的內涵十分豐富,包含很強的抗沖擊力、明顯的經濟特征及典型的文化特征。

圖2 可持續生計框架
可持續生計框架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SLA)的提出為研究可持續生計的影響要素提供了一種系統方法。當前應用最廣泛的是英國國際發展機構DFID提出的可持續生計框架⑨,突出人的中心地位,基于可持續發展視角,對影響人們生計發展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見圖2。SLA揭示了生計的根本性質,展現了發展和貧困之間的關系,幫助人們識別自身的生計資本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并利用自身優勢以及外部環境扶持,達到期望的生計結果,從而實現生計的可持續性⑩。

圖3 可持續旅游生計框架
旅游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外部介入力量,對當地居民的生計具有顯著影響,是促進鄉村居民生計轉型的重要驅動力?。可持續生計框架成為評估旅游業發展對鄉村居民生計影響的重要框架體系?。可持續旅游生計是指在旅游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以家庭為單位,旅游目的地居民根據自身的意愿和資本,將參與旅游作為主要的謀生手段,且與其他生計方式一起實現生計目標,以應付旅游環境的變化并能從外部沖擊中得到有效恢復,實現旅游可持續和生計可持續??。
在SLA基礎上,為了更好地研究旅游扶貧及旅游生計問題,Shen提出了可持續旅游生計框架SLFT(Sustainable livelihood framework for tourism)?,為相關研究奠定了基礎。SLFT是在旅游業的環境下納入生計因素,而不僅僅是把旅游作為發展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旅游效益。從宏觀來看,旅游環境主要指旅游目的地資源和政府的作用;而微觀層面則重點指旅游市場、社區旅游發展模式以及旅游發展階段。同時,旅游生計資本除了五大資本外,還引入制度資本、吸引力資本和認知資本。旅游生計結果包括經濟、社會、環境和制度可持續發展4個方面。此外,根據不同的旅游發展方式,學者們在可持續旅游生計框架基礎上提出了志愿者旅游的可持續生計框架、生態旅游可持續框架?、鄉村旅游可持續生計框架等?。
1.脆弱性背景。可持續旅游生計框架下脆弱性背景包括多種內含。如自然沖擊中的地震、洪災等,雖然罕見但破壞性極大,對旅游生計的影響顯著?。韓自強等發現災后重建使得汶川縣五種生計資本有較大的提升,災后重建物質建設效果顯著?。氣候變化帶來的更多災害風險,對旅游業和可持續生計均會造成嚴重影響??。何志揚和張夢佳指出,氣候移民原本羸弱的人力資本在持續干旱氣候影響下加速貶損,農戶掌握的農業生產經驗及外出務工技能的缺失、原有傳染性疾病的復發等直接妨礙了氣候移民生計能力的恢復與提升?。此外,旅游生計脆弱性環境還包括旅游秩序管理不善、旅游市場推廣不足、基礎設施和旅游設施不完善、個人素質能力缺乏、組織機構和制度軟弱等?。
陳佳等對秦嶺景區農戶的調研發現,受家庭經濟收入、地理區位差異、家庭勞動力規模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生計類型農戶所呈現出的生計脆弱程度存在差異?。近年來,國內外相關學者多從社會-生態系統視角,將農戶適應性與脆弱性背景相結合來分析旅游目的地農戶的生計情況。Farrell B等從生態經濟和全球環境變化的視角對旅游可持續發展展開研究,認為將旅游地視為一個社會-生態系統,在系統中當農戶適應外部環境和抵御外部風險能力較差時,其生計脆弱性會隨之增加?。蔡晶晶等指出,旅游的發展對農戶生計的威脅大于機遇,農戶適應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其最終生計結構的轉變。吳吉林等在社會-生態系統相關理論的指導下,構建出了傳統村落農戶適應力評價模型與適應性變遷機理?。通過分析旅游環境脆弱性背景的原因及特點,增強對脆弱性的認識,便于農戶、政府及時做出調整,從而增強旅游精準扶貧的效果。
2.旅游生計資本。多樣化、均衡化的生計資本才能滿足人們的生計需求,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生計資本不足是制約精準扶貧落實困難的影響因素之一,也是制約人們從旅游發展中獲益的重要因素??。生計資本主要涵蓋自然、物質、人力、金融及社會五類資本?。徐佳等認為,農戶的心理滿意度會直接影響其生計方式的選擇,將心理預期資本作為生計資本?。適當的制度政策可以確保當地居民參與旅游管理與決策,公平分享旅游業的利益,以社區參與為主的制度資本被加入生計資本中。Gale等引入文化資本,指出以文化旅游為主的社區尤其強調文化資本的重要性,包括有形文化資本和無形文化資本⑥??。由此可見,旅游生計資本具有多樣性,在生計五邊形的基礎上,可根據當地特點進行擴充與完善。
旅游發展影響生計資本的儲量、質量和配置組合狀況,資本間的組合、流動以及轉化變得更為靈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抵御風險的能力???。與傳統型農戶相比,參與旅游程度較高的農戶生計資本儲量和生計類型多樣性狀況更好??。在鄉村旅游發展背景下,農戶金融、物質、社會資本得到明顯提升?。但另一方面,旅游致使資源競爭加劇,影響人們對自然資本的獲取以及可能產生新的個人和集體之間的緊張關系,加劇了社區內部以及社區之間的沖突?。
生計資本的量化是可持續旅游生計的研究重點。根據不同地區的旅游發展特點,生計資本指標選取的側重點不同,構建旅游生計資本的主要指標如表1所示。其中自然資本指標由于可供研究對象利用的自然資本有限,因而徐佳等及夏贊才等將其移除??。生計資本指標的權重計算主要有熵值法?、層次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生計資本的量化測度有助于精準識別致貧原因及旅游扶貧對象。
3.旅游生計策略。生計策略是旅游地居民為爭取更好地生計目標或生計結果,針對自身擁有的生計資本狀況,進行資本的重組和使用的方式⑩。Scoones(1998)將生計策略分成擴張型、集約化、多樣化和遷移型四類生計?。依據是否參與旅游,生計策略分為旅游生計策略和非旅游生計策略?。在旅游業地快速發展影響下,非旅游生計會逐步轉變為旅游生計?。依據農戶主要收入來源、所占比重及主要勞動力投入方向,可以將農戶生計分為六種類型?。此外,按照旅游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百分比,可以大致分為旅游低度依賴型、旅游中度依賴型、旅游高度依賴型及旅游重度依賴型;按照旅游活動的形式則分為旅游經營活動(餐飲、住宿、旅游商店、其他旅游項目)和旅游非經營活動生計策略(出租、受雇等)?。
生計資本差異影響旅游生計策略選擇,而旅游生計策略也會影響生計資本積累?。左冰等指出,在珠海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村民搬遷后影響生計策略和結果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力資本,其次是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陳婭玲等通過訪談得出生態旅游對西藏扎西崗村農牧民生計產生重要影響,對生計策略影響最大的是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其次是物質資本和資金資本?。李文龍等以草原牧區牧戶生計為研究對象,指出草原旅游使得牧戶原有的單一生計方式朝著旅游主導型、旅游專營型等多元化生計模式轉變,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牧戶的生計資本存量?。

表1 旅游生計資本測量指標
4.旅游生計結果。在可持續生計框架內,主要通過家庭收入的增加、福利效果的提升、生計脆弱性的降低及可持續地利用自然資源等來評價生計結果的狀態。基于此,王瑾等構建了生態旅游為策略的生計結果評價指標?。夏贊才等從收入構成、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三方面,來評估旅游影響下的居民生計結果?。王新歌等側重于經濟角度,從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兩方面考量生計結果?。席建超等指出旅游業鄉村旅游的發展將會使得農戶生計模式發生分層和空間極化,并大致朝著旅游主導型和兼業型兩種生計模式轉變?。劉玲等選擇河南省西河村為案例地,指出家庭勞動力數量、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對農戶參與旅游生計活動的意愿具有積極意義,而農戶實際耕種面積則對農戶參與旅游生計活動的意愿造成負面影響?。可見,旅游的發展對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可持續生計模式和生計結果具有明顯的影響。
5.組織與制度的轉變。組織與制度的轉變影響生計策略的選擇?。組織包括公共組織 (如立法機構、司法機構等)、私人組織(如金融機構、商業公司等)和社會團體(如民間組織社團等),通過推行政策、制定規章制度及提供相關服務等來幫助人們重新創造與積累生計資本。目前,在旅游可持續生計實施中,一些組織機構并未使社區居民受益,部門間缺乏整合,社區參與不足⑥,因而需要建立能代表當地居民利益,制定決策和提供服務的機構⑩。
Shen從垂直和水平方向分析了組織與制度的轉變過程?。垂直方向上的國家和省級政府旅游部門的政策對鄉村旅游業發展產生長期和間接的影響,水平方向上的當地政府、旅游企業、社區、非政府組織及旅游者形成利益共同體,對生計產生更加直接的影響。Snider認為,土地所有制影響旅游收益分配,從而影響人們的可持續生計?。旅游相關組織通過行動者網絡認識到其形成與運作的關鍵因素,從而采取合適的政策、戰略和法律來保護當地生計資產,對于人們的可持續生計提高有巨大作用。
1.旅游生計的積極影響。旅游發展對于旅游目的居民生計資本的提高、生計方式的拓展以及生計脆弱性降低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
在旅游發展的背景下,當地居民所處的生計環境(如土地壓力減輕、產業附加值增加、外來資金和人才的進入、社會關系的多樣化、生活設施得到完善等)會逐漸發生轉變,其生計資本得到顯著提升?。同時,人們的生計方式得到拓展,生計趨于多樣化,生計脆弱性降低?。旅游是其他生計活動的補充,但不能替代其他生計方式。旅游收入可以增加其他生計活動的現金投資,人們的技能知識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開展其他生計活動,同時對于非旅游小企業而言其市場可以得到拓展?。旅游發展能夠為當地居民提供大量且進入門檻較低的就業機會,進而提升其經濟收入和相關技能水平,并具有代際相傳可持續性?。當地居民參與旅游發展改變了傳統的生計組合模式,生計方式發生重構和變遷,傳統單一的生計方式趨于多樣化,有助于風險擴散,生計脆弱性降低??。
2.旅游生計的制約因素。由于旅游活動的脆弱性,旅游生計也存在著諸多制約因素,難以保持穩定持續的狀態。旅游發展僅僅突顯了對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短期經濟影響,忽視了社會文化關切和長期生計可持續性。旅游生計活動與其他生計活動產生沖突,與其他生計活動競爭自然資源,致使環境破壞,當地居民發展受限?。旅游拆遷導致人們失去土地,生活難以為繼,出現當地貧困人口再貧困和邊緣化的現象?。由于多種制約因素的影響,旅游發展規模小,客源少,發展不成熟,旅游收益較低,難以實現旅游精準脫貧?。
缺乏良好的組織機構引導當地居民從旅游發展中獲益。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分配不均,在利益的驅使下,社區內部之間、社區與社區之間以及企業與社區居民之間發生顯性或隱性的利益沖突??。當地居民主體地位被忽視,發言權及對生計資源的使用權被剝奪?,居住空間被壓縮,參與程度不足,過于依賴政府補貼造成結構性貧困?,這些都將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農戶生計可持續目標的實現。從旅游目的地居民自身原因看,教育水平偏低,學習能力不強,易于滿足現狀,競爭意識不足,應對市場競爭選擇能力低,自我維權意識較差等因素也導致農戶參與旅游的水平不高,主要從事于技術要求較低的行業,因而實際獲利較低?。
1.可持續旅游生計框架內容不斷充實。旅游可持續生計脆弱性背景中的自然災害、氣候變化及季節性等因素,影響旅游生計資本的變化及生計策略的選擇。旅游生計資本是可持續生計旅游框架的核心,在生計五邊形的基礎上進行擴充,包括自然資本、物質資本、社會資本、金融資本、人力資本、吸引力資本、文化資本、制度資本及認知資本等。旅游生計策略則會影響生計資本的儲量、質量及配置組合狀況。多數研究結果表明,旅游生計策略的生計結果明顯優于非旅游生計策略的生計結果,旅游發展使得人們生計方式得以拓展,趨于多樣化,有利于實現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可持續生計。
2.可持續旅游生計框架為旅游精準扶貧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旅游扶貧成效明顯,而其實現精準扶貧的關鍵是建立穩定的長效機制。可持續生計在對象、路徑及目標上與旅游精準扶貧具有一致性。可持續旅游生計框架下脆弱性背景分析能有效地識別外部致貧因素。生計資本的測算有利于更加精準地識別致貧原因與幫扶對象,是精準識別扶貧對象的基礎。旅游生計策略選擇是實施旅游精準扶貧的主要途徑。生計結果有利于精準扶貧的長效性、可持續性評價,是評估扶貧效果的主要依據。組織與制度的轉變為旅游精準扶貧的實施提供了保障。貧困戶參與旅游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生計,但存在制約因素,是旅游精準扶貧實施的難點所在,也是旅游精準扶貧實施亟須解決的問題。
1.注重生計多樣化的實現路徑,強化融合機制研究。旅游與其他生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如何將旅游業更好地融入當前的生計活動中,是減少和消除消極影響的關鍵所在?。依賴于單一的旅游生計策略使得風險增大,生計很難實現可持續性,更不利于旅游精準扶貧的實現?。通過基于旅游者的需要以及當地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實現生計多樣化,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旅游帶來的機會,降低旅游的依賴度,使抵御風險能力大大增強?。旅游生計與其他生計方式的融合是實現可持續旅游生計的關鍵。
2.旅游生計專業化深度不夠,需加強細分旅游生計研究。旅游專業化生計策略的結果更優,更具發展潛力,是一種發展型的旅游生計模式?。目前當地居民參與旅游主要集中在技術水平不高、獲利較低的旅游活動方面,提高旅游生計的專業化程度利于實現旅游生計的可持續性,從而保障貧困人口的長效脫貧。
3.當前以靜態評估為主,需強化動態研究。當前,可持續旅游生計多集中在某一時間段的調研,缺乏長期動態的跟蹤調研。由于大多數研究需要入戶調研,建立可持續旅游生計觀測點,構建可持續旅游生計動態評價數據庫,包括脆弱性因素數據庫、生計資本數據庫、生計策略數據庫、生計結果評價庫等,動態揭示可持續旅游生計演變規律及驅動機制,將是未來研究的重點之一。
注釋:
①Chambers,R.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A Strategy for People,Environment,and Development[M].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Sussex,1987.
②黃建偉.失地農民可持續生計問題研究綜述[J].中國土地科學,2011,(06):89-95.
③張欽,趙雪雁,王亞茹等.氣候變化對農戶生計的影響研究綜述[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09):71-79.
④金蓮,王永平,馬贊甫等.國內外關于生態移民的生計資本、生計模式與生計風險的研究綜述[J].世界農業,2015,(09):9-14.
⑤Chambers R,CONWAY G.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Practical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R].Brighton:IDSDiscussion Paper 296,1992.
⑥Srijuntrapum P.ASustainable Livelihood Approach in a World Heritage Area:Ayutthaya,Thailand[D].Lincoln:Lincoln University,2012.
⑦楊燕霞.旅游開發對社區社會文化影響研究[D].蘭州大學,2008.
⑧Lautze S.Humanitarian action,livelihoods,and socio-cultural dynamics in Uganda:an exploration of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impact evaluation[J].Energy Sources,2009,26(9):841-848.
⑨DFID.Sustain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R].London: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0.
⑩蘇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續生計分析研究綜述[J].地球科學進展,2009,24(01):61-69.
?蘇飛,應蓉蓉,楊欣等.旅游與生計可視化分析[J].生態學報,2016,36(12):3824-3833.
?Ashley C.The Impacts of Tourism on Rural Livelihoods:Namibia's Experience[R].London: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2000.
?Tao T C H,Wall G.Tourism as a sustainable livelihood strategy[J].Tourism Management,2009,30(1):90-98.
?Eddinse A.A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 to Volunteer Tourism:the Roles of the Host Community and an Alternative Break Program in Achiote,Panama[D].Colorado: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2013.
?Fujun S.Tourism and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Application within the Chinese Context[D].Lincoln:Lincoln U-niversity,2008.
?王瑾,張玉鈞,石玲.可持續生計目標下的生態旅游發展模式——以河北白洋淀濕地自然保護區王家寨社區為例[J].生態學報,2014,34(09):2388-2400.
?賀愛琳,楊新軍,陳佳,等.鄉村旅游發展對農戶生計的影響——以秦嶺北麓鄉村旅游地為例[J].經濟地理,2014,(12):174-181.
?肖瓊.地震災后四川民族旅游村寨農戶可持續生計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09,(15):42.
?韓自強,巴戰龍,辛瑞萍等.基于可持續生計的農村家庭災后恢復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26(04):158-167.
?Khalil S.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marginalized communities,tourism and their sustainable livelihood in a developing economy.Sustainable Tourism,2016,201:91-101.
?吳孔森,楊新軍,尹莎.環境變化影響下農戶生計選擇與可持續性研究——以民勤綠洲社區為例[J].經濟地理,2016,36(09):141-149.
?何志揚,張夢佳.氣候變化影響下的氣候移民人力資本損失與重構——以寧夏中南部干旱地區為例[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12):109-116.
?陳佳,楊新軍,王子僑等.鄉村旅游社會-生態系統脆弱性及影響機理——基于秦嶺景區農戶調查數據的分析[J].旅游學刊,2015,30(03):64-75.
?Farrell B,Twining W L.Reconceptualizing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1(2):274-295.
?蔡晶晶,吳希.社會-生態系統脆弱性視角下鄉村旅游對貧困農戶生計的影響——以福建省永春縣北溪村為例[J].臺灣農業探索,2018,(02):9-17.
?吳吉林,劉水良,周春山.鄉村旅游發展背景下傳統村落農戶適應性研究——以張家界4個村為例[J].經濟地理,2017,(12):232-240.
?張燦強,閔慶文,張紅榛等.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目標下農戶生計狀況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7,(01):169-176.
?姚云浩.旅游扶貧中貧困人口受益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10):46-49.
?Baumgartner R,Hogger R.In Search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Systems[M].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2004.
?徐佳,由亞男,王冬萍.生計資本差異對牧民參與旅游業路徑選擇影響研究——以烏魯木齊南山旅游產業基地為例[J].新疆農墾經濟,2015,(10):83-88.
?Gale T E.Finding Meaning in Sustainability and A Livelihood Based on Tourism:An Ethnographic Case Study of Rural Citizens in the Aysén Region of Chile[M].ProQuest,2006.
?張麗瓊.旅游發展對鄉村社區和農戶生計的影響研究[D].西北大學,2016.
?王新歌,席建超.大連金石灘旅游度假區當地居民生計轉型研究[J].資源科學,2015,(12):2404-2413.
?孔祥智,鐘真,原梅生.鄉村旅游業對農戶生計的影響分析——以山西三個景區為例[J].經濟問題,2008,(01):115-119.
?崔曉明,陳佳,楊新軍.鄉村旅游影響下的農戶可持續生計研究——以秦巴山區安康市為例[J].山地學報,2017,35(01):85-94.
?夏贊才,岳藝吾,龔艷青.世界遺產地生態移民對農戶生計影響實證——以張家界為例[J].旅游論壇,2017,10(02):96-106.
?陳佳,張麗瓊,楊新軍,等.鄉村旅游開發對農戶生計和社區旅游效應的影響——旅游開發模式視角的案例實證[J].地理研究,2017,36(09):1709-1724.
?張海盈.參與旅游業與牧民可持續生計問題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13.
?王凱,李志苗,易靜.生態移民戶與非移民戶的生計對比——以遺產旅游地武陵源為例[J].資源科學,2016,38(08):1621-1633.
?史玉丁,李建軍.鄉村旅游多功能發展與農村可持續生計協同研究[J].旅游學刊,2018,33(02):15-26.
?席建超,張楠.鄉村旅游聚落農戶生計模式演化研究——野三坡旅游區茍各莊村案例實證[J].旅游學刊,2016,(07):65-75.
?Scoones I.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R].Brighton:IDSWorking Paper 72,1998.
?阿依古麗艾力.少數民族旅游社區居民生計資本與生計策略關系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15.
?何昭麗,孫慧.旅游對農民可持續生計的影響分析——以吐魯番葡萄溝景區為例[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2):138-143.
?左冰,陳威博.旅游度假區開發對拆遷村民生計狀況影響——以珠海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為例[J].熱帶地理,2016,(05):776-785.
?陳婭玲,余正軍,楊昆.生態旅游發展對西藏鄉村農牧民家庭的生計影響——以林芝魯朗鎮扎西崗村為例[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05):131-137.
?李文龍,匡文慧.草原牧區旅游發展對牧戶生計的影響——以內蒙古希拉穆仁草原為例[J].地理科學,2019,39(01):131-139.
?劉玲.鄉村旅游發展框架下農戶生計策略影響因素分析——以河南省西河村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8,(05):725-728.
?Lee M H.Tourism an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the case of Taiwan[J].Third World Quarterly,2008,29(5):961-978.
?Snider R.Land Tenure,Ecotourism,an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Living on the Edge'of the Greater Maasai Mara,Kenya[D].Waterloo:University of Waterloo,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