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華
(青海民族大學,青海 西寧 810007)
近年來青海省畜牧業呈現總體向好的發展態勢,與之配套的政策性畜牧業保險在青海省經過多年的實踐,也得到較好的發展,總結出了適合青海省省情的特色經驗。然而在畜牧業保險的賠付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涉及賠付成本高、定損難度大,以及理賠體系不完善和道德風險等。解決好這些問題,對于青海省保險業、畜牧業以及整體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自2011年12月青海藏區藏系羊、牦牛保險工作正式啟動以來,畜牧業保險在青海蓬勃發展,保費也逐年增長。2012年2月10日,保險公司對藏系羊首次賠付,賠付金額38萬元;10月份,雪災造成藏系羊牦牛損失,保險公司處理了27974筆案件,賠付金額4459萬元,99.96%的案件均得到解決。2014年保險公司計劃增加對藏系羊、牦牛的承保頭數,預計146.82萬頭,同時計劃財政補貼增加到6966.73萬元。2016年,隨著保險區域的擴展,青海省藏系羊、牦牛保費收入達到1.07億元,同比增長108.82%,承擔的保險責任為17.92億元。2017年青海省印發了《2017年青海藏區藏系羊牦牛保險實施方案》,方案提出擴大承保區域,增加承保藏系羊、牦牛的數量,計劃保費規模達到2.97億元,保費增加1.4億元,漲幅達50%;同時擴大了保險責任范圍,將疫苗免疫應激反應加入其中,狼害改為野生動物傷害。2019年,青海省繼續擴大畜牧業保險的覆蓋區域,省內的純牧業縣全部覆蓋。青海省畜牧業保險自推廣以來,一直對牧民的風險進行補償,在脫貧攻堅、保持藏區經濟向好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保險賠付的過程中,也存在著承保、理賠不規范以及賠付金額到達農戶手中遲緩等現實問題。
由于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部,西部地區海拔較高,而東部地區則處于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接處,所以處于內陸的青海省地形非常復雜。正是由于這種復雜的地理環境,使得青海省的經濟遠遠落后于我國的東部省份以及周圍的省份 (自治區),青海的保險業務發展相對來說比較遲緩。西寧市、海東市和格爾木市是省內經濟較好的地區,保險公司一般會把分部設在西寧,把營業部設在一些州的政府所在地,畜牧業保險的營業部一般也是在州政府所在地,青海省偏遠牧區所含營業部少之又少。所以當發生自然災害或者其他保險事故時,保險公司要實地勘察牧民損失情況非常不便,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進行實地勘察。對于畜牧業保險而言,由于牧民投保的標的物是活體動物,而活體動物實際受到損害的原因是多樣的,一頭動物的死亡很可能同時受到多種傷害,保險公司的理賠人員有時很難分辨究竟是何種原因真正造成保險標的物的損失。從而在保險標的定損過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難。牧民在遇到自然災害,當自己的牲畜遭受損失時,由于缺乏相應的保險意識以及知識,不能夠及時通知保險公司,造成保險標的在此期間受到二次損失,保險公司賠付成本上升。
1.理賠工作人員少,賠付不及時。當保險事故產生時,理賠人員在接到牧民報案后,應當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確定保險標的物損失情況。然而,青海省的保險公司在牧區所設網點數不足,理賠人員相對缺乏。對于一些偏遠地區的放牧區,如果發生了自然災害,保險公司的理賠人員不能夠盡快趕到現場,保險標的物損失很有可能加大,保險公司的賠付成本就會因此而上升。同時,不能夠及時賠付還有使牧民進行再次投保的可能性降低,這對于牧區貧困人民的脫貧也不利。
2.巨災風險分散機制不健全。雖然巨災風險發生的頻率非常低,但是一旦發生,后果將極其嚴重,損失則巨大,同時伴隨而來的還有巨災帶來的后續影響,這種影響一般具有長期性。盡管商業保險的作用有分擔被保險人風險的作用,同時又能減少政府的財政壓力,充分調動保險人和被保險人的積極性,并且能夠較快適應一個地區的發展。但是當發生一次重大的自然災害時,如果沒有相應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保險公司付出的代價將是巨大的,所以保險公司對于巨災保險一般持審慎態度。例如汶川地震發生后,當地經濟的損失達到了8451億元,保險公司賠付20多億元左右,占損失比例為0.2%。玉樹地震造成了226億元的經濟損失,而保險公司賠付不到400萬元,占損失比例僅為0.017%,可見保險公司在巨災發生時并沒有充分發揮分擔風險的作用。雖然青海省近幾年的畜牧業保險發展很快,但是巨災風險并未建立較為健全的分散機制,這對于商業保險的賠付是一個限制因素。
3.當地政府資金支持力度不足,保險賠付機構積極性不高。畜牧業保險被納入我國的政策性保險,政策性保險一般是由國家提供相應的補貼、稅收的支持以及其他的扶持政策來開辦的,所以政府提供配套資金對于政策性畜牧業保險至關重要。畜牧業收入在青海省收入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而其他收入所占比例并不高,因而對于畜牧業保險的資金支持不足。具體可以從表1和表2中各州收入與支出對比看出,很多牧業地區的財政收入較少,大多需要國家對地方的轉移支付。玉樹州、黃南州、果洛州、海南州和海北州近幾年的財政支出均大于財政收入。由于地方政府財政困難,故無法對畜牧業保險的提供相應的資金,使保險賠付延緩,甚至無法正常賠付,進而讓牧民對政策性保險產生懷疑,下一次便很可能不會投保。這樣就會限制藏系羊和牦牛政策性保險的開辦,牧民在遇到自然災害時,生活就無法獲得保障。

表1 青海省各州財政收入狀況 (單位:萬元)

表2 青海省各州財政支出情況 (單位:萬元)
青海省的畜牧業保險在開展時,會遇到道德風險。在養殖戶購買畜牧業保險時,可能會利用保險公司對于養殖戶所養的家畜健康狀況不夠了解,把那些曾經有過損失的保險標的向保險公司進行投保。例如,養殖戶本身知道哪些牲畜帶病,而保險公司卻不了解,這樣的保險標的只會給保險公司帶來隱患,在保險事故發生時,保險公司不得不進行賠付進而產生損失。除此之外,當養殖戶在購買保險后,就會因為牲畜有保險賠付,而不認真保護保險標的,甚至在牲畜生病時不去進行積極治療,待牲畜死亡時再向保險公司申請賠付,使保險公司產生損失。
根據青海省畜牧業目前的發展,以及各個州財政收支狀況,可以先選擇幾個牧區作為試點。在這些試點區可以讓實力較強的保險公司進入,保險公司可以在地區偏遠、牧區分散的地方設置一個集中處理基地。凡是附近因為病害或者自然災害死亡的牲畜都集中運到處理基地,同時為防止處理基地的人員和牧民聯合起來騙保,可以安排當地政府專門人員進行管理,加強監督,對于運送的費用地方財政可以適當補貼。這樣,當牧民申報理賠時,保險公司只需要派相關的理賠人員到處理基地去實地勘察,定損就能解決保險問題。形成縣收集、保險公司處理的機制,大大降低了保險賠付的難度。如果該試點取得不錯的效果,可以把此經驗推廣到其他州,擴大試點。
青海省的藏系羊和牦牛的養殖方式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養殖,在這種孤立的、小規模的養殖方式下,牧民們僅僅關注的是自己養殖的羊和牛本身情況,對于畜牧業保險的了解極少,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低,甚至有抵觸情緒,即使進行了投保,也會因為保險意識薄弱等原因給政策性保險的開展帶來困難。各個牧區的政府要采取多種方法積極宣傳,向牧民普及保險的重要性與意義,同時要讓牧民產生主動防范風險的意識。首先,可以利用電視節目的方式使得廣大牧民初步了解畜牧業保險知識,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相關信息的推送,讓民眾了解該政策性保險的重要性。其次,當地政府可以聯合相關保險公司開展知識講座,組織牧民參與聽講,并為牧民解答畜牧業保險的疑問,使畜牧業保險政策深入人心。最后,保險機構應當通過各個經營網點向牧民發放宣傳手冊,或者與銀行合作,給來辦理相關業務的民眾發放相關資料并進行畜牧業保險知識的普及。
1.加大保險公司引進力度,建立青海本地牧業保險公司。針對各個牧區理賠人員不足且理賠所需專業知識不足的情況,青海省可以引進更多的保險公司,建立更多立足于青海,更了解青海的本地保險公司,使基層經營網點與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時,保險公司可以提供理賠員的崗位給已經畢業但尚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定期進行培訓,組建高素質的理賠人員隊伍。
2.建立畜牧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因為青海省的經濟發展相對東部地區比較緩慢,財政收入水平較低,所以建立巨災風險分散機制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保險賠付能力不足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從制度設計上進行安排。首先,經營畜牧業保險的公司應該是主體,即當發生巨災時,賠付的主體一定是承保風險的保險公司,所以為了分散風險,保險公司可以通過再保險的方式將風險分攤給其他主體。其次,政府應當積極推動保險行業主動提供巨災保險業務,這樣就將風險分散化,各牧區的抗風險能力也會大大提高。最后,可以建立巨災風險賠付基金,資金的來源一方面是保險公司的收入,另一方面是社會上的閑散資金,當巨災發生時,如果保險公司賠付不足,可以啟動該基金進行賠付。
3.增加地方財政支持。我國對于政策性畜牧業保險高度重視,政策性保險的發展一方面有利于保險公司拓寬保險品種,促進金融市場的完善與發展,另一方面能夠使養殖戶在災害發生時將自己的經濟損失最小化,使牧民能夠在災后重新生產。政策性畜牧業保險政策順利在牧區的實施,需要當地政府認識政策性畜牧業保險的重要性。當前畜牧業保險賠付的一個問題就是當地財政部門不能提供相應的資金,牧民的損失不能通過賠付得到完全彌補。因此,需要提高對畜牧業保險的認識,做好保險工作中的每一環節,爭取上級部門更多的財政支持,以推動畜牧業政策性保險落實。除此之外,設立自然災害風險補償基金和再保險,以激勵保險公司在保險標的損失發生時積極賠付。
為了防范道德風險給保險公司帶來損失,可以成立打假小組,主要是通過牧區政府各個部門聯合行動,配合保險公司對騙保行為進行整治。對基層部門人員給予適當的津貼和補助,激勵打假小組成員,調動積極性,把道德風險降到最小,進而使得保險公司的理賠成本大大降低,促進畜牧業保險向好發展。此外,為了防止牧民之間串通騙取保費,嚴格執行銀保監會發布的“五公開、三到戶”政策。同時,對于保險事故發生地,保險公司應及時派理賠人員到現場進行勘察,防止多次騙取保險金,對于虛假騙保人員,當地政府應采取相應措施,對其進行處罰,若情節惡劣,應交司法機關處理。除了上述方法之外,保險公司應當加強和當地獸醫部門的合作,提高對保險標的信息監控的能力。例如,通過技術改進,使用高質量的動物耳標,這樣既能充分地掌握保險標的物的具體情況,又能幫助專業理賠人員進行專業指導和后期動物的無害化處理等工作。通過這些政策既可防范道德風險,也可促進青海省畜牧業保險的進一步發展。
近年來,青海省畜牧業發展情況良好,畜牧業保險為許多牧民分擔風險,為脫貧攻堅助力,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畜牧業保險賠付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賠付不及時、理賠體系不完善、理賠存在道德風險等。這些問題需要盡快解決。本文針對這幾個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如創新賠付手段,加強牧民學習以及完善相應的理賠體系等,希望能為畜牧業保險在青海省進一步發展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