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紅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優質教育資源開展教學,把相關的教學資源悟透、悟精、悟徹底,達到讓學生可以在“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目的,持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本文以信息資源的利用為主線,提出微課導學、課中合作、問題主線等實踐策略,對于幫助一線教師合理利用資源、提高課堂質量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但絕不是唯一陣地,尤其是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需要充分利用各種有效教育資源,拓寬學習陣地,優化學習方法,將教育信息資源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打造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
微課導學,了解學情
微視頻資源主要的作用是輔助學生學習,主要應用于課前指導自主學習、課堂重難點解析、課后拓展應用。課前用來預習“導學”,課中用來對重難點的“助學”,課后用來對重難點的“展學”或者新知識的再“導學”的作用。
大數據分析學情 “備”學生的學情數據,決定著課堂的教學進度和環節設計。學生實時反饋系統的數據在課堂教學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課,學生在自主預習“移項”知識后,利用平板上推送的習題進行自主檢測,教師采集到的是學生即時的數據,教師根據這些數據能迅速判斷出學生掌握情況,教師可以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實現因材施教。《平方根》一課,因為是“提前預學”,教師調出的數據是學生在課前預習時的成果,有助于教師在上課前掌握一手資料,并在課前做好預案,可以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再次推送“同類型”習題進行反饋,對學生掌握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視頻“前置”導學 課前用微視頻進行導學,是翻轉課堂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方式的顯著特征,學生課前看教師推送的“導學”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借助“導學案”,能夠初步探究并掌握基礎性的知識。如《平方根》一課,采用翻轉課堂的授課方式,讓學生根據教師推送的“什么是平方根,什么是算術平方根”這一知識點的微視頻,同時搭配“導學學習單”進行課前預習。“平方根”的知識非常抽象,微視頻中采用生動、有趣、直觀的解讀方式給學生講解,無形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觀看視頻和在平臺上的練習題等相關信息,教師都可以詳細把握。
課堂上,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起到主導作用,教師起到輔助作用。具體活動安排:學生先在小組中交流展示預習的內容,組長負責記錄;然后小組展示交流,組與組之間進行展示、互動、質疑、答疑;學生能夠解決的問題,教師不必干預,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教師點撥提升。這樣,課堂上會留出大量的時間進行練習反饋,不僅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而且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組內探究,合作共學
課堂教學中,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微課導學為基礎,讓學生帶著獨立學習的成果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直接進入合作探究學習環節。
做到“三個關注” 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思維碰撞、取長補短,小組成員在互助中解決獨立學習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小組展示交流中,教師做到“三個關注”:一要關注學生是否認真聽;二要關注學生是否會質疑問難,是否會驗證小組學習成果;三要關注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及時予以點撥指導。
課中觀看視頻強化難點 課中用“洋蔥數學”中的微視頻進行授課的學習方式,無論學生利用平板電腦自主觀看或者用“網頁版”在線集中觀看,都是利用問題導學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探究和發現,充分借助視頻的引導,實現對知識點的深度學習。例如,魯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課中關于“方程”的學習,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有知識基礎,這一節課學生的難點就是理解移項的意義,掌握移項的方法,本節課的重點是解形如ax+b=cx+d的一元一次方程。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利用平板電腦觀看微視頻,并進行自主學習,根據配套的習題進行自主檢測。對知識的學習是借助學生的交流,教師的點撥提升,構建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
問題主線,聯動課堂
美籍匈牙利數學家波利亞指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智慧導學就是以問題為主線的聯動模式,不是對問題簡單的重復,而是新的問題情境的不斷涌出:課前的微課導學、自主嘗試、生成新的個人問題;課上的合作探究,達成共識,生成解決問題的答案,小組交流中的反復質疑和提問,是在對話中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在教師點撥環節,對重難點問題的突破,是對知識的深化。整節課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問題的深化”為聯系,實現以問題為主線,貫穿整堂課。
如《分數除以整數》一課,在課前,以“做一件背心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布料”這一問題導入,引發對 ÷2算法的探究;在課中,通過對“為什么用4除以2,而不是5除以2”“為什么變成乘”? 等問題的追問,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借助問題“怎樣算 ÷3和 ÷4”優化出算法,得到運算法則。通過對“哪個詞比較關鍵”“為什么0除外”等問題的追問,進一步加深對運算法則的理解。整節課借助問題的聯動,實現了高效學習。
結束語
充分發揮電教資源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讓其真正服務于學科教學,在教育教學中能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把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難度,這種基于學情的教學滿足了新課程理念,也適應當下課程改革所需。
(作者單位:山東省海陽市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