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婷婷



[摘 要] 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驅動教學法目前已被廣泛應用到高校教學中去,試圖將PDCA循環引入教學中去,與任務驅動法相結合并進行總結提升,整合構建一套更符合現代職業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特點的教學體系。
[關 鍵 詞] 任務驅動;教學法;PDCA循環;成本會計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4-0100-03
一、文獻回顧
(一)PDCA循環理論
PDCA循環最初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所提出的,用于持續性改進進程或產品的科學質量管理工作程序。后經日本戴明(W.Edwards Deming)在質量管理理念傳授中大力推廣,并在實踐中得到成功應用,所以PDCA循環又稱戴明循環。PDCA是由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合而成,分別是:計劃P(Plan)、執行D(Do)、檢查C(Check)、處理A(Act)。PDCA循環的核心思想是將質量管理看成一個不斷上升的螺旋式推進過程,每一個小循環都嵌套在大循環中,從制定計劃、實施、結果檢查到處理總結四個階段不斷依次進行,每次循環解決一部分問題,取得一部分成果,將工作向前推進一步,上升一個臺階,再過渡到下一個循環,完成下一個目標和內容,不斷更新迭代,循環往復,實現動態持續地改進質量管理的總目標。從認知規律上來看,PDCA循環遵從從實踐到認識、再實踐到再認識的思維規律,適用于管理理論,因此,PDCA循環已被國內外各行各業在全面質量管理中廣泛應用,并在諸多領域中被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本文試將PDCA循環理論引入高職校教學中來,將此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構建適合職校成本會計實習的教學體系,以提高教學質量。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來源于英語Task-Based-Language Teaching,
簡稱(TBLT)。它在理念上來自建構主義,該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應僅由教師向學生的單一傳遞知識,而應是學生自我對所學知識進行建構加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結構,即教育的目標不應使學生被動地成為知識的吸收者,而是培養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主動建構。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思想和策略是:以任務為目標,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隨時觀察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對教學進程調整修正,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與思考的能力,最終獲取知識。該理論宗旨是將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強調個體學習與小組協作學習相結合,形成老師與學生雙向探討的教學模式,實現提高學習效率的目標。
二、PDCA循環模式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應用的可行性
(一)PDCA循環的工作流程
PDCA是一個持續循環向上的體系,它包括四個環節八個步驟。
(二)任務驅動教學環節
1.設計任務,創設情景
教師課前通過分析整本教材,掌握總目標,再結合每一學習模塊將總目標進行細化,分解成一個一個小任務,每一個小任務的完成就是逐步實現總體學習任務的過程。在任務設計時教師還要根據當前的學習主題創設情景,增強學生的真實代入感,引導學生帶著學習任務主動進入教師設計的情境中去,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趣味性。
2.分析任務,解決問題
教師在提出任務后,學生進行討論分析,自主研究完成任務需要做哪些工作及存在什么困難。教師根據任務歸納總結相關知識點,對學生已學過的知識以復習提示為主,對未學的新知識及時進行講授。在學生討論分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起著引導的作用,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去創造性、多角度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3.小組協作,完成任務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提供有關的資源和線索,根據需要,學生獨立完成與分組協作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協作的合作意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的互助學習討論、交流,可補充、修正自我解決問題不完善的地方,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既很好地運用了所學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又發現了自我知識、能力不足需要改進之處。
4.評價效果,總結反思
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分析總結,檢查、評價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有效性;考查教學目標所要求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的實現情況;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能力提高情況。評價手段可使多種方式相結合,力求做到公平公正,比如,可采用自我評價、小組互評、組間互評等。教師通過對比了解預定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完成情況是否有差異,修正下一步的教學任務設計,并且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歸納總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反思,不斷進步,實現學習能力的螺旋式提升。
(三)可行性分析
任務驅動法和PDCA循環質量管理法在目標及過程控制中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也可以將PDCA引入教學中去,具體可運用到某一課程中,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PDCA循環與任務驅動的四個環節相對應
PDCA循環的四個階段:計劃P(Plan)、執行D(Do)、檢查C(Check)、處理A(Act),與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四個環節:設計任務,創設情景、分析任務,解決問題、小組協作,完成任務、評價效果,總結反思,基本可以做到對應。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雖然兩種方法目標一致,但是,四個階段與四個環節的對應并不一定能有清晰的分界,比如,Plan階段對應“任務設計”和“分析任務”;Do階段對應“解決問題”和“小組協作,完成任務”;Check、Action兩個階段對應“評價效果,總結反思”這一環節。
2.PDCA循環模式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的運用
根據教學需要,將PDCA戴明環“計劃、實施及檢查”環節,增加了任務驅動教學法中的“分解與評價”要求,構建成與任務驅動步驟相對應的流程循環,將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提煉為:任務設計、任務分解、任務實施、任務檢查、任務評價、任務調整六個環節。PDCA循環路徑與任務驅動教學法相結合,完成直線型向循環型教學模式的轉變,環環相扣,螺旋上升。如下圖所示:
(四)PDCA循環模式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的應用——以成本會計課程為例
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是會計類專業的主干課程,是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主要教學任務是:使學生初步掌握初級成本會計核算員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企業成本核算基本要求以及一般程序;熟練掌握基本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培養學生具有基本的從事成本核算和管理的綜合能力。同時,成本會計實踐性很強,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應將理論與實踐緊密配合。所以這門課程總體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深刻理解成本會計的本質特征,把握企業成本會計活動基本流程;讓學生熟練掌握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并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即能根據企業情況和數據運用理論知識實際進行成本核算。
本文試以高職成本會計課程中的品種法為例加以闡述,“品種法”是成本會計課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也是本課程要求掌握的基本計算方法。在核算過程中,品種法的工作過程分為六個環節,每一個環節分別代表會計人員所要掌握的核算能力,而且要求也不相同
1.任務策劃(Plan)。將“品種法的核算”作為學習任務,以產品品種為計算對象,設置基本生成成本明細賬,此方法是成本會計崗位日常的重要核算方法之一,應熟練掌握。
2.任務分解及任務實施(D)。包括人物分析及任務分解,就是將“品種法的核算”這個大任務再分解成具體的小任務,根據崗位的要求可分解成以下五個小任務:(1)要素費用的核算;(2)綜合費用的核算;(3)損失性費用的核算;(4)生產費用的分配;(5)結轉完工產品成本。
將以上五個小任務對照成本會計崗位指導任務書按流程依次完成。在任務實施構成中,教師首先要關注學生完成的任務流程。
3.任務檢查及評價(C)。針對“品種法”這一學習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包括流程檢查、標準檢查、細節檢查;設計任務評價表,對學習任務的完成率、準確率、態度性等三個方面進行評價。
4.任務調整(A)。找出不足和偏差,形成改進與提高措施,進入下一次下一個循環進行糾正。
依據上述分析,可形成PDCA循環路徑在任務驅動教學流程中的分析表。
(五)總結PDCA循環路徑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的實施要點
1.正確深度解析成本會計崗位
將PDCA循環應用在成本會計教學法中,是考慮到職業學生學業特點及要求,并依據學生所能接受和感興趣的任務為前提。所以,任務策劃是基礎,任務的設計非常關鍵,這要求教師能正確深度解析崗位需求。因此,這對職業學校的任課教師提出了“雙師”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成本會計實踐能力,才能完成任務的設計與解構。
2.根據設定的任務制定相應的崗位工作細則
崗位工作指導細則包含任務名稱、操作流程及標準、注意事項等,是教學文件中至關重要的教學內容,成本會計崗位指導細則的編制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關鍵。
3.引導學生根據崗位要求進行角色轉換
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在任務的要求下去完成職業能力培養,采取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具有“導演”的能力,引導學生去“入戲”。當學生進入了真實的角色,才能更體會出職業需求,完成學業任務的同時提升了實踐能力。
4.創設成本會計崗位的工作情境
為了增強學生“角色”的真實感,更為了學習任務的完成效果和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所有可能的條件創造真實的成本會計工作環境,比如校內系統實訓,或是與校企合作,進入真實企業會計部門去實習。
5.設計有效、合理的評價標準
將PDCA循環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法中,最大的優點就是將原本教學模式變成了螺旋循環上升的教學模式,任務最后完成的評價和調整措施直接進入下一個循環中去迭代更新,不斷修正完善。因此,設計有合理有效的任務評價標準表就成為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
總之,PDCA循環模式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的應用是一種新的教學嘗試與實踐,一方面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為基礎,一方面引入了戴明環的實施步驟,將原本直線型的教學模式轉變成螺旋循環上升的新型教學模式。這對以提高職業能力為目標的高職學生來說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高丹,李國杰.基于PDCA原理的高校內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J].中國農業教育,2015(4):32-34.
[2]于亦文.基于PDCA循環模式的經管類實驗教學質量改進策略的探討[J].實驗室科學,2014(5):179-181.
[3]李新發.借鑒PDCA質量管理循環構建高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J].職業教育研究,2013(1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