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欣
記敘文是小學作文教學中很重要的訓練文體,培養學生記敘文寫作能力,教師要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明確具體的寫作訓練方向和要點,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生語言積累有限,思維能力也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在敘事和描寫時會碰到各種困難和障礙。對此,教師要采取有針對性的寫作指導方法,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給予學生相應的引導,逐漸幫助學生解決寫作上的問題,一點點提升學生的綜合作文能力,更好地達成寫作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梳理敘事線索
在記敘文寫作中,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有效梳理敘事線索,明確作文要點,形成良好的作文思路,這是完成記敘文寫作的重要前提。學生在寫記敘文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思維混亂,尤其是在試圖描繪事件時,通常難以確定具體的寫作內容和方向,不知道應當抓住哪些要點去表述,于是想到什么寫什么,文章沒有明確的線索,整個事件的表述也十分混亂。這些都是學生在剛開始接觸記敘文寫作時普遍會遇到的問題,也是教師要集中關注的教學重點,要集中力量去解決的作文教學難題。教師可以先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尤其是在指導記敘文寫作時,一定要讓學生梳理相應的敘事線索。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學生思維的清晰,也能很好地抓住作文的重點,寫出可讀性強作文。
以“筆尖流出的故事”寫作教學為例,闡述如何有效開展記敘文寫作教學。針對寫作主題,教師先要讓學生明確自己想要描繪的故事內容,讓學生在頭腦中梳理回顧整個事件。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涉及的時間、人物、地點等,這些都是行文的基本要求。學生如果能夠抓住這些要點,并明確地表達出來,文章讀起來會結構清晰,條理分明。讀者可以很快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但如果僅僅這樣描述,便只是平淡無奇的流水賬,沒有亮點,也并不清晰具體。這時教師就可以針對寫作訓練展開深入指導,讓學生嘗試思考:這篇文章除了需要具備這些基本要素外,還需要什么吸引讀者,能帶領讀者融入這個事件。這時學生會意識到,在講故事時要找到吸引人的細節,并且融入情感。學生如果在清楚交待事件基本要素的基礎上,還能表達與呈現一些動人的細節,就會寫出優質的作文。
二、在記敘中融入的感想
僅僅將事件表達清楚還遠遠不夠,想要作文具備感染力,讓讀者產生豐富的閱讀感受,必須在作文中融入情感。因此,在記敘文教學指導中,教師還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大家在事件描述中融入自己的思考、想法和情感,更加深入細致地表達。教師可以在這個方面給予學生一些指導,讓學生領會如何在描述事件時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
仍然以“筆尖流出的故事”的教學為例,想要把故事寫具體,關鍵就在于對故事的具體描述,由于故事一般是由“我”這個單一視角展開,因而在描述過程中應盡可能把自己當時聽覺接收到的聲音,視覺接收到的畫面,腦中接受的信息,以及自己思考的內容呈現出來,這會讓整個故事馬上變得立體。不僅如此,文章中應該融入自己真實的想法與感受,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的表述不僅可以讓故事更加生動具體,也會讓故事更形象,寫出讓人印象深刻的優秀作文。
三、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
隨著教學過程的逐漸推進,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不僅要注重寫作方法和技巧的傳授,還要加強對思維能力的培養與鍛煉。學生只有具備較好的思維素養才能有效組織語言,挖掘寫作素材,找到有效的表達方式。因此,教師可以逐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探求寫作方式,寫出可讀性、感染力強的記敘文。當學生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后,學習的自主性會更強,更好地理解與吸收的對教師講到的內容,這樣,作文教學的效果才會更加理想。
學生在構思“筆尖流出的故事”這篇文章時,如何找到良好的素材是大家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選擇正確的描繪故事的方式也很重要。教師要讓學生明確:一個有趣的故事只有讓讀者產生一種“想接著讀下去,迫切想知道后面到底發生了什么,最后的結果是怎樣的”的想法,才是一篇吸引人的好文章。教師可以以此為出發點,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創設吸引讀者的環境呢?經過分析討論,學生會意識到,寫作時必須從讀者的角度出發,替讀者發問,帶領讀者融入故事,這樣,讀者在閱讀時才能全身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