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娟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智力開發和培養各方面素質能力的重要時期,而作文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小學生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等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要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想象力的培養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綜合能力。
1.通過培養觀察能力提高想象能力
寫作就是用眼去觀察、用心感受、用筆表達的過程,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都是寫作素材。作文不僅需要優美的語言,還需要有真情實意的表達。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進而提高想象能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細心觀察身邊事物,為想象能力的培養做鋪墊。還要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學生調動感官感受事物,進而用心去體會。
例如,部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文《我愛故鄉的楊梅》,作者運用擬人手法描述了故鄉的楊梅樹和楊梅果,給讀者細膩真實之感。雖然整篇文章篇幅短,但是語言表達十分清晰簡練,內容樸實親切。作者調動感官感受楊梅樹——用眼睛觀察,用手觸摸,用嘴巴品嘗,把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用文字生動形象地表述出來,表達出對故鄉楊梅的喜愛之情。教師在對文章進行講解、分析后,擬出作文題目“我愛家鄉的--------------- ”,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對家鄉的事物、場景進行敘寫。可以讓學生描繪家鄉的校園,組織學生對校園內的事物進行細致觀察,結合實際與想象選擇一處進行描繪。培養觀察能力是提高學生想象能力的一種手段,也能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觀察中想象,在想象中表達情感,提高寫作水平。
2.結合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由于現階段教育目標的改變,小學作文教學的方式也有所改變。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提高寫作能力。由于小學生處于認識世界的起始階段,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結合生活實際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展開聯想、想象,運用寫作手法和技巧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例如,部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二單元第六篇《秋天的雨》,作者運用比喻手法和擬人手法對自然環境進行了大篇幅的描寫。教師也可以讓小學生聯系生活現象,寫想象作文。比如以“春天的風”為題寫作文,學生要感受生活中春風給人帶來什么感覺,然后展開想象,利用多種寫作手法去寫,譬如“春天的風像棉絮,輕飄飄地吹進我心中”“春天的風像媽媽的吻,輕輕地落在我的臉頰上”等。讓學生將感受通過想象表達出來,既增加了表達的美感,又能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
3.借助圖畫提高想象能力
在小學課本中有很多看圖寫作練習,圖片在某種意義上對作文有啟發作用,并且圖中包含文字,文字使圖片形象和具體。小學生會對這種形式的寫作很感興趣,容易被圖片吸引。看圖寫作的優勢有兩點,第一是可以通過想象力完善圖片的含義;第二是有利于拓展小學生的思維。教師將圖片利用電子設備展現在小學生面前,鼓勵學生發言,表達個性化感受和認識,然后寫作。看圖寫作的形式具有趣味性、延展性、舒緩性,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訓練“看圖畫,寫作文”中,教師首先應該展示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觀察可按照從遠到近、從主到次、由局部到整體的順序進行。例如課文中這張圖片的背景是草地,天氣晴朗,前景是三名小孩子在愉快地放著風箏,具體是女孩手中有一只粉色風箏,身后兩名男孩努力將風箏迎風放飛;后景是兩個成年人和一名小女孩在放風箏。學生可以發揮想象,譬如前景中的三名小孩子是什么關系、后景中的一對成年男女和女孩之間又是什么關系、圖片中的這一天是什么日子等。交代好時間、地點、人物,然后自由發揮想象。
綜上所述,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靈活拓展思維,充分發揮想象,還要激發學生自由討論自由暢想,在寫作中想象,在寫作中進步,在進步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