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欣婷
[摘 要] 近日,湖南發布通知,自2020年4月1日起,將全省范圍內依法必須招標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項目應當實現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各市州住房城鄉建設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陸續制定工作推進方案。為大幅度降低公共資源交易制度性成本,進一步提升公共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國務院辦公廳已于2018年兩次發布《關于促進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通過完善公共資源配置方式、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優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服務供給、創新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體制機制等方式,在2020年年底,構建以目錄管理、統一平臺、規范交易、全程監管為主要內容的公共資源配置體系。在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中,實施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為當前構建新型市場監管體制,減少交易現場的人員聚集,著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推動簡政放權和政府職能轉變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通過介紹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在市州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應用和問題,提出公共資源交易部門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相應的幾點措施意見。
[關鍵詞] 電子化交易 公共資源交易 全流程無紙化 電子招投標 招標投標 工程建設 電子化招投標
中圖分類號:G203 文獻標志碼:A
2019年開始,郴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在各個交易結點上,開始歸集各類信息:招標文件的編制與備案、場地預訂、交易信息發布、投標文件的編制、投標保證金或擔保的遞交、網上不見面開標評標、中標通知書打印等,推進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建設工作。2020年,郴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始了電子化在招標投標進程中的應用。
一、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的重要意義
2020年,由于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國家開始大力推進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建設。如何在做好防疫抗疫工作的同時,兼顧社會穩定、民生、企業生存、生產需要,將電子化交易建設提升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
二、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的模式
完整的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平臺信息化體系,應當包括兩大系統平臺,即電子交易系統(也稱電子交易系統)和電子監管系統(也稱電子監管系統)。以電子交易系統為基礎,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全過程電子化,主要服務于直接參與交易的市場主體、代理機構、評標專家及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員;以電子監管系統為保障,監督監管公共資源交易過程,確保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公平、公正、有序、規范,主要服務于行業主管部門和紀檢監查部門[1]。
針對代理機構:網上交易可以實現全流程電子化操作,同時還可免去招標代理反復往返于招標人、監管機構、交易中心等地,減少了通信、交通、印刷、人力等方面費用及時間成本的支出,節約社會資源,提高辦事效率。
針對投標單位:外地特別是外省的投標人可以在網上進行報名、購買標書、投標等交易活動,減少到現場進行辦理的次數,減輕投標單位項目運營成本。
針對中心人員:通過公共資源電子交易系統,將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工作的規范化、網絡化運作,只需要在網上對提交的信息進行備案,將極大地減輕工作人員的壓力,提高工作效率。
針對評標專家:系統提供的網上評標功能,系統可自動計算報價得分,實現清單的自動比對等功能,最大限度地輔助專家進行評標工作,既提高評標效率,又保證評標公平、公正。
針對監督人員:系統可實現公共資源交易過程的實時監控、主動監察、被動監察等功能,各級監管部門可以對項目交易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監督,對各類不規范行為進行警告和自動提醒,全面提升機關廉政意識,促進機關效能建設。
三、目前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本地區實際運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隨著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發展,在政府指引和市場需求共同作用下,我國掀起了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建設熱潮。但在具體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
首先是電子交易系統中的評標環節能否實現不見面、不接觸的“分散評標”的問題。
(一)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第三十八條規定:“招標人應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證評標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由于當時條件的限制,在實踐中通常采用的“必要措施”是集中評標、集中監管的模式。但是從招標法條款內容來看,包括在招標法實施條例中,“必要措施”的核心是要保密,也就是不能受外界特別是投標人的影響,專家獨立評審。“分散評標”主要是評標場所的整合難度比較大,對“合格的評標場所”也無法統一的法律界定。
(二)評標專家“紅黑名單”有待建立
目前情況下分散電子評標與集中評標相比專家違規的風險增大,監管的難度增加。因此,這種開展方式要得到紀檢、審計等監管部門的支持。這就需要監管部門轉變傳統的管理手段,參與到電子分散評標工作中,及時發現問題,監督記錄專家評標行為的相關數據。
(三)相關技術和數據采集不夠全面
在電子分散評標中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有相對獨立的場;第二,要有完善的監控系統,監督記錄專家評標行為的相關數據;第三,要有提供給專家之間溝通的視頻會議系統;第四,要有對專家本人的識別以及專家簽署評標報告的電子簽章系統。
電子交易系統中的上傳標書環節是否能真正地減少工作量的問題。工程建設類別項目還好,因為項目管理人員和業績都是可控的。個別服務外包項目,需要在上傳標書前,在主題庫中把所有的證件全部傳進去。如果服務人員較多,證件全部上傳,對于投標人的工作量還是比較大的。
四、用創新思維推進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的應用
長期來看,特別是新頒布的施工招標評標辦法在今年的全面實施,下階段要以創新發展的思維方式,推進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的應用。
(一)將確定中標人的權利還給招標人,評標委員會由原來的決策者變為咨詢者。推動“放管服”進程,推動簡政放權和政府職能轉變。在公共資源交易閉環中,應用全電子化,“一管一辦一中心”作為市場監管部門,在事中事后進行有效的監管。
(二)要不斷強化責任,建立常態化信息歸集和報送機制。在公共資源交易的各時間結點上,如發布招標公告、招標文件、開標現場、投標保證金、評標委員會的履職情況、中標候選人的履約情況等,建立常態化的信息披露。
(三)打造專業團隊,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可持續發展。利用現有專業技術人員,引入高校等研究機構,以做帶學,促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人員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相結合,形成良性循環,打造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的專業化服務團隊[2]。
(四)開展“全流程電子化交易”主題宣傳活動。通過現場教學、在線學習、直播教學等方式,擴大參與面,引入行業協會、培訓機構、在線平臺等,促進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的模式穩步開展[3]。
可以看出,全流程電子化交易信息化建設將為充分保障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提供重要的支撐。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市場公開交易、交易規范運作、運作統一監督”的原則,并結合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電商化等先進技術和理念,建設科學、合理、高效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系統”,力爭構建“公正開放、競爭有序、服務到位、監管有力”的公共資源服務、交易、監督體系,這也是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發展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殷立明.電子評標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
[2]甄軍,王藝霏.淺談電子化招投標[J].建筑與預算,2013.
[3]夏文.淺淡電子化信息系統在招投標市場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