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

在國家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療“兜底”的情況下,商業保險可進一步幫助患者轉嫁后遺癥、并發癥治療以及身故、全殘、誤工損失等潛在風險。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積極關注防治的同時,與疫情相關的醫療保險保障也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
對于大家普遍擔憂的新冠肺炎治療費用,財政部、國家醫保局等相關部門先后下發《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保障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以及《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保障工作的補充通知》(以下簡稱《補充通知》),確認對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全部醫療費用的報銷。
那么,在國家為新冠肺炎治療“兜底”的情況下,商業保險還有用么?不同的商業保險又能起到怎樣不同的補充保障及補充賠付作用呢?
國家全面“兜底”
1月22日,中國財政部與國家醫保局正式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保障的緊急通知》。《通知》明確要求,各地醫保及財政部門要確保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確保收治醫院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
《通知》的具體政策包括:一是對于患者發生的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后,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給予補助。二是對于其中的異地就醫患者,先救治后備案,報銷不執行異地轉外就醫支付比例調減規定。三是患者使用的符合衛生健康部門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療方案的藥品和醫療服務項目,可臨時性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四是對收治患者較多的醫療機構預付部分醫保資金,及時調整有關醫療機構的醫保總額預算指標,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醫療費用單列預算。
1月27日,在前期財政部、醫保局聯合印發《通知》的基礎上,針對地方反映的最新情況,財政部辦公廳、醫保局辦公室和衛生健康委辦公廳聯合又正式發布了《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保障工作的補充通知》,明確將新冠肺炎的疑似患者(含異地就醫)也納入政策保障范圍。
《補充通知》具體政策包括:一是在按要求做好確診患者醫療費用保障的基礎上,疫情流期間,對衛生健康部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確定的疑似患者(含異地就醫患者)發生的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后,個人負擔部分由就醫地制定財政補助政策并安排資金,實施綜合保障,中央財政視情給予適當補助。二是明確異地就醫確診患者醫療費用個人負擔部分,由就醫地按照《財政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經費保障政策的通知》有關規定執行。即對異地就醫確診患者發生的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后,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給予補助。所需資金由就醫地財政先行支付,中央財政對就醫地財政按實際發生費用的60%予以補助。
商業保險“補漏”
從現行政策來看,不管是新冠肺炎的確診患者還是疑似患者,都可以獲得國家醫療系統的免費救治。需要指出的是,新冠肺炎患者的醫療費用可由國家“兜底”承擔,但患者可能產生的后遺癥、并發癥治療以及身故、全殘、誤工等損失暫時無法通過國家政策得到補償。這時候,商業保險就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轉嫁這些隱形風險。
后遺癥、并發癥治療報銷型醫療險可賠付
報銷型醫療保險可為被保險人提供因疾病或者意外治療產生的醫療費用報銷。常見的報銷型醫療保險主要包含門診醫療保險、門急診醫療保險和住院醫療保險。在通常情況下,如被保險人因新冠肺炎引發的后遺癥或并發癥就診或住院治療,由此產生的醫療費用均可按對應報銷型醫療險的保障條款,在扣除免賠額后按約定比例進行報銷。
重大疾病險可酌情賠付
重疾險是以重大疾病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疾病保險,保障范圍通常覆蓋惡性腫瘤、心肌梗死、腦溢血等特定重大疾病。在通常情況下,被保險人一旦罹患保險條款中列出的某種疾病并達到合同約定的賠付標準,即可獲得合同約定的大額理賠補償。
在重疾險到底賠不賠新冠肺炎后遺癥、并發癥這個問題上,最主要的判斷依據取決于相關病癥是否屬于已購買的重大疾病保險產品的責任范圍。按照現有信息來看,急性心肌梗塞、慢性呼吸功能衰竭終末期肺病、肺源性心臟病、感染性心內膜炎等新冠肺炎可能引發的并發癥或可通過重疾險獲得理賠。
身故/全殘損失壽險可賠付
壽險也稱“生命保險”,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以被保險人生死為保險對象的保險。壽險對于被保險人身故的賠付標準較為寬泛,一般被列入免賠責任的只有故意殺害、傷害、吸食毒品、酒駕或2年內自殺等極少數特殊情況。除此之外,無論被保險人是因感染新冠肺炎醫治無效病亡或遭遇其他意外傷害死亡等,受益人均可獲得保險合同約定的固定賠償金。
包含身故/全殘責任的重疾險可賠付
如果被保險人購買的是帶有身故、全殘賠付責任的重疾險,則無論被保險人是否因新冠肺炎身故或全殘,保險公司也均會按合同約定金額進行賠付。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保險說到底只能起到轉嫁財務風險的作用,抵御新冠肺炎等健康威脅,最重要的還是注重日常的科學預防,同時積極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另外還要提醒的是,大部分健康險的保費通常都與被保險人的年齡成正比,投保越晚,就意味著需要為同樣的保障支出更高的保費。另一方面,如果身體的健康狀況隨年齡上升逐步出現亞健康、甚至出現某些慢性疾病,那么此時再申請投保可能就會面臨保險公司的加費或是添加除外責任,最可惜的甚至還可能會被拒保。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健康險的規劃也是宜早不宜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