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雅平郇志業
(1.云南藝術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云南藝術學院遵循“繼承傳統、學習民間、兼容中外、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相互欣賞,彼此成就”的校風,立足于云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土壤,目標是把學校辦成具有國際影響和鮮明特色的區域性高水平藝術大學。本校始建于1959年,是我國西南地區一所特色鮮明、藝術門類齊全的綜合性高等藝術院校。學校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貢新區雨花片區西南,占地800畝。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2071人(其中碩士研究生740人、本科生10918人、專科類學生413人);有正式教職工694人,博士21人,碩士321人,其中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42%。建校以來,云南藝術學院匯聚了一大批著名藝術家,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各類藝術人才。為國家培養了一批云南獨有少數民族的藝術人才,為云南文化藝術事業的繁榮和發展以及云南民族文化強省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文通過文獻回顧、問卷調查、專家訪談、統計分析等研究方法,調查了云南藝術學院體育師資隊伍的基本資料、工作環境等狀況,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評價,分析影響因素。
云南藝術學院體育教學部在2017年之前是隸屬于藝術文化學院(社科部),在2017年9月被分成藝術文化學院、公共教學部、體育教學部,體育教學部成為一個獨立的部門;目前11名專任教師,1名辦公室行政人員,7男5女,共計12人;學校現有學生人數是12000余人,遠遠不能滿足國家教育部要求的師生比,缺編嚴重,據調查,為了維持正常的教學,每學期需要外聘10個左右的體育教師來和在職教師一起完成體育教學工作。因上課壓力比較大,主要精力用在了日常教學中,教師的科研量比較少,科研氛圍不強,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教師外出學習再培訓的機會不多,不能及時汲取前沿的專業知識,這不利于教學及其它工作的提高。

表1 教師年齡情況(n=12)

表2 教師學歷結構(n=12)

表3 教師職稱結構(n=12)
調查可知:教師40-50歲年齡段的人數為0,這說明教師年齡結構不夠合理,曾經出現的斷層;教師的學歷比較集中,為碩士研究生和本科學歷;因受到年齡結構的影響,高職稱的教師較少。
自體育教學部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部門以來,直接劃撥經費到部門,教師的單節課時費有所提升,總體收入也隨之增加,體育教師的歸屬感增強,干勁十足。但因剛獨立出來不久,相關的分配機制沒有細化,沒有形成文字上的規章制度,很多地方不透明,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這是丞待解決的事情。
經調查,學校投入使用的運動場地有室外體育場和室內氣膜館,風雨球場在規劃中,尚未開建。其中室外體育場是日常教學用地,1塊400m標準跑道田徑場,1塊11人制足球場,2塊5人制小足球場,9塊籃球場,其他項目的教學在周圍空地處進行;氣膜館為學生隊訓練用地及教職工健身用地。

表4 國家規定高校體育場館要求
對照國家對高校體育場館的要求,首先,本校還沒有網球場、游泳池及障礙區,已有的設施也沒有遠遠沒有達到國家的標準。

表5 云南藝術學院體育場館統計
藝術類院校學生專業分為兩大類:表現類和表演類,表現類學生主要為美術類、設計類的專業,這類學生性格較內向,上課認真,學習態度好,但是課堂氣氛比較低沉;表演類學生主要為戲劇、音樂、影視等專業,學生性格活潑,自我表演欲望強、主觀意識強、課堂氣氛活躍、缺乏集體觀念,上課集中力相對比較差。
在對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的調查中發現,喜歡體育課和較喜歡體育課的分別為44.1%和28.3%,不喜歡的僅為4%,可見,加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每年實行《大學生體育健康測試》,學生已經意識到體育課的重要性,并且已經將體育課放在必不可少的位置上,體育課是藝術類專業學生接受的課程。
教學內容比較集中,主要項目是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啦啦操、瑜伽、太極拳、健身氣功;這些項目中大部分不要求嚴格的體育設施,也方便學生的教學和管理,學生希望增加的運動項目有游泳、乒乓球、網球等。
云南藝術學院公共體育課分2學年進行,即體育-1、體育-2、體育-3、體育-4,共4個學期。體育-1是基礎課程,涉及田徑、籃球、排球三個運動項目,有統一的教學內容;體育-2、3、4是選項課,學生選擇教師進行上課,授課教師上自己的專項內容。有統一的教學大綱,統一的考核標準,但受教師人數及教學場地的限制,對學生的教學形式簡單固定,基本上都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其他教學方法不能很好的運用到課堂,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具體要求。
學校體育管理是遵循學校教育和學校體育的基本規律,運用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以育人為目的、對學校體育進行計劃實施和檢驗的活動。云南藝術學院公共體育課教學管理機制、教職工獎勵性績效等尚未達到細化,需進一步規范化,這樣才能保證有序開展工作。
云南藝術學院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近些年來得到迅速的發展。學生規模得到不斷的擴大,然而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過于薄弱,30年前學生500人,有6位體育教師,如今在校學生12000余人,有11位體育教師,教師上課工作量大,精力都用在了上課和日常事務上,科研能力無法提高,繼續充電和再學習的機會也比較少,這些都是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
由于藝術類院校對于體育教學缺乏比較深刻的認識,學校重心放在專業建設上,在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滯后且不足,體育場與體育設施建設方面投入不足,體育場所及體育設施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
盡管體育教學在藝術類教育中具有特殊性,但其教學模式與其他類別的院校基本相似,并沒有自己的獨特性。教師追求全面地教授學生,力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的教學不能脫離藝術性,而實際上整個教學體系始終游離在藝術教育的邊緣,盡管教師和學生都試圖加強專業修養,但由于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而始終無法擺脫傳統體育教學的模式。
健全的而體育教學管理規章制度能夠確保學校體育教學工作正常有序的開展,它是各項體育活動有效實施的行為準則。為此,云南藝術學院應在現有規章制度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體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建立與健全體育教學管理規章制度。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不僅應處理好短期與長期的關系,而且還有處理好需要和現實的關系,只有這樣所制定的規章制度才能有的放矢。
大量缺乏體育教師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它是完成體育教學工作的保障,給教師提供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掌握前言的技術與理論知識。
學校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加體育教學經費的投入,對運動場館、器材等教學硬件設施也要做相應的完善、提高,這樣才能保證最基本的體育教學的要求。
為了能夠實現更加理想、開放、多元化的體育教學效果,藝術類院校應增加體育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興建體育運動場地,建設體育運動場所,豐富學生的課上和課下的體育鍛煉,使學生能夠自由支配自己的體育運動時間,從而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