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發生之時。正是蘇北農村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為做到不誤農時。支持農民春耕備耕,作為農民自己銀行的沛縣農商銀行立足實際,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各項決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大局意識,主動迎“疫”而上,及早行動,廣籌資金,急農民所急,想農民所想,扎實開展春耕備耕各項支農工作,全面打響支持春耕備耕工作戰,奏響了支農曲。截至3月末,該行各項貸款余額121.32億元,較年初增加2.01億元,其中涉農貸款余額達92.43億元,比年初增加1.45億元,涉農貸款占比達76.19%。較好地滿足了農產春耕備耕生產的資金需要。
精心準備,著力一個“早”字。今年伊始,沛縣農商銀行就把做好春耕農業生產的金融服務作為全年信貸支農的首要工作來抓,切實做到“三早”、“三到位”,即:支持春耕農業生產做到早安排、早調查、早發放:確保人員到位、資金到位、措施到位。一是早安排。早在元月份,沛縣農商銀行就召開了動員會,提前安排部署春耕備耕的各項工作,并指導轄內各支行支持春耕生產服務工作的開展。二是早調查。利用節前集中宣傳、送福下鄉、走訪種植戶等時機,組織客戶經理深入各個村組,到田間、進農產,詳細調查了解春耕生產所需資金和農用物資需求狀況,及早掌握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和動態,疫情發生后,客戶經理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加強與村委會溝通聯系,切實了解和掌握農產春耕生產貸款需求,做到農產信貸需求情況清、貸款用途清和進展情況清,及時安排貸款計劃,千方百計增加對春耕備耕的信貸投入。三是早發放。該行對各春耕備耕資金的發放特別強調“早”,要求發放資金要“動作及時、手續簡便、額度放寬、利率優惠”。及時幫助農民購買各種生產物資,確保了春耕備耕工作的順利開展。
制定措施。著力一個“實”字。一是積極籌措資金,確保春耕生產資金需要。該行深入開展“首季業務開門紅”競賽活動。通過完善考核機制、開展優質文明服務、加大宣傳力度、形成資金組織的內外合力,增加柜臺服務產品,增強服務功能,充分發揮網點優勢,將存款規模不斷做大。促進了存款的穩步增長,截至3月末,各項存款余額達165.7億元,較年初增加4.68億元,有效地滿足了春耕農貸資金的需要。二是與普惠金融“整村授信”活動相結合,及時為農民春耕備耕提供資金支持。該行采取“入戶調查+信息采集+信用評價+跟蹤回訪”方式,積極開展普惠金融“整村授信”活動,各支行制定“整村授信計劃表”,明確專人負責對接村兩委、關鍵人,并將轄內各行政村按照大小劃分為不同級別網格,繪制網格地圖,標注每家每戶具體位置,嚴格按照活動流程開展授信。截至3月末,己對238個行政村授信,授信產數9.9萬戶。金額56.1億元,用信1.2萬戶。金額8.71億元。推動了全縣信用工程建設。三是配備駐村信貸客戶經理。疫情期間,該行配備了100名駐村信貸客戶經理,實行分片包村制,安排專人負責,并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春耕備耕計劃,為農產購買種子、化肥、農藥、農具等“出主意、想辦法”,還為農產聯系相關技術人員,加強技能培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有力地促進了全縣春耕生產工作的開展。
創新服務,著力一個“優”字。一是開辟春耕備耕貸款快速綠色通道。為做好疫情期間春耕備耕金融服務,沛縣農商銀行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開辟春耕備耕貸款綠色通道,優先滿足春耕備耕資金需求。對春耕備耕貸款做到“三個優先”,即農民所需化肥、種子、農膜、農藥和農機具等生產資金優先發放;農業生產資金優先安排;符合市場需求、具有競爭優勢、政府鼓勵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所需資金優先滿足。二是創新推出信貸產品。為解除農產后顧之憂,該行推出了“助農貸”產品。提供10億元、純線上、純信用、低利率“助農貸”信貸專項資金。滿足農產春耕生產資金需求,使農產不出家門便可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務。真正在疫情期間讓老百姓得到實惠。三是積極推廣線上貸款助力春耕備耕。疫情發生后,為降低疫情風險,沛縣農商銀行要求各支行充分利用“惠民e貸”平臺,積極引導客戶通過線上進行申貸授信,讓客戶“零接觸”辦理貸款,幫助轄內農產、商戶發展蔬菜種植、畜牧養殖、春耕生產、農資銷售、商超經營復工復產,全力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和廣大農戶不誤農時,不誤農需,為搞好春耕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截至3月末,該行網絡貸款注冊戶數突破5萬戶,余額4.91億元,較年初凈增0.7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