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春

人進入中年以后自然成了“中間人”,上有老年父母,下有青年兒女。這部分人被“懸”起來以后可沒閑著,一方面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去贍養老人,幫孩子成家立業,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當下最需要做好三件事:愛崗,盡孝愛自己。
先是愛自己。
人到中年更講求實際,因為我就是個俗人,只有好好愛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愛他人。有的人英年早逝,剛剛步入中年就走了,撇下白發蒼蒼的爹娘,還有剛剛成年的兒女。白發人送走黑發人那悲痛欲絕欲絕的場景誰也不愿意看到,更不希望輪到自己頭上。不能盡義務贍養老人了,還讓老人雪上加霜,就像重病中又挨了一刀子,有老人根本就邁不過這道坎兒。
愛自己你可能會罵我自私,罵就罵吧,反正我覺得沒什么不好。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你說他會更愛你,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你有時會看到許多差環境下拼命工作的人,像網絡視頻中的“水泥姐”。這本身與愛自己不矛盾,因為三百六十行,行行需要人去做。你不做,誰來做?他那樣做恰恰是靠勞動獲得報酬,為了讓自己和家人更好地生活。
怎么才能更好地愛自己?盡量不做超負荷的工作,定時檢查身體,盡量讓自己生活過得好一些,不吃剩菜剩飯及過期食品,抽時間做做健身美容,加強體育鍛煉,找機會出去旅游見見世面,別等到年老走不動了而成為一生的遺憾。
其次是盡孝心。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順老人天經地義,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人到中年后我們的父母都已年邁,古有“七十不保年,八十不保月”一說。別嫌棄他們麻煩,因為他們麻煩我們的時間確實不多了,他們這個年齡經歷的社會變革最大,他們都是在“餓其體膚”中經歷過來的。
中國的物質時代基本過去,讓他們吃好喝好穿好已經成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讓他們每天過得快樂才是最主要的。要讓他們因為國家的富足感到很幸福,讓他們為有我們這樣的兒女而驕傲,更讓他們因為我們的孝順而快樂,讓他們的晚年生活的質量更高一些吧!
再就是愛惜眼前這份工作。
人到中年以后,盡管工作激情己經退去,可愛崗敬業是我們所具各的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必須熱愛這項工作,不愛怎能做好?我們這個年齡可能要面臨“站好最后一班崗”,我們要珍惜這個崗位,感謝這個崗位,是這個崗位為我們提供了發揮一生潛能的平臺,使我們的一生過得有意義。
如果沒有這個崗位,可能我們一直在流浪,拿什么來“養家糊口”?靠什么來孝敬父母?父母沒有退休金,難道我們每天端給他一碗生水?沒有這個崗位帶給我們薪酬,靠什么讓兒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中年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已經由生手變成熟練工,薪酬也是最高級。盡管快退休了,工作中也不要有半點閃失,別打破“零次品”的記錄。爭先進、拿獎金,這是每個人都所具有的進取心。靠自己的正常勞動所得,獲得更多的勞動報酬,這與愛崗敬業不矛盾吧。
單位是一片土,你是一棵草,為你搭建了一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平臺,所以要善待你所在的單位,不是讓你拼命地忘我去工作,任何時候也得要愛惜自己,也要善待自己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