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城市處在自然環境之內,其可持續發展在于不斷地解決與自然生態間的矛盾問題。其中雨水作為水資源組成部分,必須要對其展開綜合處理,既要防止發生城市內澇,也要使其能夠在科學手段下不斷地進入城市水源體系,保證城市水源供給。這便是“海綿城市”理論的核心,也是其落實到城市規劃建設中的根本目的。本文就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設計展開探討。
關鍵詞:海綿城市理念;城市設計;可持續發展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城市居住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優化城市現代化建設,可促進城市經濟發展,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為人們提供舒適、安全的城市環境,促進城市快速發展。在此背景下,海綿城市理念的提出,可解決城市中的內澇和水資源利用問題,避免城市受干旱、洪水等災害的影響,降低城市經濟損失。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設計,不同于傳統的城市建設模式,需要城市設計人員充分了解海綿城市理念的內涵,明確海綿城市的建設意義,提高城市建設水平。
1海綿城市理論及其重要性
海綿城市在城市規劃以及建設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這是源于隨著自然環境惡化,城市發生內澇的情況越來越多。海綿城市理論誕生于2012年,當時低碳城市與區域發展科技論壇召開,會上出現了“海綿城市”這一理論,其認為城市猶如一塊巨大海綿,可以通過自身巨大的自然排水力量,將多余雨水以及污染用水處理后排放,也能將一定的水資源處理后存留下來。其具有自然滲透、自然凈化、自然存積,保證城市始終擁有充足的水資源。海綿城市理論的重要性在于:第一,改變了傳統城市規劃及建設布局,將城市水處理納入到核心工作當中,通過自然力量來對水資源發揮滲透、凈化、利用作用,有效地降低了城市排水系統壓力,減少城市內澇。第二,構建了良好的水資源系統,讓城內水系統和自然水系建立對接,保證了城市排水零污染同時,實現自然水系對城市水系的補充。第三,對于生態脆弱的城市而言,海綿城市理論若是得到落實轉化,會給予城市強大的水土保持以及涵養能力,對塑造宜居城市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海綿城市”并不是推倒重來、取代傳統的排水系統,而是對傳統排水系統的一種“減負”和補充,最大程度地發揮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
3優化海綿城市理念下城市設計的有效措施
3.1創新海綿城市規劃設計理念
在現代城市建設過程中,應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其中,為了充分發揮海綿城市理念的作用,城市規劃設計人員需轉變陳舊的觀念,科學分析海綿城市理念,深入了解海綿城市的內涵,明確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作用,再將其應用于規劃設計中,以突出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時,相關單位應堅持生態環保原則,根據城市建設的實際情況,科學規劃城市的排水系統,構建健全的防洪澇系統,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確保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具有合理性。(1)確定城市區域改造目標,勘察城市建成區域規劃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據此設立相應的改造目標。對潛在改造場地進行科學預判,可利用GIS軟件技術,識別該區域內具備雨水改造條件的場地和范圍。(2)進行全面的現場勘查工作,確定改造場地。通過全面勘查,有利于明確各場地周圍的實際環境,掌握其水文條件,選擇適宜的改造場地,明確各場地中存在的問題,遵循相應的改造目標。(3)根據所得數據信息初步編制科學的方案,繪制設施設計草圖,計算規劃設計規模。與此同時,可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創建設計模型,模擬方案實施后的預期效果,對比不同的方案,選擇最佳方案。(4)應嚴格按照具體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并做好日常檢查維護工作。
3.2合理規劃道路交通體系及選擇建筑材料
在城市道路交通體系規劃建設過程中,不僅要考慮道路的便利性、合規性設計,還要從總體上考慮與城市總體防澇設施建設規劃的一致性,避免規劃道路的路由、豎向等對防澇體系及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提高城市內部道路與防澇體系的整體性和一致性。在城市道路的施工建設時,應對各項建筑材料進行嚴格的篩選,在確保建筑材料滿足城市道路建設標準的同時,選擇具備透水性能的海綿型建筑材料。常見的海綿型建筑材料主要有透水瀝青混凝土、透水水泥混凝土和生態砂基透水磚等,根據海綿型建筑材料的適用條件及用途等將其應用于城市道路建設中,并通過道路建筑材料的下滲作用,將雨水引入路旁的綠色植被中或路下雨水收集存儲系統內,以起到良好的滲水、蓄水作用,實現對城市內部洪澇災害的有效預防和控制,為城市的經濟建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3強化生態海綿體
基于海綿城市理念開展城市設計工作,應重視對生態海綿體的改造工作,提升生態海綿體的功能性。可充分發揮天然湖泊、草原的作用,加快城市生態化建設,凈化污水再使用,提升水資源利用率,降低水土流失發生概率。工作人員應加強對生態海綿體的保護,避免其被破壞,充分發揮其作用,更好地服務于城市現代化建設。可構建人工生態海綿體,修復被破壞的自然環境,并予以科學保護,使生態系統更完整,維護城市設計工作的順利開展。一般情況下,可通過實施綠地建造工作、建設人工園林等方式,強化城市生態海綿體。
3.4優化城市內部排水系統
城市內部排水系統分為雨水系統和污水系統,實現雨水、污水完全分流排放是城市內部排水系統優化的基礎。我國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先進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為區域經濟發展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結合先進的傳感技術、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可實現對城市內部易澇區域積水情況的實時監測,根據監測數據,結合城市防澇規劃,對既有雨水設施進行提標升級改造。新建及改造雨水系統排出口應優先選擇湖泊、池塘、濕地等受納水體,具備條件區域可建設蓄水池等貯水設施,實現雨水的收集和貯存。同時,對城市內部排水系統進行優化,需要根據城市的地質情況和水文信息,結合城市居民的用水規律,采用相對應的技術手段,達到因地制宜的實施效果,從根源上提升城市的總體防洪排澇性能,為城市經濟的平穩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有利的環境。
結語
在城市規劃設計工作中,融入海綿城市理念較為必要,順應了我國城市發展潮流,符合了我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了提高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水平,應明確海綿城市理念的內涵,了解海綿城市的優勢,遵循科學的海綿城市設計原則,針對當前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保障海綿城市設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彰顯海綿城市的特點和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國煒.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研究[J].四川建材,2018,44(10):44-45.
[2]馬曉宇.“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方法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5):93.
[3]王孟杰.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方法[J].中國標準化,2019(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