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廣西壯族自治區作為例子,通過一些實地考察和相關資料的采集、整理,指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紅樹林修復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以及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性和針對性的建議,希望可以為相關的工作者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紅樹林;保護;修復;策略
紅樹林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其本身的生理過程和生物的多樣性較為復雜,同時,它還有著十分關鍵的生態服務功能,包括海洋保護、環境質量維護、林區資源保護以及為科研工作提供有用價值等。并且著有“鳥類天堂”、“海上森林”、“海岸衛士”等稱號。由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紅樹林種類十分的豐富,所以,一定要制定健全的保護體系和措施,確保生態的良性發展。
1 紅樹林保護修復的發展歷程
在198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建立了第一個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林丁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并在1995年出臺了《廣西自治區森林保護條例》,是我國首例將紅樹林地區歸納到林地管理當中的地區,并為紅樹林的資源保護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此后,又相繼建立了紅樹林的濕地公園等。在200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紅樹林被納入到了生態公益林建設項目管理當中,兩年之后,在整個廣西壯族自治區內開展了紅樹林的資源調查,并對其保護編制了相應的規劃條例。2012年,大范圍的綠化工程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展開,使得我國的紅樹林修復和綠化得到了大力發展,同時還提高了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能力和水平。2015年以后,廣西壯族自治區加大了對紅林修保護修復的資金投入力度,進行人工對紅樹林的修復和營造,通過對紅樹林的建設和營造,使得當地的經濟發展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人們的生活需求、生產、通航、候鳥停歇、覓食等需求也得到滿足{1}。為了可以把習總書記的紅樹林保護修復指示精神落到實處,有條不紊地推動紅樹林修復保護工作。使得紅樹林的生態系統穩定發展,國家的林業、草原局以及自然資源部制定了紅樹林的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對紅林開展科學的生態修復,豐富了它的種類,擴大了面積,對其整體系統進行整改,提高了生態系統的質量。
2 生態問題
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腳步的加快,各個城市的建設和房產開發也逐漸遞增,土地資源用地緊張。工業化制造基地的建設以及填海等導致紅樹林的生存區域受到了較大的損害,養殖業的不斷擴大,對紅樹林的濕地地區也造成了不良影響,面積急劇減少。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紅樹林面積為4500hm2,到了2005年,僅存紅樹林面積為370hm2,并且它的生態保護能力十分低下,質量也較差,再加上陸地生活垃圾、工業污染的隨意排放、傾倒,對紅樹林濕地的生態平衡造成嚴重的破壞,對其生長與存活也產生了重大的阻礙作用。
3 紅樹林保護修復存在的問題
3.1缺乏定額的造林標準
依據相關資料表明,到目前為止,紅樹林的幼苗大部分是由市場的供需來決定的。紅樹林的幼苗培育基地規模不大,并且苗圃的資源十分緊張。到201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共修復了3000hm2的紅樹林資源,但是,國家的相關部門以及各個省市還沒有對相關政策進行制定,紅樹林造林缺乏相應的理論依據,致使各個地區的紅樹林幼苗價格差異很大。除此之外,由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紅樹林幼苗種植的費用也不斷增高,這在很大程度上給紅樹林保護區的修復工作帶來了很大的資金壓力。
3.2后期的管理維護落實困難
依據相關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紅樹林的營造修復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沒有對后期的維護管理引起高度的關注和重視。紅樹林的后期保護工作主要有垃圾清理、補苗等一系列的生物防治。為了可以使得紅樹林有較高的存活率,在種植之后要確保一個月管護一次,對于已經死亡的紅樹林幼苗要進行及時的清理,并種植新的。我國目前的紅樹林修復資金主要由政府支持,這也使得后期的資金支持嚴重不足,導致后期的管理費用得不到有效落實。除此之外,省級的紅樹林保護修復政策不明確,缺少有力的理論依據。這不僅只是自然資源一個部門的工作,還有水利、農業、生態環境等部門,然而,各個部門的協調合作能力較低,不能形成較強的合力。
3.3退塘還林的機制不完善
依據相關資料表明,在1980年之后,廣西壯族自治區用于池塘養殖的紅樹林面積達到了7768,hm2,再加上其他的占林面積總共約7913hm2,這已經占整個廣西壯族自治區紅樹林總面積的98%。據相關資料顯示,導致紅樹林被破壞的主要原因就是挖塘養殖,所以,在對紅樹林的修復和營造過程當中,對自然保護區的退塘還林是主要的工作內容。從最新出臺的自然資源保護條例來看,要清除紅樹林保護區內的所有養殖活動,到期的不可以再續期,并且,要求退塘還林后的地域一定要進行修復和改造,為紅樹林的存活提供有利條件。退塘還林一定會使得一部分的養殖戶遭受經濟損失,所以,也要給予適當的賠償。但是,相關部門還沒有制定退塘還林后養殖戶的生活以及費用問題,這是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4 紅樹林保護修復的策略
4.1建立造林定額標準體系
在紅樹林區域加快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以及生態監測站的建設,對于不同地區的紅樹林生長環境做出具體性和針對性的研究,對它的生長規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進而提高它的存活率;提升建設紅樹林示范基地的速度,不斷研發苗圃培育的新技術,使得不同的區域也可以種植紅樹林,滿足不同區域的造林需求。降低苗木的運輸時間和距離,降低損耗,進而節約成本{2}。對苗木的交易市場作出明文規定,定期展開紅樹林的修復、保護投資標準,并且在不同的區域制定不同的定額標準,在后期把投資定額標準納入到預算范圍之內,使紅樹林的后期保護足夠的資金支持。
4.2加大后期的保護力度
對新種植的紅色紅樹林區域要制定嚴謹的保育手段,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使得責任保護得到有效落實,并且,要提高對紅樹林后期的維護工作力度,對于成活率較低或分布不均勻的地區進行及時的補苗。對管護資金進行有效落實;建立一套健全和完善的檢查機制和共建共管體系,把管護責任落實到個人;對破壞紅樹林資源的行為及時的制止,并且進行嚴厲的懲罰;聘請專家來對紅樹林的生長情況進行鑒定,并且要定期對其質量進行分析和研究,對其生長規律和種植方式有一個不斷的了解和掌握;還可以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信息手段來對紅樹林的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價值以及環境質量狀態等動態變化進行實時監測,進而提高對其保護力度。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先行區,經濟發展迅速,但與此同時,生態環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破壞,尤其是紅樹林遭到了十分嚴重的損害,這對沿海地區的生態系統和人民生活穩定造成了較大的威脅。所以,要對紅樹林進行保護和修復,并且把營造和修復作為工作的主導內容,不僅需要我國政府資金的大力支持,還需要把各項政策落到實處,進而推動紅樹林修復保護工作的高效落實。
參考文獻:
[1]馮妙玲,蘇少青,吳家龍.關于紅樹林保護修復的若干思考——以廣東省為例[J].農業與技術,2021,41(05):49-51.
[2]林鵬, 張宜輝, 楊志偉. 廈門海岸紅樹林的保護與生態恢復[J]. 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 044(B06):P.1-6.
作者簡介:
劉智聰(1978年-),男,漢族,廣西合浦人,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研究林業科學發展方面的工作。